一、科学理解学风的内涵
(一)学风的意蕴
学,指学习,具有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风,指风气,具有指向性和渗透性。学风,简而言之,指学习的风气。准确把握学风这一概念的意蕴应从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三个层面去理解。从哲学层面来理解,学风是指学习者在认识客观世界、探求科学真理的过程中所运用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从心理学层面来理解,学风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需要、动机、兴趣、能力等心理特征;从教育学层面来理解,学风是指学习者自觉接受教育、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行为方式,学习者应把学习视为一种生活方式,视为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概而言之,作为大学灵魂的学风,是指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治学目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尚和治学方法,是全校师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求学治学上的具体体现。学风建设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包括教师的学风和学生的学风两项内容,二者相互影响、彼此促进、互动发展,共同形成大学的整体学风。
(二)高校学生学风的特征
1、层次性。高等学校的教学行政设置是分层次的,有校院级、系级、班级等不同层次,相对应就有校院级学风、系级学风、班级学风。又因为高校里的课程设置是分层次的,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还有必修课和选修课等等,同时,学生对待某类、某门课的态度也是不尽相同的,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学风。另外,对学风的评价也是分层次的,有优良学风、良好学风、不良学风和坏学风等。这些不同层次的学风之间既区别又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种纵横交叉、点面结合的网络。
2、倾向性。集体成员共同或相似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倾向,个人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有一定的倾向。不同的集体之间和不同集体成员之间具有或大或小的差别,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感染,在同一集体中,每个学生的学风会影响集体,而集体的学风更会对每个学生的学风产生巨大的影响。集体学风是一种风尚,它使个体在心里产生难以违抗的压力,有时比权威命令的力量还要大,优良的集体学风对矫正个体不良学风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3、可变性。学风的综合效应是在较长时间里逐步形成的。一种学风一经形成是不容易改变的,具有相对稳定性。与此同时,学风又是诸要素作用的结果。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到学风的变化。所以,学风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时刻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其倾向性是可扭转的。这一点正是我们进行学风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客观依据。
(三)高校学风建设的意义
1、学风建设是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 ,经济社会的发展越发离不开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已从过去经济社会发展舞台的边缘走向经济社会发展舞台的中心。当前 ,我国正在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在参与国际人才竞争的同时 ,更要做好国内的人才培养工作。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有较高的教育质量作保证。再者 ,高等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主要取决于高校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 ,而高校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的取得 ,靠的同样是人才的培养质量、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水平 ,而且主要是看人才的培养水平。所以 ,高等学校必须加强学风建设 ,以确保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2、加强学风建设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矛盾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担负的社会责任与受教育者具备的思想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为此 ,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学风建设既是学校育才的需要 ,也是学生成才的需要 ,两者的利益密切相关 ,互相一致 ,所以 ,它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只要紧紧抓住学风建设这个关键不放 ,思想政治工作就一定会取得成效。
3、加强学风建设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作为一名大学生 ,自觉养成良好的学风 ,无论是对当前的学习 ,还是对今后的成长 ,都是至关重要的。当今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 ,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 ,关键要看是否真正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及其实践能力。然而 ,要成为优秀的人才 ,必须经过科学的训练和不懈的努力。大学与中学不同 ,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大学学习的主动性很大 ,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高峰期 ,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黄金时期。而所有这些 ,都贯穿于良好的学风之中。学校如果没有良好的学风 ,就不会有严谨的治学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开放自由的学术风气。学风对于高校学生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在校时期 ,更是影响人的一生。这样 ,学生如果没有崇高的学习目的和在这种目的推动下产生的学习主动性、求知欲和刻苦学习的意志 ,即学习的良好风格 ,不要说成为优秀的人才 ,也许连顺利完成学业都会变得困难。反之 ,如果具有良好的学习风格 ,在校学得扎实的专业知识 ,毕业后再以自己良好的学习风格将其与工作实践相结合 ,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成功的成才之路。
(四)高校学生学风建设的体系
学风作为一种群体风尚,它不仅仅是个道德问题, 还与学校的历史积淀、文化传统、管理体系以及社会影响等密切相关。因此,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1、学风建设的基础——诚信道德建设
这里的道德建设主要是指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和学术活动中诚信品德的培养。学风从本质上来说,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个人品质的外在表现,学风建设的关键是解决好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亦即学习的动力因素问题。因而,学风建设一是要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积极引导,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和远大的理想,为学风建设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持久的动力源泉。
2、学风建设的核心——学习素质提升
学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独立、自主、高效的学习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把“学会学习”当作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加强学风建设要在提高学生自觉运用学习理论、掌握学习规律、提高学习素质上狠下功夫。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素质,一是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要强调学生应当充分关注自己的学习状态和过程,重视对自己学习的反思和研究,掌握一定的学习知识和形成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策略和风格,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从阶段学习观向终身学习观转变,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从维持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组织专家、学者、教师进行教学之外的教学,在学生中有计划的开展专题讨论、讲座等途径推动学生的学习改革,掀起一场以学生自己为主体的反思自身学习状况的大辩论,倡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观,以新的学习观引导自己的学习。二是要加强对大学生元认知知识的指导,帮助学生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不断地控制和管理。三是要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学习动力原理,采取满足学生认识需要、成就需要、交往需要和锻炼意志品质的方法,调节好学生的学习状态。四是要使大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大学生学习素质的核心,要加强对大学生学习方法的自我控制,认真制定学习计划,搞好学习经验总结,培养学习能力。五是加强对大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创造性学习是创造性教育的一种形式,创造性学习强调的是学习者的主体性,重视学会学习,注意学习策略和方法,关注学习活动的动机,追求创造性的学习目标。要引导学生能动地安排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