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50年来,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巩固了国防,促进了国家的繁荣昌盛,推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共和国诞生的最初年代,科学技术极端落后,很多现代学科和技术领域都是空白点。国家在百业待兴的情况下,积极组建科技机构和科技队伍,开展科学技术工作。
大批胸怀报国之志的旅居海外的科学家纷纷归来,投身到祖国的科技事业中。1955年中国科学院成立学部时,海外归国的科学家占了学部委员总数的80%以上。
当时毛泽东主席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激发起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学习和钻研科学知识的热潮。周恩来总理主持,众多科技专家参与制订的《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提出“把我国科学事业方面最短缺而又最急需的门类,尽可能迅速地补足起来”,“争取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末使我国最急需的科学部门能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随着这个规划的顺利实施和提前完成,新中国奠定了原子能、电子学、半导体、自动化、计算机技术、火箭技术等新兴学科的基础。 凡是从
50、60年代过来的人都会记得,那是一个劳动和创业的年代,一个建设和奉献的年代。科技工作者和亿万人民一道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建设事业当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中国的历史记录: 1956年,第一批国产汽车出厂。
1956年,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上天。 1957年,第一座长江大桥通车。
1958年,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投入使用。 1960年,第一座大型水电站开始发电。
我国医学专家成功地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断肢再植显微外科手术,第一个研制出人工合成胰岛素。 根据我国地质学家的陆相生油理论,石油部门在东北的松辽平原上成功地勘探、开发了大庆油田,从此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为了发展新中国的原子能事业,增强国防力量,打破帝国主义的战争威胁与核讹诈,我国早在1955年便开始了原子能的科研与基础建设工作。毛泽东主席说:“要有原子弹。
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参加研制核武器、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科学家隐姓埋名,以身许国,他们和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在极端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下,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国家建立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功勋。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爆破成功,我们还掌握了中子弹和导弹核武器与核潜艇技术。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东方红》乐曲声响彻太空,中国科技队伍创造的奇迹震惊了全世界。
今天,当我们回顾50年科技成就时,不得不钦佩和赞颂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远见卓识和共和国科技队伍的丰功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