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颐和园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
1、学习生字词,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玩赏”等词语。
2、正确、流利和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初步感知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充分领略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收集颐和园有关的资料及图片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导入
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栽zāi,葱cōng)翘舌音(朱zhū),前鼻音(殿diàn),后鼻音(廊láng爽shuǎng葱cōng)。
3、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自学,师生交流。
3、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
1、指导分段朗读
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
⑴ 讲解词义 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⑵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和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学习随着观察位置的变化有顺序地观察和抓住景物特点描绘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准备: 教科书、多媒体课件、相关补充材料
教学步骤
(一)、理清脉络,把握顺序
1、欣赏颐和园课件填空:颐和园是一个( )的公园。
2、今天作者会带我们去游览公园的哪些景点呢?默读课文(2—5)小节,用--------画出表示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并把线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来。
3、生上台交流游览线路图。并完成板画。
(1)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2)通过线路图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吗?
小结:作者就是按照自己游览的先后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这种方法就叫移步换景,也叫作地点转换顺序或游览顺序。
(二)、讲练结合,细品韵味
1、作者是如何把这些地方的景物描写具体的呢?在听读课文、欣赏画面的基础上,你对哪个景点最感兴趣?自己再去细细品味。 (用“ ”画出景物,抓住景物特点)
▲长廊
(1)小导游讲解长廊。(边讲边演示图片)
(2)其他学生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
(3)长廊的长和美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通过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分成273间。)学习作者用数字说明事物的方法,理解这种方法的用处。
(4)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来描写长廊的长吗?(……)
(5)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在长廊的一头,会看到什么?(用向前看……向上看……向两旁看……的句式说一说)
(6)漫步长廊,欣赏着五彩的廊画,闻着微风送来的淡淡花香,你会说: 长廊真是世界上最 廊
▲佛香阁和排云殿
(1)请学生介绍佛香阁和排云殿。
(2)听完讲解你能感受到佛香阁和排云殿的特点吗 (雄伟高大,金壁辉煌)
(3)这些特点是从那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耸立、金壁辉煌、一排排)
(4)指导朗读,读出气势。
▲昆明湖
(1)导游讲解昆明湖。
(2)昆明湖可是镶嵌在颐和园的一块碧玉呀!作者是如何用语言表现的
呢 (打比方)出示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3)品读句子,理解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句式练习: 昆明湖真美呀, 。 昆明湖的水真绿呀,。
(4)换词法体会“滑”字。(通过滑——划的互换,体会昆明湖的静,游船,画舫的慢,间接表现昆明湖的美)
(5)背一背这句话。
▲十七孔桥
(1)导游讲解十七孔桥。
(2)发散思维:十七孔桥上的狮子有哪些形态呢?(出示练习题: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子,柱子都雕刻着小狮子,它们有的()、有的()、有的(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这17孔桥真( )!
(3)师小结: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三)读写结合,临摹章法
1、一篇文章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叫叙述顺序。
2、分男女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刚才我们学过 的内容,想想这篇文章的叙述顺序。(指名答,归纳小结板书)
3、学习《颐和园》这篇文章我们最重要的是学会作者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叙述、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四)布置作业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模仿《颐和园》的描写手法进行小练笔,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颐和园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二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儿。
2.体会前呼后应的写作方法,并在迷人的张家界一课运用这种写作手法。
3.品读描写颐和园美丽景色的句子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的方法。
读81页单元导读,思考:
本单元围绕什么主题来写?
我国的世界遗产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园林建筑《颐和园》。
板书课题
介绍:颐和园是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今天的颐和园已成中外游客竞相游览的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这两句话中都有一个词语是?——美丽。翔这样文章前后两段都直接写到颐和园的美,这种写法就叫前呼后应,也叫首尾呼应,前后照应。前后呼应,可以使文章更完整结构更紧密,我们在写游记时就可以用上前呼后应的写作方法。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颐和园》紧紧围绕美丽来写,为了突出表现颐和园的美丽,作者游览了颐和园内的哪些景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二至五自然段,找出作者游览的景点。
2.作者在游览这些景点时是按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游览的,而且非常注意用词和词语的连接,请同学们速读文章,找出描写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
学生汇报
总结方法:像这样按照游览顺序边走边看,并且依次写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的表达方式就叫移步换景(移动脚步,变换景物)。如果我们要写一篇游记,比如描写我们的学校,就可以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3.现在请同学们从文章中选择一处自己喜欢的景点,找出你认为写得很美的句子多读几遍,最好能说说一说美在哪里。
汇报
小结:刚才大家都很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来读,来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
师:我们领略了颐和园的美,下面我们走进另一处自然景观张家界。
在颐和圆一课中我们学习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开头点出美丽,结尾呼应美丽。现在我们来看《迷人的张家界》一文用到首尾呼应吗?找出相关的句子。
2.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的读课文,你觉得文章通过哪些景物写出了张家界的景色如人间仙境?
3.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两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遗产名录的景点——颐和园和张家界。欣赏了美丽的景色,学习了首尾呼应、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课下,同学们可以继续阅读丛书上的另一处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
颐和园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三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学习难点:能体会写作顺序,抓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去游览了颐和园(随机出示主要景色的图片点出课文按游览的顺序描写),作者具体给我们介绍了哪几个地方的景色呢?(说到地点变换的句子,起到过渡作用)
指名回答。
二、品读感悟,质疑探究。
1、思考:这个人间天堂——颐和园总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师:正像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概括的.那样,北京的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生齐读第一段)
2、出示主要景点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景色美。
3、品味语言读了课文,我们不仅能领略到颐和园美丽的景色,也能从课文中体味到作者优美的语言。课文中重点描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各个景物的特点。
4、小组合作探究:
a:其中哪个景点最吸引你?
b:在小组内读相关语段,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画出来,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c: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个景点的特点是什么?
5、小组内交流,班上汇报交流。
6、扮演导游:介绍景点最吸引人的地方。
7、小结:作者用优美的语言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颐和园真不愧是“美丽的大公园”,是人间天堂。这么美丽的颐和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三、拓展:
1、目前,我国有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名胜古迹很多,请您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游览过哪些名胜古迹,或者交流你收集的名胜古迹资料。(指名汇报)
2、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总结全文)
四、作业:
1、完成达标检测。
2、练笔:你们和家长也一定游览过名胜古迹,请您模仿今天学到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一个片段。
颐和园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四
颐和园是人教课标版第七册第五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的一篇课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作者按照游览顺序,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秀丽的景色,让学生领略颐和园的无穷魅力,为祖国有这样的历史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整堂课创设旅游情境,让学生当小导游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介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深入理解课文的目的,为本单元的习作奠定基础。
1、知道作者的游览顺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景物的特点。
3、通过学习,能当好小导游把景物特点介绍清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能在课文中找到作者移步换景的句子。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自学课文的相关段落。
3、能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游览活动。
1、学会欣赏颐和园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一定都认真地预习了颐和园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这么美的景色,你们想去看一看吗?(出示课件)
2、我们看到的颐和园很美,作者写得也很美,这节课,我们还要比一比谁能当好小导游,把颐和园介绍得更美,有兴趣吗?可是,要当好一个称职的小导游并不容易,要求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地去学习这篇课文,只有学懂了,才能做个好导游。比一比,看哪些同学能做一个合格的小导游。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配乐范读,创设情境。
提出要求:你如果要当好小导游,就一定要认真听,仔细看,想一想作者到过颐和园的哪些地方?
过渡;刚才不少同学表现得不错,弄清了作者的浏览顺序,是个初步称职的小导游,不过,还有更难的考验在等着你们呢?有信心吗?
3、分清段落,找出作者浏览时地点转移的句子。
a、启发:小导游们,你们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得知作者的游览顺序的呢?请你把笔拿出来,用横线在书上作上记号。
b、抽生回答。
c、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找得非常准,这些句子在自然段的开头点明了游览地点的变换,说清了游览顺序。
三、重点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1、激趣:小导游们,我们先介绍长廊可以吗?
2、抽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作者介绍了长廊的什么特点?
4、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长廊很长的?用笔作上记号。
5、哪些句子在写长廊的画和花的呢?
6、“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说明了什么?
7、美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过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8、抽生上台当小导游。
四、自学课文后面的内容,选择其中的一个景点进行介绍。
1、过渡激趣:你能把后面的介绍好吗?
2、总结学法。
3、学生自学。
4、小组汇报。
5、抽代表汇报。
(学生上台介绍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出示相应的课件,有没有听懂的可以提问)
6、学生当小导游介绍时,教师要相机出示重点句和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重点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重点字:“滑”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要让学生多读去体会。
五、抓写作特点,促作文教学。
过渡语:同学们也到过不少的地方去游玩过,你能像作者一样把游玩的景点写出来吗?
师生共同回忆、归纳。
1、按一定的顺序写。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楚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的特点写。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六、拓展。
仿照本课的写法写一篇游记。
七、全文总结。
今天,我们在一个个小导游的带领下作了一次免费的旅游,小导游们精彩的介绍让我们感受到了颐和园的无穷魅力,我们为有这样的历史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板书设计
长廊(内—外)
18颐和园万寿山(上—下)美丽的大公园
昆明湖(堤—岛—桥)
颐和园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五
学习目标
1、认识“颐、耸、阁”等7个生字,会写“殿、廊、柱”等11个生字,理解并会书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滑过、隐隐约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和摘抄最感兴趣的词句。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结合课文查找有关图片、音像和文字资料;教师准备好相应的图片、挂图或课件。
第一课时
激情引趣,初历景观
1、承前导人。由对长城和《世界遗产名录》的体验和了解人手,相机出示《颐和园》中的三幅挂图或展示相应课件。
2、看图引入。先让学生认真观赏三幅图,再谈突出印象。揭示并板书课题。交流(照应课前学生已有的准备):谁了解(插入曾三次被焚毁和遭破坏的简介)?谁去过?有想法吗?
谈话:颐和园真是太美啦!今天,请同学们自由地去游、自由地去赏,再请你们用书中的话语把颐和园的美尽情地层示,有信心吗?那么,想怎样展示呢?(以美读、或以导游、解说等形式)非常好!现在,请你们选用自己最合适的读书方式开始进入颐和园(提醒学生注意结合课后思考题自读)。相信你们一定会表现得非常优秀。
3、自主读书。
a、给学生不少于20分钟时间读书、识字和写字。可点拨学生先充分自读自识自探,再自找伙伴合作交流与互助。注意强调学生在读中批画,并做到读而有疑。对易读错写错字,要求学生自主写上黑板。
b、有针对性指导识写字:“堤”不能读成ti;区分好“柱、栽、筑、朱、狮”平舌和舌音;注意多笔字“殿、廊、雕”等字的写法等。
4、尝试朗读。面向全体,由学生自主选段朗读,并自主发现问题,主动评价与助读。特别要求学生注意生字和生词的正确识读以及长句的读法。
5、粗说印象。一是写景状物的语言美;二是体会有序叙述、抓景物特点描写的表现美的方法。
第二课时
习有效造势,融入画境
1、变换角色,自读自悟。老师先示读(或放录音或放课件),以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让学生随着作者的脚步,大步走进颐和园的画面,走进文本所创设的`美景,唤起学生在读中用作者的眼睛去观察,用作者的情感去品味,用作者的激动去想象,再用自己的声音(语言)尝试把颐和园多姿多彩的美表现出来。变话为画,真情抒发自己对颐和园之美的体会与感悟。
a、结合插图,读句晶词,体会语言美。一是读进词句,读出理解;二是对优美生动的句段反复品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b、小组交流,读评结合,感受语言美。每个人只读自己最想读的句段。读中学生既可以谈自己品读见解(包括对重点词句的意思的体会),又可接受同伴提问(如,为什么读这里,为什么这样读等),以不断提升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力。
2、晶读精彩,领悟整合。以读为主,以读促动,以动促读,做到形式多样。让学生形成真动,直达文本情美深处,让学生在充分细致的文本领悟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振,获得美的陶冶。
a.在读中强化知的把握、美的感受。如,长廊、十七孔桥的结构与特点;佛香阁、排云殿的金碧辉煌、古色古香;万寿山的壮丽、昆明湖的静美、湖心岛的多姿等。在学生如临其境中,可这样设问:漫步长廊,你有什么感受?这时,你面对昆明湖,是什么心情?走上十七孔桥,手抚姿态不一的小狮子,想说些什么?
b.在读中关注对好词妙语的体悟品味以及学生对有关内容可能的质疑。如“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突出了昆明湖特有的静与美;如对“滑’’字巧妙运用;有可能学生看图发问:昆明湖微波荡漾,怎么能说水静呢?
3、回归全文,抒说心声。和作者一起细细游赏了颐和园,有什么要一吐为快的吗?(包括对作者抓特点描写景物方法的深刻感悟与欣赏)
推波助澜,让学生真情喷涌——人文共振
谈话:同学们,表现自己的时候到啦!现在,请你们用自己的声音把自己对颐和园美的体会、感悟和体验尽情表达出来,如何?相信你们一定行,也许可能会赛过陈铎、赵忠祥和倪萍。有信心吗?
1、选择方式,自主准备。方式由学生自己确定:可随作者移步换景的线路,看图(或播放的课件)讲解;可只凭借文本,进行美读;也可改编内容,作有滋有味的介绍,等等。要求:可选一个景点,也可选一处景物;可一人展示,也可找伙伴合作。(注意放一点优美的音乐)
2、尽情展示,共享快乐。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老师注意提升式点拨、引学生推进式评价和激发学生竞争式展示。(如,谁还想诵读得更精彩?)
1、 从读学写,自然拓展。谈话:你们想不想也来写一篇这样的美文?那就走出教室,去公园、田野、村庄、溪边、湖畔、名胜风景区等地方,去观赏、去发现、去选择、去动笔吧!可以写一篇、可以写一段和《颐和园》比一比,相信你们一定能写出更美的习作来。
颐和园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六
教学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 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 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和生字词的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都去过那些地方旅游?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出颐和园)你知道关于颐和园的哪些事情?(学生汇报资料)师补充: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全国各地有名的园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她,被誉为“世界几大文明的有力象征”,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园内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之中。她,就是北京的颐和园。今天,我们一起来细细游赏这个美丽的大公园。
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读“颐”字。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作者都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色?
2、再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快速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多读几遍。
3、指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4、你能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吗?
1、先指读生字。
2、这些字按结构分,可分成几类。
3、重点指导。
1、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会了生字、生词,你们学得很好。那谁来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师:颐和园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个拥山抱水景色秀美的地方,它以无与伦比的园林艺术的魅丽,倾倒了无数的中外游客,被人们赞誉为人间天堂。
3、 谁能说说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具体描写颐和园的?
1、 课文哪个自然段写长廊?长廊给你留下的`印象是怎样的,它有什么特点?
⑴ 感觉到长廊的长,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
⑵ 那么,你又从哪些句子体会到长廊的美?
⑶ 长廊不仅又长又美,而且连它周围的环境也怎么样?
⑷ 在这么美的长廊游览,游人的心情怎样?
1、接下来我们学习写万寿山的这部分内容,请大家默读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万寿山的景色的?
2、、谁来读读描写佛香阁和描写排云殿的句子?其他同学想想佛香阁和排云殿有什么特点?指读,出示句子,自读谈体会。
3、谁再来带着感情读读这一自然段,让同学们通过你的朗读,体会到万寿山的雄伟壮丽。
4、接下来我们看看作者登上了万寿山,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大家边读边划出描写颜色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
5、这段中还有哪些景物也写得很美?
1、过渡: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描写了作者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半山腰所见的景物,突出了万寿山雄伟壮丽的特点。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来到了哪里?
2、指读,思考: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点?重点描写了哪个景点?
3、那么十七孔桥有什么特点呢?你能不能从文中的语句中体会出它的特点?(桥洞多,狮子姿态不一。)
五布置作业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颐和园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七
1. 认识本课的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颐和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1. 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 学习本课按照浏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课时。
1. 提出自学要求。
(1)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 标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词语意思并想办法记住生字。
(3) 在文中标出作者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
2. 检查自学情况。
(1) 指名朗读课文。
(2) 学生汇报怎样记住生字的.字音和字形的。
(3) 汇报作者所描写的颐和园的景点。
(4) 汇报自己通过努力弄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3. 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颐和园》。
(1) 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每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再读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 认真读读每个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个景点的什么特点,向大家介绍。
(3) 将自学过程中还不理解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
4. 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1) 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 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每一处景点的什么特点?
1. 读了课文,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的印象是怎样的?课文哪个部分很明确地为我们指出来了?
2. 指导朗读,注意突出大和美。
1. 一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长廊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2. 学生汇报。
(1)长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2)长廊还有什么特点?
(3) 结合理解“神清气爽”。
(4)指导朗读。
1.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这一自然段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
2. 通过这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3. 指导朗读。强调“闪闪发光”和“金碧辉煌”。
1. 一转眼,就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作者又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 作者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物分别抓住了它们的什么特点?
3. 这一自然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4. 指导朗读。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到了昆明湖,你又看到了什么?
1. 自读第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 从课文的描写中,你能看出十七孔桥有什么特点吗?
3. 指导朗读。
颐和园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八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4、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5、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以读为本、情境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法
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一、引题,板书课题,交流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课件检测掌握生字的情况。
3、快速默读课文,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边读边想:作者是按什么顺
序介绍颐和园的,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4、汇报,相机板书:长廊万寿山下万寿山昆明湖
5、引导、点拨:作者是按一定的游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6、课件出示:聘请导游(怎样才能做好导游)
三、再读课文,把描写你所喜欢的景点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喜欢它。并用自己习惯用的标
记方式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按照学生的意见,选择学习内容
引入学习描写长廊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长廊的美。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质疑。
2、集中交流:
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插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长廊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
法。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
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3、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深入体会、感悟长廊的美。
引入学习作者描写万寿山的相关段落,体会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万寿山后所感受到的不同的美。
四人小组用学法合作探究学习,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五、创设情景、拓展思维,进行语言训练。
1、结合课文、参考相关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采取自己喜欢的各种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自由
组织导游词)
2、同伴合作,演导游
3、竞聘导游、评价
4、学生自由展示
一、情景引入
二、用学法学“昆明湖”的相关段落
三、质疑问难、回读全文、理清课文结构
四、环境教育
五、阅读收集到的关于“颐和园”的资料,联系课文,组织召开“资料信息会”,汇报形式如下:
1、朗读摘抄下来的自己喜欢的句、段,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编写导游解说词,竞聘“颐和园”的小导游。
3、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汇报。
板书设计:
10 颐和园
美丽的大公园
长廊
万寿山下
万寿山上
昆明湖
颐和园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九
1.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理解生字词,积累运用语言,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读写结合,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采用不同手法描写景物的写景方法,发展学生的语言。
3.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从中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的过程中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1.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
一课前交流:
智力抢答:世界之最知多少。
1.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2.世界最长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3.世界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颐(yí)和园。
二创景导入
在我国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又有梦幻般神奇的建筑。请同学们先欣赏一些这里的美景。
2、出示图片,欣赏图片:
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点什么?
学生交流谈感受。
3、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感受颐和园的美,需要一双爱美的眼睛和一颗爱美的心就够了,但要通过课文感受颐和园的美,还需要美的智慧。同学们有信心吗?现在我们来学习《颐和园》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
颐和园
提醒学生注意“颐”左边的`写法。
三、检查预习:
1.阁(ɡé)——看图片认识“阁”,读词:亭台楼阁;在颐和园中,供皇上太后们烧香礼佛的那座楼阁就是——佛香阁。
2.琉(līú)璃(是一种半透明的釉料,大多是绿色或金黄色),用拆字的办法理解:琉璃瓦。
3.耸(sǒnɡ)立:用找近义词的办法理解,通过查字典品析“耸立”与这些词意思上有什么区别,并选词填空,说明理由。(出示: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在半山腰上。)
4.(出示句子:游船、画舫(fǎnɡ)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jī】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tiào),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读准多音字:几【jī】乎。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规律理解生字词“画舫(fǎnɡ)、远眺(tiào)”后扩展词汇:向远处看是——远眺;向上看——仰视;站在高处向下看——鸟瞰;左看看、又看看——左顾右盼;这儿看看、那儿看看——东张西望;盯住一个地方注意地看——凝视……
四、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最难读的句子都能读通,我想其他的句子肯定不在话下。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游览了颐和园之后,作者对颐和园的总感觉总印象是怎样的?(出示:开头、结尾句)
像这样写总感觉总印象的句子,作者一般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再读这两句话,你又发现了什么?(首尾呼应,都讲到了美丽)扣住这个关键词我们男生、女生分别读读这两句。
2.这是一篇游记,既然是游记,就一定会告诉我们作者游览的顺序,你看,这一句: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像这样的句子课文中还有很多,快速读课文,把它用横线画出来。
下面我们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读,体会作者整个的游览顺序。
3.领悟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四、逛长廊,体会特点
1.读文体会长廊十分有名:长廊被联合国文化组织评为世界长廊之最,还申报了吉尼斯纪录,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猜猜看,长廊应该被评为世界最——的廊
(1)最长的廊:(出示第二、三句)
a、联系身边建筑作比较,感悟长廊之长。
b、领悟写作手法。(列数字)
四、逛长廊,体会特点
1.读文体会长廊十分有名:长廊被联合国文化组织评为世界长廊之最,还申报了吉尼斯纪录,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猜猜看,长廊应该被评为世界最——的廊
(1)最长的廊:(出示第二、三句)
a、联系身边建筑作比较,感悟长廊之长。
b、领悟写作手法。(列数字)
c、读出长廊的长。
(2)世界最美的廊
a、画儿多。(出示句子)读这个句子,最让你震撼的是哪个词?(重点感悟: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课件演示长廊横槛上的画)看着这一幅幅画,你脑海中蹦出了怎样的词句?读出你心中的震撼。
b、花儿多。指名读句子;分组合作读:这一种花________,那一种花____________;那一种花________,这一种花____________;大家一定发现了,这个句子中有一对反义词就是(开——谢),这一开一谢之间,你感受到什么了;创设情境,理解“神清气爽”并指导朗读句子:长廊两旁总是——(繁花万朵、花团锦簇、鲜花盛开、姹紫嫣红万紫千红)这数不清的花、看不完的花,的确是美不胜收啊!此刻,我们就漫步在这长廊上,微风轻轻拂来,深深地吸口气,一阵阵花香沁人肺腑,使人————(神清气爽)这样的头脑清醒精神舒爽就可以说是(神清气爽),还可以说是——(爽心悦目、心旷神怡)那就让我们来读出你的神清气爽,你的心旷神怡。
2.长廊这么长、这么美,究竟哪一项被评为世界之最呢?我们来看看(展示资料)长廊以其长成了世界之最,也成了颐和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加上表示观察角度的词齐读第二段。
(2)世界最美的廊
a、画儿多。(出示句子)读这个句子,最让你震撼的是哪个词?(重点感悟: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课件演示长廊横槛上的画)看着这一幅幅画,你脑海中蹦出了怎样的词句?读出你心中的震撼。
b、花儿多。指名读句子;分组合作读:这一种花________,那一种花____________;那一种花________,这一种花____________;大家一定发现了,这个句子中有一对反义词就是(开——谢),这一开一谢之间,你感受到什么了;创设情境,理解“神清气爽”并指导朗读句子:长廊两旁总是——(繁花万朵、花团锦簇、鲜花盛开、姹紫嫣红万紫千红)这数不清的花、看不完的花,的确是美不胜收啊!此刻,我们就漫步在这长廊上,微风轻轻拂来,深深地吸口气,一阵阵花香沁人肺腑,使人————(神清气爽)这样的头脑清醒精神舒爽就可以说是(神清气爽),还可以说是——(爽心悦目、心旷神怡)那就让我们来读出你的神清气爽,你的心旷神怡。
2.长廊这么长、这么美,究竟哪一项被评为世界之最呢?我们来看看(展示资料)长廊以其长成了世界之最,也成了颐和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加上表示观察角度的词齐读第二段。
颐和园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十
《颐和园》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五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共三篇课文,两篇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一篇略读课文《秦兵马俑》,介绍的都是我国的“世界遗产”。《颐和园》这篇课文描述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景色。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 的兴趣。
4、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的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法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材中配有三幅图片,分别是长廊、佛香寺和十七孔桥,可以使学生形象地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教师在课前可让学生查找更多有关颐和园的图片、文字资料,对颐和园有更深刻的了解,并在学文过程中适时展示收集的资料,拓展学生视野。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第二课时,精读课文,领略美景,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为了保护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评为“世界遗产”,编成《世界遗产名录》。我国已有多处景观名列其中。
播放cai课件:
《世界遗产名录》一书,翻开扉页,上面书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文化景观”。
今天,我们再去领略我国另一处景观——颐和园的风光。
板书课题:
颐和园
二、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颐和园的图片、文字资料
同学们在课外收集了颐和园的有关资料。请你介绍和展示收集的资料或图片。
三、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之处多读几遍,并做上记号。
2、同桌分段对读课文,互相检查,互相帮助。
四、检查学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纠正字音。并做简要评价。
师:读了课文,你已经了解了什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可相机出示文中三幅插图:长廊、佛香阁和二七孔桥。)
师: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来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引导学生找出第 2、3、4、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理清课文条理。)
(cai课件出示第 2、3、4、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游览路线。)
师:请同学们读读大屏幕上的句子,注意句中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游览观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
3、cai展现颐和园地形图,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游览顺序的记忆。
五、布置练习
自己最喜欢文中哪一处景点?把相应的段落多读几遍,想象文中描绘的美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旧知
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主要介绍了颐和园的哪几个景点?
板书:
长廊 佛香阁 昆明湖 十七孔桥
二、精读课文,领悟语句,品味语言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想想颐和园里的哪处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把描写该处景物的段落多读几遍,说说这处景物有什么特点?
2、学生小组间交流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师:颐和园里的哪处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说说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学生可能会抓住重点段(课文的2~5自然段)来谈体会:
⑴ 引导学习第二自然段:
描写长廊的长,横槛上的五彩画没有哪两处是相同的,长廊两旁花木成荫。
① cai出示句子: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 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② 学生读后谈理解:
读了这几句话,你感觉长廊这个景点有什么特点?
(长廊“长”的特点可与“教室”的长做个比较来感受长廊的长。)
③ 出示长廊图片:
欣赏长廊,感受长廊的长、美。
④ 指导朗读:
长廊真是长呀,横槛上面几千幅画又各不相同,画家真伟大呀!请同学们感情朗读这几句话。
⑤ 请同学们仿照这几句话来说说教室走廊的特点,如:
走廊地面的水磨石被同学们拖得发白发亮,一侧的水泥柱子非常坚固,不锈钢栏杆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⑵ 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描写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
① cai出示句子: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那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② 指名读句子,谈体会:
我读后感觉佛香阁闪闪发光,排云殿金碧辉煌。
③ 师指导写法:
比起“长廊”,“佛香阁、排云殿”两处景点所花的笔墨非常少,是略写。
④ 出示“佛香阁”插图:
齐读大屏幕上的句子。边读边观插图,感觉佛香阁、排云殿的雄伟。
⑶ 抓重点,体悟第四自然段:
① cai出示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② 学生读后谈感受:
昆明湖非常平静,非常绿。昆明湖湖面像镜子一样光滑。……
③ 点明比喻句: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比喻形象、具体。
④ 师:“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句话更强调了湖面的平静。句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形象?为什么?
(体会“滑”字用得准确、形象,与“划”字比较,体会用词的准确。)
⑤ 启发想象:
作者注意观察,又发挥想象,把昆明湖的静与绿写活了。由昆明湖的“静”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静”的句子?
(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中“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⑥ 欣赏美景,感情朗读。
⑷ 赏读第五自然段:
① cai出示句子: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② 学生读后谈体会:
这段话详细描写了昆明湖的美景,有长长的堤岸,有不同式样的石桥,有湖心小岛。主要写了湖中十七孔桥。
这段话详细描写了昆明湖的美景,是详写。
④ cai播放昆明湖的美景,并配音朗读出示的语句。
⑤ 学生感情朗读该段,想象美景。
三、总结全文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作者按游览的顺序向我们描绘了长廊的长、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昆明湖的静、绿和十七孔桥上的石狮子姿态不一,形象而生动。
四、课后小练笔
学习了《颐和园》移步换景的写法,课后同学们记一次游览活动。注意按一定顺序描写,抓住特点描写。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前,我自己通过网络搜集了大量文字、音像资料,精心设计了教学结构,整合了许多文字、音像资料。课堂活动中,学生在阅读文本、想像画面的同时,欣赏颐和园的真实景象,既丰富了视野,又增添了热爱颐和园的情感。特别是颐和园的地形图的再现,让我们这些远离北京的孩子能深刻记忆游览颐和园的路线。
学生在学习本课后,能按一定的顺序记叙自己的游览经历。有的学生按照游览顺序记叙了参观校园的过程:“一进大门,就看见一条笔直的水泥路通向教学楼。水泥路两旁……穿过教学楼走廊,顺着又宽又干净的楼梯,扶着光亮的扶手,上了二楼就来到我们的教室……”学生仿照课文第二至五段每段开头的第一句话,清楚地交代了自己的参观经过。
【专家点评】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颐和园》一课结构清晰,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的每段开头第一句话很明显地交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该教学设计借助多媒体再现真实景象、展现课文重点语句,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在交流的过程中拓展了文本,丰富了学生语言。比如:学生不仅收集到关于颐和园的历史资料,还收集到文中各景点的具体文字介绍及优美图片,学生介绍收集的资料,语言表达流畅,用词恰到好处,充分调动了学生动手收集资料的能力和整理、表述语言的能力。注重启发想象,学生由昆明湖的静想到了《我们的民族小学》中学生读书时窗外的静,学生从书中跳到书外,展示了学生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回顾,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注重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法,并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完成“课后小练笔”,做到了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颐和园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十一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4、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5、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瑞悦作好记录,对于任务完成、回答问题积极并正确的同学,每人次加一分,我们要来看看哪个同学、哪个小组今天表现最好)
播放光盘,教师随即朗诵: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城约15公里。这座世界名园悠久历史,原名清漪园,是封建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全园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占地约290公顷。其中各种造型精美的楼台亭阁、园林建筑共有三千余间。园中山清水绿、阁耸廊回、金碧辉映,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有极高的地位。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板书课题:颐和园)在此,要强调“颐”的写法。
出示“学习目标”,找学生读。
字词
1、课下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了,下面按照我们学案的内
容,快速检查。(出示对学要求:同桌互查)
2、出示字词,集中检查。
生字词的检查看大屏幕,课文的朗读,看课本,我们看看哪一组同学在5分钟之内能完成任务。
让我们一起来读词语,每次连读两遍。(由“远眺”引出各种和看有关的词。)
衔接:字词的认读,文章的朗读完成的.还不错,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对文章的脉络你理清了没有?(出示群学)
(群学):理清课文脉络
1、引导学生完成填空并完成板书。
板书:总写美总
(移步换景法)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昆明湖分
再总写美总
2、通过开头和结尾都是写颐和园的美,引导学生理解,在写作方法上叫“首尾呼应”。整篇文章从结构上来说,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来写。中间部分按照作者游览的顺序,跟随作者游览的步伐来写,这叫“移步换景法”。
3、根据文章脉络,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衔接过渡非常自然,快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学生自己找,让学生回答)
4、出示过渡句,全班齐读。
小组交流(出示小组交流要求及交流提示)
从2、34、5四个自然段中,任选一个,按照所给的提示,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第二自然段:
(1)出示图画(5幅),让学生直观认识长廊(边出示边用文中的句子解说)
(2)出示段落,引导选择的小组逐一回答。
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直接用原句回答:“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从“一眼望不到头”“700多米长”引导学生体会长廊的长;从“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体会长廊的美。
第三个问题引导学生作者主要抓住了长廊的“长”、横槛上的画、两旁的花木来写,还运用了数字,进一步说明长廊的长。这就是抓住食事物的具体特点来写。
第四个问题: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构图多样,感受到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巧。
第五个问题: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形象地说明长廊两旁鲜花竞放的特点。
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2、三四自然段:
(1)学生先回答问题,然后出示万寿山图片,根据学生所说,出示“佛香阁”“排云殿”的图片及其特点。最后出示段落,齐读。
(2)出示第四自然段,学生回答问题,再出示昆明湖的图片(1张)。
3、第五自然段
出示段落,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主要抓住了“长长的堤岸”“湖心的小岛”“十七孔桥”来写。
十七孔桥上桥洞多、石柱多、狮子多。“那么多狮子,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说明狮子多,可以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学生读课文,再出示图片(3张)。
六、自己谈感受:
这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颐和园,感受到了它宛自天成的风光胜景。在园中漫游,处处都有置身画中之感。(出示谈感受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像这样的名胜古迹数不胜数。作为一个中国人,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出示谈感受2)那么,当你了解到这些古迹都出自于劳动人民的创造,你又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说)
今天,我们不仅领略了颐和园的美,还从中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学会了游记类文章的写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游览顺序、观察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
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最后我们通过一段视频在一起来感受颐和园的美。(播放视频)
八、作业(出示作业)
1、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写作方法,介绍一下我们的校园。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课下完成“反馈测评”及“课后反思”)
颐和园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十二
这篇讲读课文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首先弄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文中所写的几个景色的方位。然后,着重理解几个主要景色的特点,抓住最能表现特点的重点词句,展开想象,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和爱美情趣的陶冶。
2、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
3、学会本课新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和爱美情趣的陶冶。
2、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
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课件,你想说什么呢?
二、学生自学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3、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4、小组代表汇报,集体纠正问题。
5、自己读课文,要求正确。
6、两人一组互相检查,要求正确流利。
三、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1、轻声读课文思考。
2、小组讨论。
3、代表发言,阐明理由:
第一部分:(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第二部分:(2~5)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部分:(6)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清。
颐和园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十三
第一课时
目的: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颐和园的大和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几幅画,你们想看吗?请你仔细观察,看看图上画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哪里的美丽景色吗?这是颐和园里的美景。(板书:颐和园)指导读音和写法,请你看老师写颐字,写这个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学习其它生字时,你也应该这样,想想应该怎样记着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你想从文中了解什么呢??好,就让我们一起读书,讨论,弄懂这些问题,看看从哪里可以看出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二、学习课文,通过读书,感受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1.请同学们自由读书,拿着笔,可以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号,画出生字词,你喜欢的词语,读懂的和不懂的地方。通过读书,你读懂了什么?(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颐和园的大和美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请你再次读书,把作者带大家游览的地方画出来。(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3.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去细细游赏吧。你喜欢哪一处景物就来读那一段,想想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颐和园的大和美?你就把这些句子画出来。
4.你喜欢哪一处景物?为什么喜欢?你从哪里读出了大和美呢?
5.指名发言,读出句子,说说从哪里体会出来的,(相机理解词语意思,换词体会用词的准确:滑过,游过。点明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你能读出来吗?应该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指导读书)
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读书,知道了到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处处有美景,让我们感受到颐和园的确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可作者为什么先写长廊,再写万寿山,最后写昆明湖呢?他为什么这么写呢?我们下节课来讨论。
三、布置作业:
同学们,颐和园那么美丽,可还有许多中外朋友不知道,我们国家在开拓旅游产业,旅游局希望能在电视上做做这方面的广告,请你们课下帮忙设计个广告词,能吸引广大游客,说出颐和园的特点。你们愿意吗?好,比比看谁的广告词写的.好。
第二课时
目的:
体会中心,学习写法
体会中心,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介绍景物的方法。
1.同学们,颐和园是个大公园,为什么作者只带我们游览这些地方呢?(生自由发言,能说出这些景物有代表性,能突出颐和园的大和美)作者怎样写出颐和园的大和美呢?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物?你觉得这样介绍好在哪里呢?你能当一个小导游,来带领大家游览颐和园吗?
3.想开去:和作者一起游览了颐和园,你有怎样的感受呢?用上书中的词语说说自己的感受。
作业:你能这样来介绍我们的校园吗?
颐和园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十四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颐和园》的特点及美景,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
3、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有序观察能力和按地点转换顺序,有序有重点描写见闻。
4、概括中心,体会作者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
1、《颐和园》多媒体课件
2、组织学生搜集中国世界遗产资料
3、世界遗产风景书签
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播放课件、师语导入:在我国的首都北东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板书课题)那里风景秀美。是古代园林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花园。今天老师作一回导游,寻着作者的足迹,带同学们去领略——颐和园的美丽风光。
2、简介颐和园。
(出示课件)感性认识颐和园的几个主要景观。
3、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灯片,检查字音正误,区别字形,理解词义。
(2)让学生说说自己所认识的字、词,并回答认识理解这些字词的途径及方法。让学生从中交流学习经验。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让学生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3、学生分组接力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
4、自由读并讨论、理清课文思路。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和记叙的游览顺序。
(三)合作学习
1、小组交流:作者的游览顺序。
2、默读课文。思考:哪几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颐和园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1、欣赏长廊部分:
(1)朗读训练:找出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朗读。
(2)思考:长廊有什么特点?
(3)出示课件,指导看图(长廊图)板书 : 长廊 长、美、奇
(4)在长廊中游赏,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划出有关语句,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把感情表达出来。
(5)出示文字灯片。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①
导语:走在长长的长廊中,饱赏那美景,让人神清气爽,下面让老师带同学们去游览万寿山。
2、欣赏万寿山部分:
(1)指名读3、4自然段。学生评朗读的效果。
(2)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有什么特点?
(3)播放一段万寿山录像片。
(4)设问,在万寿山上看见了什么?
板书: 佛香阁 排云殿 鸟瞰颐和园大半景色。
(5)出示灯片,图文对照找出各景物并重点理解“金碧辉煌 葱郁 掩映”的意思。
(6)师对照图着重介绍佛香阁,排云殿两面大景点。板书 : 雄伟壮丽
(7)出示文字灯片②,生填空练习。
②
登上万寿山,站在职 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 。正前面,是 向东远跳,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 和 。
(8)师小结。置身于万寿山中,欣赏其美景,给人感觉如何?启发想象。
(9)生小组交流。
4、小结学法,自学第5自然段。
(1)自由读、自学讨论。a、从万寿山,就来到了哪里?b、昆明湖,十七孔桥各有何特点,划出有关词语。
(2)出示幻灯片:让学生图文对照,并理解“姿态不一”意思。
板书: 昆明湖 物多景美
(3)齐读第5自然段。
5、师小结。a第二段描写了颐和园的景点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段与段之间又是如何过渡的呢?划出过渡句。
6、齐读第1自然段。
(1)导语:《颐和园》的美景可以看出北京的颐和园简直就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
(2)出示文字灯片③
(3)齐读
(4)小结:这是全文中心句,总起全文。
7、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
(2)设问:游览完颐和园后,给人的感觉如何?(让人流连忘返)
(3)齐读。
(4)小结:这一段是起总结全文作用。
1、复述课文内容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美丽的长廊让人神清气爽,雄伟壮丽的万寿山使人大开眼界,物多景美的昆明湖让人心旷神怡,置身于这美丽的在花园中,真叫人流连忘返。
2、学了这课文,你感受如何?请你把颐和园的美景告诉大家。这是游记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课文是按参观(地点转换)顺序写的,全文结构特点,总一分一总。
3、讲述学生自己眼中的世界遗产知识。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均有发放风景书签激励学生环节]
是第七册的.一篇写景的讲读课文,它具体描绘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赞赏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围绕这一中心,作者抓住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这几大景点描写,为此,教学时,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景物美,理解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点及仔细观察能力,掌握按参观顺序(地点转换)有序有重点叙述见闻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巧妙地将风景书签激励学生与课堂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起到课堂生机灵动的效果。
多媒体直观展示各景点特点,让学生从感性,直观认识景物特点。通过助于学生从动态中去欣赏美景,理清景点的结构布局。文字灯片,有助于学生重点词句的理解,总之,集图、声、像等为一体的教学媒体,有助于本课教学目标落到实处,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附板书设计:
总写
长廊 长、美、奇
颐和园 分写 万寿山 雄伟壮丽
昆明湖 物多景美
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