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文档网综合范文其他范文内容页

最新旅游景区办公室职责(5篇)

2023-05-16其他范文下载文档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旅游景区办公室职责篇一

情况汇报

富蕴县人民政府

(2012年6月5日)

一、富蕴概况

富蕴县位于新疆东北部,地处阿尔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北与蒙古国接壤。县境南北长413公里,东西宽180公里,行政区域面积3.24万平方公里,边境线长193公里。县辖6乡3镇71个行政村,居住着汉、哈萨克、维吾尔等29个民族,总人口10万余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6%,是一个以矿业经济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边境县。

我县因“天富蕴藏”而得名,矿产、畜牧、水能、旅游等资源得天独厚。一是矿富。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丰,尤以稀有、有色、黑色金属闻名遐迩,已探明矿种92种,占全疆矿种的66.7%。二是水丰。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两大水系横贯县域,年径流量为43.54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为96万千瓦。三是草盛。全县可利用天然草场达7000多万亩,实际利用面积5000万亩左右,牲畜最高饲养量达到130万头(只)。四是林茂。我县森林

面积约60余万公顷,木材积蓄量达3800余万方,林地25.7万公顷,是全国著名、全疆最大的县级山区林场。五是景秀。县境内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按照县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普查资源8大类型全部具备,155种基本类型中拥有30种72处,南有卡拉麦里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硅化木园、五彩城,北有国家级地质公园可可托海、额河源、温泉等景区(点)。

二、旅游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县围绕张春贤书记在阿勒泰调研时“打造新疆最美会客厅”和“打造阿勒泰千里高品质旅游画卷”的总体思路,以建设世界级和国家级旅游精品景区,打造国内外知名的地质旅游胜地为目标,充分整合资源,发掘潜力,把握“扩容、延时”两个重点,进一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对外宣传,完善基础设施,县域旅游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已于2008年7月揭碑开园,并于今年1月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景区,目前正在申报世界地质公园。五彩城景区已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正在申报4a级景区。2011年,全县接待游客73.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倍和5倍。今年,预计接待游客9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1%和14.3%。

(一)旅游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

在完成《富蕴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完成了《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规划》、《可可托海风景区总体规划》、《额尔齐斯大峡谷景区详细规划》、《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我县旅游品位,我县结合县域旅游资源,围绕阿勒泰地区旅游大规划,正在着力打造可可托海、五彩城、沙依恒布拉克和苏普图工业游等4个旅游区。目前,《可可托海5a级景区整体规划和控制详细规划修编》现已完成修编,《富蕴县额河两岸景观改造建设规划》、《富蕴县五彩城景区整体规划和控制详细规划》、《沙依恒布拉克景区整体规划和控制详细规划》、《苏普图工业区整体规划和控制详细规划》等10项规划正在进行编制。

(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宾馆、酒店及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累计投资2.9亿元,完成了可可托海景区主碑广场、景区道路、生态停车场、地质陈列馆、钟山观景台、三号矿脉观景台、地质博物馆暨游客服务中心、快餐服务中心、可可托海综合接待中心、塔亚特新村、景区供电、通讯等项目建设,为保护生态环境,我县在景区开发建设过程中加大对景区内树木、花草的保护力度,做到景区的原生态开发,景区内供排水、垃圾、污水处理也已全部按规划要求实施到位。同时,五彩城景区也已完成招商工作。全县星级酒店达到15家,共有

农家乐64家(星级农家乐9家),牧家乐121家(星级牧家乐3家)。同时,我县从“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要素入手,大力发展特色餐饮、旅游纪念品开发。

(三)旅游业知名度进一步加大。

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的作用,大力推介我县旅游业。结合我县浓郁的哈萨克族文化,将哈萨克族叼羊、姑娘追、赛马等项目作为牧业旅游文化进行展示,在中央电视台、新疆电视台专题拍摄了可可托海景区发展情况及首届寒极冰雪游风情节活动专访,在中国旅游卫视拍摄了《情迷五彩湾》和《寻找汗血马》专题片,在香港大公报、中国旅游网、亚心网、天山网等网络专题报道了我县可可托海景区。利用亚欧博览会、吉林省在广州、珠海举办的冬季冰雪旅游推介会和第六届新疆冰雪旅游节暨首届中国新疆阿勒泰国际冰雪节新闻发布会的机会,全面推介我县旅游资源。同时,联络疆内外各大旅行社,对我县旅游线路进行了踩线踩点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线路推介和合作洽谈,使我县旅游业知名度得到有效提高。

(四)旅游行业得到进一步规范。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强化对导游资格的审查和管理,对于未取得导游资格的,一律不准从事导游活动,同时定期组织我县导游培训,全面学习安全消防、急救、礼貌礼仪、旅游技能、旅游常识等方面的知识。先组织培训30余次,其中国家级培训1次,自治区级4次,地

区级8次,邀请相关专家及内部开展的针对性专题培训达20次之多,全景区培训人数达3000人次。加强对旅游经营者的培训和管理力度,通过旅游、工商、卫生、质监等部门的联动,加强旅游市场执法检查,严格规范旅游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活动,严厉打击旅游市场欺诈、强卖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游客合法权益。

三、富蕴县旅游业发展前景及今后做法

今后,我县将紧紧围绕自治区、地区打造“新疆会客厅”和“阿勒泰千里高品质旅游画卷”目标,加快创建星级景区,提升景区品牌。在现有可可托海国家5a级景区基础上,建设可可苏里湖2a级景区、三号矿脉及陈列馆2a级景区、五彩城3a级景区、恰库尔图镇侏罗纪公园2a级景区和红叶沟2a级景区等5个a级景区。

(一)完善规划,促进旅游业科学发展。根据张春贤书记的要求,在原来规划的基础上,依据《阿勒泰地区旅游总体规划》和我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要求,进一步完善《可可托海风景区总体规划》,完成五彩城景区规划及可可托海旅游小城镇规划。

(二)抢抓项目,完善旅游设施。积极筹措各方资金,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提高景区景点的配套功能,抓好景区道路、绿化、污水处理等硬件设施和接待设备的更新改造,完善景区景

点旅游指示、信息咨询、景物介绍等配套公共旅游服务设施,不断提升档次,改善服务质量。重点要完成10项工程:一是可可托海镇重点小城镇建设工程;二是可可托海景区民俗村建设;三是三号矿脉工业旅游项目建设;四是钟山景区季兰德温泉建设;五是可可托海钟山景区环线公路建设;六是五彩城景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七是露营地设施建设;八是宝石宫及购物街建设项目;九是冬季冰雪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十是牧游线路及家访点项目建设。

(三)挖掘文化,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我们将以可可托海景区为核心,挖掘旅游文化内涵作为提升旅游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创新、推出更引人入胜的旅游文化项目,如一台具有浓郁民俗文化特色的演艺节目、有民俗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各旅游企业普及民族服饰等,在满足人们景致观赏和娱乐的同时满足更多人文化消费、精神享受和审美层次提高的要求,实现文化和旅游经济的良性互动,让更多的人通过旅游文化认同富蕴,不断提高富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四)依托优势,推进牧业游发展步伐。依托我县民俗文化旅游背景及当地历史悠久的游牧文化,按照规范标准推进生态旅游示范区、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开展各具特色的牧家体验性旅游活动,发展特色景观旅游、休闲牧家园等“牧游”旅游产品,来满足旅游业市场不断提升的各项需求。把发展“牧

游”与新农村建设、定居兴牧工程、促进农牧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旅游村镇和牧家乐发展壮大。以创业带就业,以发展促脱贫,加快实施旅游富民工程的步伐。

(五)强化宣传,扩大我县旅游知名度。充分利用“5.19中国旅游日”等各类旅游节庆、大型经济文化节会以及大型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等机会,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以“做好一个旅游形象宣传标识、写好一支歌、拍好一部影视片、做好一本宣传册、组织一次大型节庆活动”为载体,定位宣传。同时,积极研究创新开发适合我县旅游市场的旅游纪念品,提升我县旅游知名度。

旅游景区办公室职责篇二

旅游工作汇报

在全市上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纵深推进各项改革的重要时刻,市委领导同志抽出时间专门听取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充分体现了市委对旅游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这对我们既是鼓励,又是鞭策。在此,我谨代表市旅游局及全市旅游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向各位领导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将我市旅游业发展情况作以汇报,恳请批评指正。

一、我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我市旅游业起步于1987年,以市委、市政府设立襄樊市旅游事业管理局为标志。但由于种种因素影响,当时我市旅游业发展十分缓慢。2000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旅游才真正进入大发展、快发展时期。特别是自2001年以来,我们紧紧依靠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认真贯彻上级旅游部门关于“大办旅游、办大旅游”的工作思路,坚持“政府主导、旅游主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旅游工作方针,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载体,大力整合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旅游要素,奋力开拓旅游市场,促使我市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整个旅游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旅游经济持续增长,全省排序位次前移。近年来,经过市、县两级共同努力,我市以“三国文化”、“荆山生态”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日趋成熟,旅游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全市旅游景区招徕、吸纳游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0年以来,除2003年遭遇“非典”之外,全市旅游经济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递增速度。2003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96.8

2万人次,实现国内外旅游总收入20.43亿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也由原来的全省第五位跃居全省第三位,在同类城市中提升到第二位。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8.9万人次,实现国内外旅游总收入1.26亿元,分别比历史上最好的2002年“五一”黄金周增长20.17%和31.28%。其中,纳入全市假日旅游统计范围内的全市18个重点景区点共接待游客22.46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41.93万元。实现“五一”黄金周接待游客总量位居全省第四,旅游收入位居全省第三的良好水平。

二是旅游产品日趋丰富,精品名牌正在形成。经过多年开发和建设,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康疗保健、宗教朝拜、文化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结构体系。以这些产品为依托,襄樊名城一日游、南、保、谷荆山原始自然生态游等旅游产品,正在成为省内外旅游界内推崇的襄樊精典线路,受到各地旅游者的青睐。同时,以中部名城文化寻古旅游区为主体,以西南部山地峡谷休闲度假旅游区和东北部平原河湖采风揽胜旅游区为两翼,贯通湖北精品旅游线、中华三国文化线和襄樊名景揽胜大循环线的旅游精品正在形成。保康、谷城、南漳3个县以及保康后坪、谷城南河等3镇分别迈入“湖北省旅游先进县(区)”和“湖北省旅游明星乡镇”行列,为树立全市旅游品牌形象奠定了较好基础。

三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张,旅游接待能力日益增强。截止到现在,全市共建成对外开放的各类景区29处。其中,国家a级景区(点)13处,国家4a级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各1处;设立各类旅行社27家,其中具有经营出境游资格的国际旅行社1家;评定星级宾馆52家,其中4星级1家,3星级9家,1-2星级42家,床位4000余张;评选、认定旅游商品84种,在去年省旅游局组织的全省旅游商品征集活动中名列第三,在今年4月省政府举办的“华中旅游博览会”上为襄樊争得了荣誉和地位。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基本能够满足海内外游客的资者信心。但是,由于我市两级政府都没有设立旅游开发建设资金,受其制约,各地虽然出台了一些鼓励、支持旅游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但却难以发挥出应有效应。由于缺乏投入支持,我市许多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资源,如习家池、水淹七军、马跃檀溪、邓城遗址等,包括一些已经开发的景区点,如米公祠、鹿门寺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着“有说头、没看头、少玩头”的现象,难以从学术价值转化成经济价值,从论文价值转化成市场价值,从新闻价值转化成游览价值。特别是在一些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的地区,这种矛盾尤为突出,致使旅游开发陷于“无米下锅”的窘境,抱着“金碗”讨饭吃。

四是产业协调发展面临政策扶持不力的局限。旅游包含“食、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产业关联度高,存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性。为促进旅游业协调发展,2001年,国务院、省政府分别以国发[2001]9号、鄂政发[2001]47号文件的形式,通知各地对星级宾馆用水用电政策进行调整,要求“按照工商企业用水的收费标准和类别,调整旅游星级饭店用水价格;将旅游星级饭店用电价格划归非普工业类,取消电价二次综合附加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政策在我市一直未能执行。其他诸如扶持旅游交通车辆发展、减免旅游项目相关规费等,我市一直也没有出台相关政策。由于政策扶持不力,极大地削弱了企业市场竞争和自我发展能力,直接影响了我市旅游业发展。据了解,在海南、云南等地,旅行社取得三星级标准客房价格一般为70元/间。但据我市三星级宾馆介绍,这一价格已明显低于我市三星级宾馆成本;其他如宜昌、十堰等周边地区旅游车辆到我市营运仍有利可图,而我市企业却“养不起”旅游车辆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受这些因素制约,我市旅游产品报价一直居高不下,导致许多外地游客“望价却步”,拉大了我市旅游同周边地区旅游的距离。此外,由于受观念、技术、制度不到位等因素影响,我市许多对游客很有吸引力的工厂、车间在开发、建设时没有设计游客观光通道、观光平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方兴未艾的工业旅游在我市还是一片待开垦的“处女地”。如二汽试车厂这一国内垄断性的旅游产品至今仍拒绝向游客开放。凡此种种,都制约了旅游业健康发展。

二、我市旅游的发展前景

我市有以三国故事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优势,有以薤山、南河为代表的自然景观优势,有以轿车生产为代表的现代工业,再加上十分突出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经过3—5年的努力,襄樊旅游应该也可以发展成为旅游大市、旅游强市。

1、襄樊旅游旅游可以发展成为支柱产业。襄樊旅游发展起步较晚,但2003年在全市gdp中已占5.2%,近几年年均增长率为

%,再过几年,在gdp中的比重可达8%以上,成为支柱产业。但我们认为,新的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产业更加重视,更加支持,可能用不了

年,再过

年基本可以发展成为支柱产业。

2、襄樊旅游可以有效拉动就业。我市目前旅游从业人员约有1.2万人,旅游总收入是

亿元。按此计算,旅游总收入达到8%,还可以拉动就业

人。

3、襄樊可以发展成为人气很旺的旅游城。对全国乃至世界而言,以襄樊的古隆中、水镜庄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古城墙、鹿门寺为代表的其他历史文化是份量很重的旅游产品,有很强的吸引力,非常适合于远程游客在黄金周中与武当山、神农架和三峡的七日游。对武汉、南阳、十堰等周边而言,除以上产品外,还有以荆山生态为代表的大量的自然景观,适合于两日游;对市区游客而言,本市的自然景观,特别是市区的历史文化古迹,汽车工业、高

旅游景区办公室职责篇三

在全市上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纵深推进各项改革的重要时刻,市委领导同志抽出时间专门听取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充分体现了市委对旅游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这对我们既是鼓励,又是鞭策。在此,我谨代表市旅游局及全市旅~业广大干部职工向各位领导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将我市旅游业发展情况作以汇报,恳请批评指正。s0100

一、我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我市旅游业起步于1987年,以市委、市政府设立襄樊市旅游事业管理局为标志。但由于种种因素影响,当时我市旅游业发展十分缓慢。2000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旅游才真正进入大发展、快发展时期。特别是自2001年以来,我们紧紧依靠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认真贯彻上级旅游部门关于“大办旅游、办大旅游”的工作思路,坚持“政府主导、旅游主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旅游工作方针,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载体,大力整合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旅游要素,奋力开拓旅游市场,促使我市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整个旅游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旅游经济持续增长,全省排序位次前移。近年来,经过市、县两级共同努力,我市以“三国文化”、“荆山生态”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日趋成熟,旅游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全市旅游景区招徕、吸纳游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0年以来,除~年遭遇“非典”之外,全市旅游经济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递增速度。~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96.82万人次,实现国内外旅游总收入20.43亿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也由原来的全省第五位跃居全省第三位,在同类城市中提升到第二位。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8.9万人次,实现国内外旅游总收入1.26亿元,分别比历史上最好的2002年“五一”黄金周增长20.17%和31.28%。其中,纳入全市假日旅游统计范围内的全市18个重点景区点共接待游客22.46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41.93万元。实现“五一”黄金周接待游客总量位居全省第四,旅游收入位居全省第三的良好水平。

二是旅游产品日趋丰富,精品名牌正在形成。经过多年开发和建设,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康疗保舰宗教朝拜、文化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结构体系。以这些产品为依托,襄樊名城一日游、南、保、谷荆山原始自然生态游等旅游产品,正在成为省内外旅游界内推崇的襄樊精典线路,受到各地旅游者的青睐。同时,以中部名城文化寻古旅游区为主体,以西南部山地峡谷休闲度假旅游区和东北部平原河湖采风揽胜旅游区为两翼,贯通湖北精品旅游线、中华三国文化线和襄樊名景揽胜大循环线的旅游精品正在形成。保康、谷城、南漳3个县以及保康后坪、谷城南河等3镇分别迈入“湖北省旅游先进县(区)”和“湖北省旅游明星乡镇”行列,为树立全市旅游品牌形象奠定了较好基矗

三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张,旅游接待能力日益增强。截止到现在,全市共建成对外开放的各类景区29处。其中,国家a级景区(点)13处,国家4a级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各1处;设立各类旅行社27家,其中具有经营出境游资格的国际旅行社1家;评定星级宾馆52家,其中4星级1家,3星级9家,1-2星级42家,床位4000余张;评癣认定旅游商品84种,在去年省旅游局组织的全省旅游商品征集活动中名列第三,在今年4月省政府举办的“华中旅游博览会”上为襄樊争得了荣誉和地位。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基本能够满足海内外游客的不同需求。

四是旅游合作开局良好,区域旅游地位日渐突出。为适应旅游发展的新形势,近年来,我们立足改变本地旅游产品号召力不强的现实,大胆探索与周边地区进行旅游协作、合作的新路子,致力发展区域旅游。先后联合十堰、南阳、神农架等地共同开发旅游产品,联手开拓广东、山东、武汉、北京等地市场,成功吸引了广东、北京等地旅游专列的到来。今年,我们又积极争取省旅游局支持,想方设法让襄樊挤进了“湖北‘一江两山’旅游精华游”的“笼子”,作为湖北省主打旅游产品向海内外推出。同时与武当山精诚合作,促成了我市龙头景区古隆中与武当山、神农架达成捆绑销售协议。4月30日,成功吸引了南京首架旅游包机来樊,为招徕大型旅游团队打开了新的通道,提升了襄樊在中西部旅游中的区域地位。

五是综合环境明显改善,旅游市场全面规范。2000年以来,结合城市“创优”,围绕实现“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优质服务和游客满意”的总体目标,全市大力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整治旅游环境,全力规范旅游市场,使市、县两级重点景区基本实现了“四通”、“六化”。即通水、通电、通有线电视、通无线通讯和绿化、硬化、美化、净化、旅游厕所标准化、公用信息图形符号规范化,提升了城市旅游硬件水平。在改善旅游硬件环境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又启动了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等为内容的软件建设工程。新年伊始,就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在全市旅~业开展了以“看襄樊、爱襄樊、襄樊人游襄樊”为主题的文明创建活动,把旅~业文明创建、旅游宣传促销、旅游市场规范、旅游商品设计等融为一体,在省内外旅游界引起强烈反响,得到了省旅游局的高度评价。为推动我市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结合迎接“春节”和“五一”黄金周,我们与工商、公安、消防等部门联手开展了旅游安全大检查和旅游市场秩序大整顿;联合宗教、林业、文化等景区主管部门启动了景区环境专项整顿和治理工程,加强了旅游投诉的受理和立案调查等工作,规范了我市旅游市场,防止了重大旅游投诉和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树立了安全、诚信的旅游城市形象。

近年来,我市旅游业虽然发展很快,但要实现旅游业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也十分严峻:

一是景区开发面临各自为阵、盲目建设的挑战。虽然市、县两级都编制了各自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但受旅游业在我市发展时间不长,旅游法律法规不健全,旅游资源分属不同部门管理或所有,旅

游部门缺乏必要的调控职能等诸多因素制约,全市旅游资源仍处于自主自发的开发建设阶段,导致旅游景区、旅游项目不能形成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造成了一些旅游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如南漳一个县,就开发有3个同等规模、同等档次的漂流项目,鱼泉河不到10公里的水面,就有2家企业同时经营漂流项目;保康、谷城两县各自开发风格类同的吊脚楼,等等。这种不按规划盲目开发建设的格局,既造成了恶性竞争和投入分散,又制约了特色优势和品牌优势的形成。

二是有效管理面临体制不顺的矛盾。由于历史、现实的种种原因,当前,全市景区景点分属于文化、宗教、建设、林业、水利等不同部门,旅游处于多头分散管理之中,甚至在个别地区还有同一景点“山”、“水”分属两家管理的现象。由于管理体制不顺,县(市)区之间、部门之间相互制肘,致使规划难实施,管理难到位,宣传难同步,形象难确立,严重影响了我市旅游发展的统一性和整体性,难以凝聚发展合力。

三是加速开发面临投入不足的困难。旅游产业是一项前期投入巨大、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的产业,按照现代旅游科学理论,需要建立“政府导向”型的投入机制引导社会投资,以加强旅游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和增强投资者信心。但是,由于我市两级政府都没有设立旅游开发建设资金,受其制约,各地虽然出台了一些鼓励、支持旅游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但却难以发挥出应有效应。由于缺乏投入支持,我市许多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资源,如习家池、水淹七军、马跃檀溪、邓城遗址等,包括一些已经开发的景区点,如米公祠、鹿门寺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着“有说头、没看头、少玩头”的现象,难以从学术价值转化成经济价值,从论文价值转化成市场价值,从新闻价值转化成游览价值。特别是在一些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的地区,这种矛盾尤为突出,致使旅游开发陷于“无米下锅”的窘境,抱着“金碗”讨饭吃。

四是产业协调发展面临政策扶持不力的局限。旅游包含“食、注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产业关联度高,存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性。为促进旅游业协调发展,2001年,xx、省政府分别以国发[2001]9号、鄂政发[2001]47号文件的形式,通知各地对星级宾馆用水用电政策进行调整,要求“按照工商企业用水的收费标准和类别,调整旅游星级饭店用水价格;将旅游星级饭店用电价格划归非普工业类,取消电价二次综合附加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政策在我市一直未能执行。其他诸如扶持旅游交通车辆发展、减免旅游项目相关规费等,我市一直也没有出台相关政策。由于政策扶持不力,极大地削弱了企业市场竞争和自我发展能力,直接影响了我市旅游业发展。据了解,在海南、云南等地,旅行社取得三星级标准客房价格一般为70元/间。但据我市三星级宾馆介绍,这一价格已明显低于我市三星级宾馆成本;其他如宜昌、十堰等周边地区旅游车辆到我市营运仍有利可图,而我市企业却“养不起”旅游车辆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受这些因素制约,我市旅游产品报价一直居高不下,导致许多外地游客“望价却步”,拉大了我市旅游同周边地区旅游的距离。此外,由于受观念、技术、制度不到位等因素影响,我市许多对游客很有吸引力的工厂、车间在开发、建设时没有设计游客观光通道、观光平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方兴未艾的工业旅游在我市还是一片待开垦的“处女地”。如二汽试车厂这一国内垄断性的旅游产品至今仍拒绝向游客开放。凡此种种,都制约了旅游业健康发展。

二、我市旅游的发展前景

我市有以三国故事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优势,有以薤山、南河为代表的自然景观优势,有以轿车生产为代表的现代工业,再加上十分突出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经过3—5年的努力,襄樊旅游应该也可以发展成为旅游大市、旅游强市。

1、襄樊旅游旅游可以发展成为支柱产业。襄樊旅游发展起步较晚,但~年在全市gdp中已占5.2%,近几年年均增长率为%,再过几年,在gdp中的比重可达8%以上,成为支柱产业。但我们认为,新的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产业更加重视,更加支持,可能用不了年,再过年基本可以发展成为支柱产业。

2、襄樊旅游可以有效拉动就业。我市目前旅游从业人员约有1.2万人,旅游总收入是亿元。按此计算,旅游总收入达到8%,还可以拉动就业人。

3、襄樊可以发展成为人气很旺的旅游城。对全国乃至世界而言,以襄樊的古隆中、水镜庄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古城墙、鹿门寺为代表的其他历史文化是份量很重的旅游产品,有很强的吸引力,非常适合于远程游客在黄金周中与武当山、神农架和三峡的七日游。对武汉、南阳、十堰等周边而言,除以上产品外,还有以荆山生态为代表的大量的自然景观,适合于两日游;对市区游客而言,本市的自然景观,特别是市区的历史文化古迹,汽车工业、高新农业、水上游和南漳、谷城等县市的景区(点)可成为很好的一日游成立。我市如果把这三个空间的客源吸引进来,我市旅游将必然是一种人气很旺的场面。

三、请求市委帮助解决的几个问题

我市旅游发展前景虽然十分广阔,但是,要将目标变成现实,仍需我们加倍努力,仍需市委、市政府继续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为此,请求市委帮助解决好以下问题:

1、指导市、县两级加强旅~政管理队伍和旅游法制建设。借鉴旅游发达地区,包括周边旅游地区如武汉、宜昌、十堰、荆州等地经验,以旅~政管理机构建设和旅游法制建设为突破口,配强班子,配齐人员,赋予旅~政管理部门管理、监督、协调本辖区资源开发、规划实施等权力。现阶段要将市级旅游管理机构人员编制扩至20人以上,将旅游重点县旅游局队伍编制扩至10人以上,确保全市旅游管理机构能够照章理事、有人办事、有办事人。

2、成立综合协调机构,建立定期议事制度。建议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成立由建设、宗教、文化、林业、水利等旅游资源主管部门和土地、工商、城建、公安、消防、旅游、交通、民航、铁路等相关管理服务部门

负责人组成的“襄樊市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每两个月召开一次会议,共同行使对全市旅游发展的最高决策权和执行监督权,解决当前全市旅游发展中各自为阵的问题。此外,为提高综合协调机构的管理权威,建议市委赋予“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对其成员单位班子人员去留拥有一定的建议权。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行业调控和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一是市财政每年要建立不低于500万元的旅游开发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已开发或拟开发的重点景区的水、电、路、厕所等基础设施或重大旅游项目配套,发挥其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二是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力度,落实国家、省对星级宾馆的水电优惠政策。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出台支持旅游商品、旅游车辆发展的优惠政策,推动“食、注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协调发展。

4、协调有关部门支持旅游部门开发创新旅游产品。重点协调有游览参观价值的高新技术企业、工业企业在生产、设计过程中建设游客通道和观光平台,开发工业旅游项目,为发展旅游提供便利。当前,重点协调好二汽试车厂对游客开放,发挥其示范效应,吸引更多的企业加盟发展旅游业。对企业来说,取得游客通过参观增加企业收入、企业通过游客扩大宣传的效果;对旅游来说,形成新的有吸引力产品,拉动其他要素发展,实现互动多赢的效果。

旅游景区办公室职责篇四

办公室工作汇报—汇报材料

强化服务职能 创新工作机制 湖北省荆州市科技局 宋文杰(2004年11月10日)

近几年来,荆州市科技局办公室在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和省科技厅办公室的领导和支持下,按照“内强素质,少说多做,自加压力,争创一流”的工作要求,较好地发挥了办公室的参谋与服务职能作用,促进了办公室各项工作的争先进位。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推进规范化管理,促进机关工作一盘棋

(一)抓制度建设。制定了机关办文、办事、财务管理、机关管理、车辆管理、信访、阅文、保密、督办、值班等有关规范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度办法达18个,基本涵盖了办公室政务、事务和服务等各方面的工作,形成了一整套形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同时,我们每年又将这些规章及时修改整理、汇编成册发放到机关每位干部职工手中。坚持了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力求公正、规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抓目标管理与考核。以科室为单位,将工作细化、量化到指标,严格执行科室工作目标责任制。每年由局长与各科室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形成了局长抓科长、科长抓科室的梯级管理模式。

(三)抓环境建设。首先是加强了办公自动化建设,先后添置了计算机、传真机、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投影仪、展示台等办公室设备,硬件设施在市直部门中处于一流水平,提高了工作水平和办事效率;二是加强了队伍建设。积极倡导树立“一盘棋”思想,科室之间、同志之间取长补短,拾遗补缺,形成合力。近年来,办公室先后有4名同志到主要科室任职,得到了提拔重用。我们还根据办公室工作要求和人员业务素质的实际,通过业务培训、知识讲座、工作考核等方式,提高了业务工作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在教育大家多奉献、多牺牲的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积极帮助办公室同志们解决各方面的困难,做到了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激发了同志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二、发挥整体优势,做好科技信息和宣传工作

为加强科技政务信息和科技宣传工作,我们利用自身力量,依靠各方支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和宣传工作,初步形成了渠道畅通、网络健全、功能完善的工作格局。工作得到了省科技厅办公室和市委、市政府办公室的肯定。连续多年被省厅考核处于全省先进行列,被市委、市政府办公室授予政务信息先进单位称号。

(一)发挥了办公室主渠道的作用。

2000年,我局就制定了《关于建立科技政务信息报送制度的通知》和《关于加强科技宣传工作的若干意见》,每年都召开了专题会议对信息和宣传工作进行部署,以此来规范和指导全市科技信息和宣传工作。仅局办公室编印《荆州科技工作》简报,一年发行量达10000份左右。

同时还依托各种媒体,形成了固定的科技宣传阵地。在荆州日报社上开辟了《科技之光》专版。与市广播电台联合开办了《科普半小时》节目。我们在用足、用好这些阵地的同时,还配合阶段性科技工作进行了大规模宣传,各种宣传形式的调动和运用,达到了“双赢”的目的,逐步形成了全社会良好的科技舆论环境。

为实施科技部门的“政府上网工程”,开通了“荆州科技信息网”,并与市政府公众信息网、荆州热线、荆州楚网、湖北科技信息网等网站进行了链接。依托这一网站,我们及时将荆州科技信息在网上进行发布,并通过网络向省厅和市委、市政府进行了传输。目前正着手考虑与县市区科技局和企业单位的联网事宜,随着网站的不断完善,必将成为展示荆州科技、服务经济建设、对外宣传和提高相关工作效率的平台。

(二)借助了基层和业务科室的力量,不断拓宽工作领域。使信息和宣传工作网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借助外力扩张,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2003年,局办公室编印《荆州科技工作》20期,与荆州日报合办《科技之光》专版25期,共采用新闻稿件200篇(条),其中县市区采用52条,占26%;业务科室采用18条占20%,所属单位采用2,占12.5%,市委、市政府办公室采用信息29篇,省科技厅办公室采用9篇,2002年、2003年政务信息考核处于全省市、州第二的水平。今年已编印《荆州科技工作》34期,科室和县市区采用信息量已达到60%左右。

(三)争取领导重视,把信息和宣传工作摆上重要位置。领导重视是做好信息和宣传工作的关键。我局领导对信息和宣传工作十分重视和关注,不仅经常过问信息和宣传工作,要求重大活动和重要事项都应及时形成材料报办公室,而且都带头编写、修改信息。从局长到每个工作人员都形成了人人搞调研,个个抓信息宣传工作的氛围。从而保证了每月不少于4条信息向省厅和市委、市政府上报,每项重大科技活动都形成宣传效果的目标。

三、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工作的活力

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千丝万缕,但在实践中我们也深深体会到办公室工作必须抓重点,创特色。

(一)围绕中心抓调研。一是开展了超前性调研,服务决策;二是开展了建设性调研,完善决策。如为推动我市科技进步考核工作,我们通过调研,形成了政协的提案,被市政协列为重点提案加以督办,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关于开展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的通知》(荆政办发[2004]72号),有力地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三是开展了总结性调研,推动决策。为加快县域技术创新能力培育,我们对公安县技术创新工作进行了详细调研,总结了公安县技术创新的经验,及时上报省科技厅,并得到了省厅的大力支持,将公安县列入了全省11个技术创新示范县市行列,为推动基地科技工作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围绕落实抓督查。一是工作部署之际抓贯彻。凡重大工作部署,重大会议召开之际,办公室都不失时机地抓好督促检查,适时对落实情况进行通报,使决策、会议精神得到全面贯彻;二是工作实施之中查进度。在局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都分时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向领导反馈工作进展情况,并认真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督促工作落实;三是工作落实之后查效果。我们适时对每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了考核通报,并提请局领导兑现奖惩,保证了政令畅通。

(三)围绕畅通抓协调。办公室处于承上启下、沟通左右、联系内外的位置,协调任务很重。在工作中,我们务求发挥好“润滑剂”的作用,当好“通讯员”。一是搞好领导关系协调,促进领导精诚团结,维护机关集体形象和领导权威;二是搞好政策协调,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三是搞好整体与局部协调,确保局部利益服从大局利益,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四是搞好矛盾协调,积极主动,迎难而上,及时将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

另外,我们还注重了信访、提案、议案的办理以及文秘、档案、保密等工作,畅通了渠道,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通过我们做协调工作,使各科室之间、上下级之间做到了步调一致,形成了工作的合力与生机。

旅游景区办公室职责篇五

2011年度旅游考核情况汇报材料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县旅游管委的具体指导下,镇党委、政府把旅游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把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武术文化做成以旅游为主的大文化,把旅游资源开发和综合农业开发、招商引资列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齐抓共管,使我镇的旅游工作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首先,棘梁山在前期投资300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又投资4200万元,修建了牌坊、游亭、绿色长廊、玉皇庙等,用大理石铺设了上山道路,扩修了停车场,山上栽植了各种名贵树木,果树8万余株,山上绿化面积260亩,在全县旅游景点中居绿化最好的景点之一。整个山上的布局规划,请 北京规划设计院正在绘制图纸,经论证后,可交付实施。

根据我镇沿湖线路长、游客多的特点,把发展农家乐、渔家乐餐馆,当作今年发展旅游的又一大事来抓,经过反复论证、层层做工作,投资600余万元,新上改扩建渔家乐餐馆11家。其中,聚义岛码头附近3家,金山坝码头2家,商贸街4家,棘梁山下2家,棘梁山上9处农家乐,全是以水浒为主题命名,具体位置已确定,图纸设计好后,即可动工。同时,镇党委、政府正在和济宁开发商协商,已达成初步印象,在桑元村西建一处集游乐餐饮、颇具东平湖特色的大型旅游基地。

为增加旅游的知名度,今年投资180万元,在棘梁山下的司里村,建立了棘梁山工艺品厂,该厂制造各种旅游纪念品、毛绒玩具等,购置加工设备30台套,生产产品60万套,年纯收入120万元。同时,投资360万元,在东金山村建立水产品加工厂一处,今年加工各种水产品420吨,纯收入560余万元,使游客到我镇玩的开心,带的礼品称心。今年我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了3亿3千万元。

为了形成以棘梁山为主的旅游圈,我们引进了浙江宁波腾头付企平的和谐园林公司外商,在棘梁山西投资1.2亿元,流转土地5000亩,建设高标准旅游苗木花卉观光基地,到十一月底,已到位资金8000万元,土地正在平整规划之中。

总之,在今年的旅游工作中,由于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12年,是我镇旅游发展的关键年,在县旅游管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有决心、有信心,用3到5年的时间,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把我镇的旅游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全力打造旅游强镇。

标签:最新 旅游景区 办公室 职责 5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