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文档网综合范文其他范文内容页

最新国学教育与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五篇)

2024-02-26其他范文下载文档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国学教育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篇一

楚雄州禄丰县妥安乡小学

张文鹏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的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的确,良好的习惯是人成长、终身发展的基础。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点就是文明礼仪、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它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发展需要。小学生不良行为的出现,既有家庭、社会、学校的客观因素,又有小学生自身发展的主观因素。加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应成为小学阶段教育的关键内容。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养成:

一、强化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在各种活动中强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训练。小学生在常规的养成教育中,行为训练的方法可注重多种方法的组合,而且要注意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训练方法。如:班队集体活动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在集体活动中要求学生排队进出场、按次序就座、不吃零食、不扔果皮纸屑、认真听讲、有礼貌地鼓掌致谢等。再如:开展《学规范细则、做规范学生》、《规范细则知识抢答》班会主题活动,采用故事、小品、游戏等多种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养成遵守规范的习惯。

2、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训练。要求学生在校日常行为规范化、科学化、序列化。如:学生就餐时,要求学生做到“排队进入餐厅,按座位有次序就座,要菜加饭先举手,就餐完毕将圆凳靠桌内摆放,地上无纸屑,无剩饭粒。”再如:放学实行路队制,要求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得在路上追逐玩耍,养成注意交通安全的好习惯。

3、在家庭教育中强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训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日常行为规范细则制定好后,要及时召开了科任老师及家长会议,对他们宣讲细则内容,希望在教育措施上得到支持与配合。并定期向家长下发《家校联系册》,要求家长在家督促孩子贯彻落实。有时也借家长来校接孩子的时间积极主动与家长面谈,了解学生在家的行为习惯,同时让每个家长及时了解子女在校的情况,使学生明确不仅在学校,在家里、在社会也受到严格的监督训练。

二、树立榜样,让学生在榜样的感召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期,可塑性强,模仿性强,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为他们树立榜样,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因此,有目的地为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激励他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前进。班主任特殊的角色与地位,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从行为习惯到思想言行都会是学生效仿的对象。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并模范做到。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的一言一行,在与学生的言谈中,“谢谢”“对不起”常挂嘴边;在讲桌不整洁时,要主动地清理干净;当教室地面有废纸时,要主动地弯腰把它捡起丢进垃圾桶里„„这些无声的行动,会给学生强有力的心灵感召。

小学生思想单纯,看重荣誉。因此,在每周的班会上,我总要树立榜样,通过“优秀之星”的评比,表扬有进步的学生,并给予他们真诚的掌声,目的就是给学生们树立榜样,明确的努力的方向。同学们在“榜样”的带动下,向着文明守纪、热爱学习,勤劳进取的方向健康发展。

三、以增强班集体荣誉感为动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集体荣誉感强,好胜心强。教师要善于用集体力量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校的文明班级评比,卫生评比,纪律评比等等,都是班级之间的竞争,是以班集体为单位的参与活动。集体荣誉来源于每个同学,要靠大家共同维护,因此就形成了坏事有人管,好事有人评,事事有人管、人人都为集体荣誉争光,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不做有损集体荣誉的事,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学会合作。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多观察,勤动手。在校园内轻声慢步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洁,佩戴好红领巾,集会思想专注,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放学出校门有序等等。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都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之上的。

四、内化学生个人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有机的渗透读书习惯、写字习惯、听的习惯、复习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尊老爱幼的习惯、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的习惯等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

2、引导学生养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比如: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

3、引导学生养成“今日事今日毕” 的好习惯。有的学生双休日只顾玩,把作业压到星期天晚上才去做,开了夜车还做不好,结果越来越厌恶学习。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制定计划,合理安排玩与学的时间,并让家长监督执行。

4、及时纠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现在的小学生很多读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眼睛离书本太近,弯腰驼背的不少,近视情况非常严重,我们老师一定要及时纠正。有的学生还会出现欺负弱小,说脏话、乱花钱,在课桌椅上涂抹刻画,进网吧等不良的行为习惯,一经发现,我们都要及时教育、引导。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教师不断地督促引导,不断强化。只有不断强化,才能成为习惯,成为自然,一旦好习惯成为自然,学生的言行举止就会表现出一种文明的精神风貌,将来他们就会有别样的风范。有利于学习,有利于工作,有利于生活,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好习惯受益终生,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教师责无旁贷。

参考资料:

1、《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孙云晓 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

2、《成就孩子一生的好习惯》李向红 编著 海潮出版社

3、修订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国学教育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篇二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计划

陈淑玲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拟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养成教育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文明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小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形成特色,开创我校养成教育的新局面,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工作目标

1、通过“礼仪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2、通过“生活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3、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团队精神。完善由学习委员牵头,学科代表、学习小组长层层落实的学习互帮互助制度。

做好家校联系工作。多与家长联系,及时召开家长会,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孩子的在校、在家情况,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对症下药,共同确定帮助他们进步的办法。做到家校配合,力争达到良好效果。通过 “行为习惯教育,教会学生 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素质。

(一)、课堂纪律

首先师生共同制定班规班纪,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这样学生既感到有趣,又有动力,而且可以在不知不觉中遵守纪律。由于是孩子们自己制定的,这样变被动的各种要求为主动的行为,有助于学生将文字内化为行为。我们班的宗旨是“说到就要做到。”

(二)、课间纪律

课间是学生轻松休息的时间,良好的课间纪律将会给整个校园带来活跃而轻松的气氛。然而,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就是解决课间纪律乱的法宝.我将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开展“跳绳,做游戏,拍球”等活动,使学生既健体又受教育,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扩大交流的空间。同时,随时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危险活动和场地,寓教于乐。

室外活动不准追逐喊打、骂人、起哄、聚众喧闹,不得摔跤,不做各种不安全动作。活动中要遵守纪律,注意安全,爱护活动器材。不要在塑胶操场上乱扔杂物,尤其是类似口香糖的粘性物质

(三)、路队纪律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适应集体生活,将在班级开展“路队小标兵”评比活动,使学生不仅做到快,齐,静,而且能够进行自主管理.每一个路队将分别设立一个小队长,每天定时向班级汇报路队情况,及时监督,及时管理。

三、工作措施

1、班级成立 学生自律队,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起到激励和监督作用。

2、每周班会课,总结本周养成教育工作情况,及时批评和表扬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事迹,树立榜样。

3、根据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规律,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引导,训练,自纠,巩固相结合,通过知、比、纠行教育系列开展行为养成教育

知:教会学生设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设么是不良的行为习惯,哪些应该改正,哪些应该表扬,从思想上明确认识。

比: 对照养成教育的内容来检查自己,哪些做到了,哪些没有做到。

纠: 哪些做的不好,小组内纠正。

国学教育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篇三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计划(2011-2012)2012-05-07 10:38:06|分类: 默认分类|举报|字号 订阅

2011——2012学第一学期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计划

三年级五班

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细节养成习惯,习惯决定成败。良好的养成习惯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和成长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指导思想:

叶老先生曾这样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当学生养成了各种好习惯后,会使学生学习更自觉,更有效;逐步适应学校生活,使学生更主动积极地投入到集体生活中。作为三年级的班主任,我决定以习惯培养为目标,通过对生活习惯、道德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情况分析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在的小学生,对他们影响最大的生活环境有两个,其一是家庭环境,其二是学校环境。本班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并不是很好,很多学生太随便,不能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来完成任务。学生的整体合作能力差,课堂行为习惯仍有待提高。

三、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1、上课习惯的培养(倾听习惯、思考习惯、表达习惯)

2、作业习惯的培养(仔细审题习惯、认真做作业、及时改正的习惯)

3、阅读习惯的培养(喜欢读书的习惯、阅读积累的习惯)

4、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培养(用眼卫生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习惯)

四、养成教育的实施

1、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小学生一日常规歌》

(1)利用晨会课集中学习讲解《小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

(2)利用班队课,专题宣传《小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

(3)利用板报阵地积极宣传《小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

2、开展“好习惯伴我行”教育学习活动

(1)大家定好习惯: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自身或同学身上的种种不文明行为,讨论应该养成哪些好习惯。将学生搜集、整理的提议,确定几种学习、生活方面的文明习惯,作为重点训练内容。

(2)大家练好习惯:针对确定的文明习惯,开展“好习惯大家练”活动,同学间互相鼓励,家长、教师积极督促,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增强耐心,持这以恒,养成良好习惯。

(3)征集我的好习惯:经过“好习惯大家练”活动,相信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收获。此项活动采用写话形式,说说自己在活动中的所得。学生的亲身体验更能引起同学的共鸣,也更能激励同学。

(4)大家评比好习惯:经过系列活动后,相信一定有表现突出、进步显著的学生出现。在班内评选好习惯学生,并进行好习惯学生事迹播讲。

3、抓常规

(1)依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检查督促反馈,重点:进出校门规范、仪表仪容、文明礼貌、文明休息、卫生保洁;

(2)抓每日的广播操、眼保健操、午间休息,突出纪律;

(3)抓课前二分钟预备。

(4)抓好早餐纪律。做到文明就餐,有序就餐,节约粮食。

(5)抓课堂纪律,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4、建立激励制度:

针对小学生孩子的心理特点,实施赏识教育,尽量正面教育引导,多表扬少批评,采用小红旗激励的办法促进学生奋发向上。上课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认真做眼保健操,不睁眼,动作规范,坐姿正确、作业本上五次获得a+、等等奖励一面小红旗,最后依据小红旗评选优秀

5、家校联手,巩固行为习惯的培养。

好习惯,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走出校门,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四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防止他们坏习惯的滋生,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将继续通过“告家长书”、“家长学校”,家长会、家校路路通、电话交流等方式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特别是一些行为习惯差的学生,使家长明白“要成才先成人”的道理,家校配合,让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都能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学生习惯养成计划

三年级五班

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这也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也正如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结合班级实际制定好习惯养成计划

(1)早晨到校时要和老师同学相互问好;

(2)自觉上好早自习,珍惜时间;

(3)认真做好两操,老师在和不在一个样;

(4)课桌里的学习用品排放整齐,不在教室上课时桌面应保持干净,没有书本、文具用品等物;

(5)课间文明休息,走路轻声,不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

(6)保持较室地面整洁,课桌里无废纸屑。好习惯养成计划订出后,对学生的习惯养成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在行为上引导,反复训练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的那样:“心知道该怎样,未必就能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做去,才可以养成好习惯。”

于是我在落实开学初制定的六个好习惯时,做了具体分解。如书本文具课桌里的摆放;个人及环境卫生……每周都提出明确可行的要求,并坚持:

1、反复强调、训练,随时检查,经常讲评,直至形成良好习惯。

2、认真执行,持之以恒。

3、注意抓好典型,反复强化,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

三、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促进好习惯的养成有计划,反复抓,确实能促进好习惯养成,但相应的评价机制

更能快速促使同学们养成好习惯。于是我又根据同学们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评价方法的改变:班级设有值日班长记录表。根据每周提出的好习惯具体要求,进行检查评比。每天有值日班长进行检查并记录,我进行不定期地抽查,一周评比一次,谁达到了评比的要求,就换一颗星,张贴在班级“我最棒”的竞赛栏目中,作为雏鹰争章评比的依据。在表扬的同时,我对一些经常要违规的同学也进行一些小小的“处罚”。比如:排队不能做到快静齐,就留下来进行单独训练;还有不能按要求做到离开教室桌面整齐的,及时指出让其改正……

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长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国学教育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篇四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养成教育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文明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小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形成特色,开创我校养成教育的新局面,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工作目标

1、通过“礼仪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2、通过“生活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3、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4、通过“节俭习惯”教育,培养学生在节俭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三、教育内容

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为标准,归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从礼仪、学习、生活和节俭四方面,正面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一、礼仪习惯:

1、见到家长、领导、老师要问好;校内尽量讲普通话。

2、尊重长辈,听老师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3、接受奖品或锦旗时要起立双手接,少先队员行队礼,受到赞扬时说“谢谢”;

4、有客人来访,要热情周到,要使用“欢迎光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并能主动让座、倒水;

5、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同学之间高年级让低年级先行;

6、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7、老师进课堂宣布上课后,全班学生起立、齐声道“老师好”;学生迟到进教室,先喊“报告”,经老师同意后,再进入教室;学生有急事需出教室,先举手,起立报告老师,经老师同意后再出教室;下课铃响,在听到老师说“下课”后,全体学生起立齐声道“老师再见”,待老师离开后再自由活动

8、课间休息,不大声喧哗,不追跑打骂,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9、学校集合,学生分班整队入场,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做到“快、静、齐”,会中端坐静听。

10、升旗、出国旗时,全体同学肃立,行注目礼,升国旗时,唱国歌,少先队员行少先队礼。

11、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12、自行车应放在学校统一安排的地点,整齐排列,不能在校内骑车。

二、学习习惯:

1、课前要预习,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2、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3、上课坐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

4、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

5、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不边做边玩;

6、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7、学会先复习后完成作业,先审题再解答的习惯;

8、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9、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坚持每天看书半小时以上;关心国家大事,多看多听广播电视新闻,阅读报刊。

三、生活习惯:

1、早晨早起,不睡懒觉——做勤快人;

2、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间行动快速——当利索人;

3、吃饱饭、吃好饭、不挑食、不喧哗——做健康人;

4、上学、上课不迟到——做守时人;

5、早晚涮牙,天天洗脚,勤剪指甲常洗澡,穿戴整洁,勤洗红领巾、书包——讲卫生;

6、出入教室,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打闹。晨会或出操、退场讲秩序,认真做好课间操;认真遵守纪律,不挤、不抢、不拖、听口令,动作快——守纪律;

7、按时认真完成值日工作,主动帮助同学、老师和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爱劳动;

8、随时保持校园整洁,不在教室、楼道和操场内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在黑板、墙壁和桌椅上乱涂、乱画、乱抹、乱刻,爱护学校公共财物,花草树木。——讲公德

四、节俭习惯:

1、利用水、电及时关闭开关,节约一度电、一滴水;

2、爱护书本,节约一张纸、一块橡皮、一支铅笔;

3、爱护桌椅、门窗、黑板擦等物;

4、爱惜衣物,不乱丢弃;

5、爱惜粮食,不剩饭,节约一粒粮食;

6、不随便丢弃粉笔、扫帚、纸篓等教室用具;

7、正确支配零用钱,不吃零食;

8、不向父母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

9、学习、办事讲效率,学会能用不同办法解决同一问题。

四、工作措施:

(一)、前期准备(时间2011年2月——5月)

1、理论学习

对象:全体教师班主任为重点)。

内容:养成教育的有关理论、班主任工作方法、“养成教育”实施计划、《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

形式:下发资料,集中学习,研讨会等。

(二)、行动阶段(时间2013年2月——2013年5月)

1、成立养成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养成教育的规划、布置、协调和落实工作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班级成立“学生自律队”,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起到激励和监督

作用。(学生自律队限4人)学校成立养成教育监察组、重点稽查学生不文明行为。(每班1人)

3、学习: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星级班级评比标准》。

4、利用一次校会集中学习讲解《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

5、利用一次升旗仪式,专题宣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国旗下作一次专题讲话

6、学校出一期专题宣传栏,每班出一期专题黑板报;

7、实行按月进行评比文明班级制度。积分第一名为文明班级,发放流动红旗。流动红旗次数作为评选学年优秀班级和优秀辅导员的重要依据。

8、坚持周班会制度,总结本周本班养成教育工作情况,安排下周工作。每月最后一个周五,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讨论会,进行一次阶段性班内总结

9、利用早自习的时间培养学生演讲的能力,逐渐培养他们的能演会讲的能力,从而陶冶他们的理想情操。

10、利用课上时间培养学生的记忆和读的习惯,逐步养成会学习,会读书的的行为习惯。

11、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每天上午早到校练字二十分钟。做到写会写好。重点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每天一记,发现问题及早解决,鼓励同学们坚持不懈养成习惯。

12、举行经典朗诵大赛,从《三字经》、《弟子规》等一系列经典中汲取到榜样的力量。

13、继续坚持整理错题集,预习和自己留作业的习惯,做到课课有预习,有作业并会收集错题为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做基础。

14、在日常的校内外生活中培养学生适应老师的习惯,一些小事都要让学生自己来完成,逐步培养他们的小事赶紧做的习惯。

15、本学期还要加强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养成教育,如出考试题的习惯,总结的习惯,做家务的习惯等等,以上这些可在校内外随时进行,以达到养成教育的目标。

16、家校联系,齐抓共管。要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使学生家长了解学

校养成教育工作情况,取得家长支持,共同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17、健全组织,建立制约机制。为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将成立路队、早读和卫生纠察小组,执行各项检查。检查结果,与班务管理、教师评估联系。同时,对学生行为习惯、卫生保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全体教师中推行 “首见负责制”,以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管理的氛围。对于普遍存在的比较明显的问题,学校则集中精力,通过专项活动来抓出成效。

2、开展“养成好习惯我能行”系列活动

(1)、道德垃圾寻找——学生所处的环境不是真空,在他们的身边和周围存在着种种不文明的现象,道德垃圾寻找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从身边、从自身细细地寻找种种不良思想和不良行为,并加以辨析,引导学生深入学校、家庭、社会生活,承担一个公民的社会义务,关注社会。

(2)、我的烦恼倾诉——小少年的许多烦恼与其生活环境中成员的不道德行为有很大关系。以倾诉我的烦恼的形式继续引导学生发现搜索身边的不道德行为,利用宣传橱窗、黑板报等形式公布出来。由心理健康老师负责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指导。

(3)、好习惯大家定——在道德垃圾寻找活动学生发现了自身,及同学身上的种种不文明行为。此时,引导学生讨论应该养成哪些好习惯。学生会将搜集、整理学生的提议,确定几种学习、生活方面的文明习惯,作为本学年的重点训练习惯。

(4)、好习惯大家练——针对确定的文明习惯,开展“好习惯大家练”活动,同学间互相鼓励,家长、教师积极督促,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增强耐心,持这以恒,养成良好习惯。

(5)、我的好习惯征集——经过“好习惯大家练”活动,相信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收获。此项活动采用征文形式,叙述自己在活动中的所得,老师、家长、同学也可参加。学生的亲身体验更能引起同学的共鸣,也更能激励同学。

(6)、好习惯大家评比——经过系列活动后,相信一定有表现突出、进步显著的学生出现。在校内范围内评选好习惯学生,并进行好习惯学生事迹播讲。

3、抓常规

(1)、依据《小学文明班级评比标准》(即学生一日常规),加强检查督促反

馈,重点:进出校门规范、仪表仪容、文明礼貌、文明休息、卫生保洁;

(2)、抓每日的广播操、眼保健操、午间休息,突出纪律;

(3)、抓课前二分钟预备。

4、抓专项训练

(1)、广播操进退场专项训练、评比;

(2)、学生行为习惯三字经识记评比。

五、推进阶段(时间2013年6月)

1、表彰会

学年结束前召开班级行为规范教育工作第二阶段推进表彰会,评选表彰先进班级(文明班、示范班)、先进个人(三好学生优秀班主任

2、经验总结交流

国学教育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篇五

《国学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课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以国学经典篇章陶冶学生高雅情操,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

2、改善性格,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研究国学经典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探索学生学习国学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提高儿童的道德修养及爱国情操。

4、探索新形式下学校开展养成教育的途径、方法、措施和手段,实施养成教育的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

三、研究工作小结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组建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并加以论证、确定。

2、开展前期活动,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在编写校本课程《弟子规》、《诗情画意》的同时,组织引领教师研读国学,加强小学生德育、家校共育等方面的理论学习与研究。

3、优化校园环境,在教学楼门厅和走廊上悬挂《弟子规》章句、名人名言、唐诗宋词等展板;成立了以“诵国学经典 做文明少年”为主题的红领巾广播站;校图书室充实了国学经典读本,阅览室定期开放,班级设立图书角,让学生在耳闻目睹中感受国学,营造了学习、诵读国学的浓郁氛围。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发放校本课程,开设经典诵读课(每周一节),把早晨第一节课前15分钟定为自主诵读时间和检测、评价时间

2、(1)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情况调查阶段 ①设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情况问卷调查表。

②对全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情况进行学生、家长问卷调查。

③对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对各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状况作出评价。(2)对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与探索阶段

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与探索。②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及时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利用“家长学校”这一阵地定期举办主题培训、经验交流等活动,及时反馈课题研究成果,转变家长的育人观念。

3、、开展丰富的活动,如书法、背诵、接龙游戏、猜谜、绘画注释等竞赛活动。把国学中的一些经典运用于日常的行为中促进同学们的养成。即探讨如何把所学践行于现实生活当中。(1)、主要开展学生通过国学教育,在做人、做事和学习三个方面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

在做人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爱心”; ①真诚待人的习惯;②诚实守信的习惯;③认真负责的习惯;④自信自强的习惯。

在做事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规则意识”; ⑵做事方面的习惯:①遵守规则的习惯;②讲究效率的习惯;③友善合作的习惯;④合理消费习惯。

在学习方面,①主动学习的习惯;②独立思考的习惯;③学用结合的习惯;④总结反思的习惯;⑤爱好读书的习惯。

(2)、调动家长积极配合协助完成学生的国学践行活动的任务,为此我将利用家访和书信与家长建立联系形成学校与家庭共建局面。

(3)开展“诵国学经典,做文明少年”班级主题读书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演绎对经典的理解。实践活动通过《弟子规》、《论语》、《孟子》、《道德经》等国学经典的学习评出班级的“孝星”“尊师模范”“和谐大使”“学习能手”“家长教师的助手”“独立生活的巧匠”等等。

4、在班级开展主题读书活动的基础上,开展校级经典诵读、讲故事和读书征文活动

5、对全校学生的经典诵读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及时和家长沟通,调查和了解诵读国学经典后学生在思想和行为方面的变化。

6、每班参与六一文艺汇演的节目要渗透国学经典内容,遴选优秀国学经典诵读节目参加岱岳区经典诵读大赛和每学期一次的素质教育展示评比,参选的节目是《古诗新唱.上学歌》、小品情景剧《唱学弟子规》、配乐诗朗诵《江山如画》

7、建设校园背景音乐,营造听觉环境,用国乐美化孩子的学习环境。选用的音乐是《国乐启蒙》系列乐曲:《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童声诵读弟子规》等。(1)建设经典诵读课诵读音乐环境,在学生诵读经典的时候播放。

(2)建设晨间、午休的等时间段的音乐环境,早晨8:00—8:15,中午12:00—12:(3)创建《弟子规》韵语操的背景音乐,音乐老师根据3个字一句的鲜明节奏,为韵语操配背景音乐。

8、创编《弟子规》操,学生学做《弟子规》操,把《弟子规》操作为学生的课间操。全校学生在大课间时间边吟诵,边做弟子规操。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继续组织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做好每一次活动的记录,写好阶段性的诵读分析。

2、开展教师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并选拨教师参加区读书演讲和读书征文比赛。

3、课题组成员写结题分报告

4、汇编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进行研究成果鉴定。

四、研究结果分析

(一)实现了国学经典诵读与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机结合。

突出诵读经典与学生的养成教育的有机融合是课题组的工作重点,怎样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在耳濡目染中荡涤心灵。我们课题组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初步形成了以“国学为基,校本为本,课题引领”为核心的研究模式,以’书香校园、经典诵读和养成教育”三位一体的活动模式,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搭建了平台。

1、创编了以国学经典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

2、优化了学校的育人环境

3、开设了国学经典诵读课

4、实践了国学经典诵读与课堂教学教学的有机结合

5、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6、加强了教师对国学经典的学习

五、研究成效分析

(一)国学经典诵读促进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优化。

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千百年年传唱不衰。诵读它,可以修身养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教育专家认为,“道德”“情操”“品性”“气质”等人文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因此,在国学经典诵读,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能改变德育以说教为主的方式。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共生共处之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个人与社会健康互动之道;“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的创生之道,以及“民吾同胞,物吾与生”的人文关怀,等等。通过这些经典熏陶,可以帮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准则和方法,从中得到做人的乐趣,不断提升精神境界,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优化。实践证明,“润物无声”的经典诵读是提升学生品性和修养的有效途径。在国学经典的浸染下,学生的性情变得平和了,审美情趣更浓了,想象创作能力更强了,胸怀更为广阔,富有个性,人格健全。经典作品,为孩子的内心世界涂下亮丽的底色。

(二)国学经典诵读发展了学生记忆力。

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记忆力和理解力。理解力个记忆力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曲线是不同的。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0岁开始的6-13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期,至13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高峰。我们开展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根据儿童的记忆特点来安排的。反复诵读,是儿童的自然喜好。背书,是他的拿手好戏。指导孩子背诵过大量经典诗文的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对经典诗文的背诵一旦突破一两百篇(首),接下来的背诵就变得非常容易。这是因为在背诵的过程中,孩子的记忆力得到的很好的开发和锻炼。从各班教师提供的诵读阶段性总结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记忆力大大提高。从部分家长的诵读反馈表中也可以看出,孩子们背书比以前背得快。

(三)国学经典诵读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渠道。少年儿童正处于储备语言的最佳时期,多读、多背诵一些经典,不仅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记忆力,更有利于小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提高文学素养。

如:学生诵读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各种题材广泛的典故;读了《增广贤文》会说话,读《幼学琼林》就是在读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笠翁对韵》为声律启蒙读物,它既能给学生一种写作格式的对韵,又传送了历史、地理以及古典文学知识;《论语》《庄子》,儒家和道家是我们民族思想的源头构成;唐诗所表达的人的思想情感的丰富性、复杂性、广阔性是前所未有的…… 优美文化经典,这些范文烙印脑中,自然就提高语文素养。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又促进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学生认的字多起来了,提高了初读课文的效率。背诵能力强了,课文能很快读熟,会背。理解课文内容时,发言时语句通顺,常常引经据典,很有深度,常有令人感叹的顿悟之言出现。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诵读经典。形成了良性循环。

(四)国学经典诵读进一步丰富了学校文化内涵。

学校校徽的设计体现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意境,教学楼门厅及走廊设有《弟子规》文化长廊,有“勤奋 健美 文明 守纪”的校风,有“进德修业,教学相长”的教风,有“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的学风,有体现学校特色、弘扬传统文化的校歌、校刊,营造了浓郁的国学文化氛围。国乐校园背景音乐环境的建设,营造国学氛围、创造高雅环境,学习环境减压、减负,和谐放松。校园里每天都能听到学生诵读经典的朗朗书声,能够聆听到悠扬的国乐。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五)国学经典诵读提升了教师的国学素养。

诵读经典,就犹如在聆听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智者讲述生活的经验、生命的真谛、生存的哲理,就仿佛徜徉于知识的黄金海岸。经过经典文化的滋养,教师正心、修身、养德为以德立教提供了可能,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找到了动力源,师生共同诵读经典,文化立校、道德立人的的社会效应十分显著。诵读经典逐渐成为教师的生活习惯,成为教师的文化自觉。经过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研究,教师对经典的认识已经得到了大大的丰富和拓展。《论语》《礼记》,增长了教师教育智慧;熟读蒙学读物、诸子散文和经典诗歌,丰富人生体验和审美体验,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在教学中注意了学科与国学经典诵读的整合,更加注意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更好地指导小学生诵读活动广泛深入开展。

六、研究结论与思考

(一)结论

经过国学经典诵读的实验,老师和家长欣喜的发现,孩子们从文化素养到精神气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家里,孩子们的语言变得丰富灵动了。常常妙语连珠,出口成章;写作文也常常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老师和家长也为此惊喜不已,更让家长高兴的是,孩子们懂得了孝敬;懂得了感恩,懂得了一衣一食来之不易。经典诗文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净化了学生的品格,全面提升了学生的道德和人文素养。

经过国学经典诵读的实验,教师对国学经典的认识得到了大大的丰富和拓展,自身的国学素养得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经过国学经典诵读的实验,不仅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得以传承和发扬,而且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使学校的育人环境得以优化,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物质保证,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二)思考

在课题实验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常常碰到一些问题,影响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经典诵读不能奢望孩子们能够现学现用,对于小学生而言,经典熏陶是不可能即时显奇效的。因此部分家长对经典诵读的活动不够理解,支持的力度不够,部分教师对经典诵读实践的力度不大,主动性不够强;由于种种原因,诵读的时间有时不能保证;诵读促使学生的变化不能进行量化。尽管如此,我们仍旧会一如既往的做好国学经典与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我们相信,通过开展国学经典与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那些博大精深、睿智宏伟的国学经典,必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学生阅历的增加而慢慢释放出浓醇的芬芳,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必将会大大提升,祝阳镇中心小学这所古老而又年轻的学校必将会展开腾飞的翅膀,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标签:最新 国学 教育 小学生 行为规范 养成 五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