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文档网综合范文其他范文内容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简短(模板六篇)

2023-06-11其他范文下载文档

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简短篇一

这节课是学生学习立体图形计算的开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建立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我通过演示课件,加强动手操作和实物演示,按照“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总结规律”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设计。

本节课我创设让学生“想一想”做一个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纸板这一情境来引发学生思考,要求“需要多少纸板”就必须知道长方体纸盒的什么,让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认识到“必须分别计算出六个面的总面积”。这时及时我指出:“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表面积”,这样设计能刺激学生产生好奇心,唤醒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自主的观察与思考中理解了表面积的意义,为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先让学生动手量一量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求这个长方体纸盒的表面积,最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想法并把方法与结果记录下来,共同探索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掌握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我没有单独安排时间推导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而是设计了一道练习题(求长、宽、高都是3厘米的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最优方法)。学生在探讨算法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发现了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培养了学生优化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能力,促进课堂效益的提高,在学生探究和交流的过程中,达到优化思维,推陈出新的效果,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我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看到许多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可以通过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的,学生深刻地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为此,我出示了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火柴盒,让学生分别求一求火柴盒的内盒和外盒的表面积,从中使学生认识到长、正方体的表面积也会遇到许多特殊情况,我们在求表面积是不能死套公式,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简短篇二

本节课教学本着“让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研究、讨论、操作,从而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另外,创设情境以“疑”激趣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课的开始我以问题:

店员阿姨做一个生日礼物包装盒需要多少包装纸?引入课题,学生带着疑问观看实物,并讨论。通过思考与交流,认识到“必须分别计算出六个面的总面积”,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指出:“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表面积”,这样设计能刺激学生产生好奇心。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纸盒,把纸盒沿着棱剪开(纸盒粘接处多余的部分要剪掉),再展开,让学生注意展开前长方体的每个面,在展开后是哪个面。为了便于对照,让学生在展开后的每个面上,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他们分别是原来长方体的哪个面。

然后,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哪些面的面积是相等的?引导学生联系长方体的特征回答。这里关键是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正确的判断每个面的长和宽应该是多少。让学生按照上、下、前、后、左、右的顺序,依次说出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的。

我在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节课时,主要是沿着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为什么求长方体的表面积这样一条线来安排教学的。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对教材的深度钻研和对学生的预设显得尤为重要。课前在预设学生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只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

一个面一个面的面积依次相加;

二个面二个面的一对对相加;

先求出三个面的面积再乘以2;

对于今天金校长提出的把侧面的四个面展开看成一个长方形求面积,再加上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的巧妙方法却没有考虑到。

实际生成时,学生只说出了其中的一种简便情况,如果我在课前有更深入的研究,还可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找出第四种方法。对于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公式的归纳,学生和我也只总结出了文字公式,还应简化成字母公式,便于记忆和书写。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简短篇三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电脑出示饼干盒、木箱)这两个物体大家认识吗?它们分别是什么体?

生1:饼干盒是长方体。

生2:木箱是正方体。

师: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

生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生2: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

生3: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可能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

生4:正方形的6个面的面积相等。

……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那对于这两个物体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它们的12条棱共有多长?

生2:我想知道它们的面积是多少?

……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可真多,我们今天先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好吗?(板书课题)

(二)探究

1、表面积的意义

师:那什么叫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拿出饼干盒、木箱)谁愿意上来摸一摸,并说说什么是它们的表面积?

生1:(边摸边说)长方体6个面的和是它的表面积。

生2:(边摸边说)正方体6个面的和是它的表面积。

师:(电脑演示长方体、正方体展开的过程)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

师:现在知道了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就叫做她们的表面积。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物体,你能举例说说它们的表面积吗?

生1:课本是长方体,它6个面的面积和是它的表面积。(边说边摸)

生2:橡皮的6个面的面积和是它的表面积。(边说边摸)

……

师:老师这里也有两个物体(出示无盖杯子和香皂盒),这两个物体的表面积在哪里?谁愿意上来摸一摸。

(指名学生上来边摸边说)

师:象这些物体几个面的总面积,就叫做它们的表面积。

2、表面积的计算

(1)一般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做物体的表面积,(拿出1号长方体木块)请同学们猜猜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可能会和它的什么有关?

生1:可能和长方体的棱长有关。

生2:可能和它的长、宽、高有关。

师:那请大家再猜猜它的表面积大概会是多少?

生1:74平方厘米。

生2:90平方厘米。

生3:120平方厘米。

……

师:那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到底会是多少呢?你们敢自己去探究它的表面积吗?

生:敢。

师:真勇敢,那请同学们拿出1号物体独立思考一下,求它的表面积需要测量它的哪几条棱,怎样计算3的表面积,好吗?然后再开始研究,研究时做好记录,完成表格,如果自己研究有困难,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一起研究。

数据记录计算方法

长方体长:

宽:

高:

(自主探究)

师:接下来我们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方法,交流时要求每位同学都说说自己的方法,交流结束后各小组准备派两个代表汇报。(生在小组里交流)

师:各小组准备汇报你们组里的方法,汇报时先说说记录下来的数据,再说说你们是怎样求得它的表面积?

生1:我们先算上面的面积10×6,再算左侧面的面积4×6,再算前面面的面积10×4,因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所以把3个面的面积加起来,再把它们的和乘以2,10×6+4×6+10×4(方法一)

生2:我是先算上面的面积10×6,因为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相等,所以上下面的面积和是10×6×2,再算前面的面积10×4,因为后面的面积和它也相等,所以前后面的面积和是10×4×2,然后算左侧面的面积6×4,右侧面的面

积和它相等,它们的和是6×4×2,最后把他们加起来是10×6×2+10×4×2+6×4×2。(方法二)

生3:10×(4+6)×2+4×6×2(方法三)。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3:因为前后两个面的面积是10×4×2,上下两个面的面积是10×6×2,两部分合起来是10×4×2+10×6×2,我再利用乘法分配律把它改写成10×(4+6)×2,再加两个侧面的面积10×(4+6)×2+4×6×2。

师:你真聪明!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刚才的猜测,我们猜得准吗?

生:不准。

师:不过同学们还是很能干,研究出了这么多种计算长方体表面的方法,那么,在这么多种计算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生1:我比较喜欢第一种方法。

生2:我喜欢第三种。

……

(2)特殊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

师:接下来,我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答两个物体的表面积,每个桌上还有两个物体,2号长方体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高也是5厘米,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请你们求出他们的表面积。

生独立计算后交流

师:我们先来看2号物体,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生1:8×5×2+8×5×2+5×5×2。

生2:(8×5+8×5+5×5)×2。

生3:8×5×4+5×5×2。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3:因为这个长方体的左右两个侧面是正方形,所以中间4个面就相等,先算出一个面的面积8×5,把它乘以4就可以了,再加上两个侧面的面积5×5×2,就是8×5×4+5×5×2。

师:这三种方法,你们比较喜欢哪一种?

生:第三种。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正方体,你是怎样求它的表面积的?

生1:5×5×6,我是这样想的:因为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相等,所以可以先算一个面的面积,再乘以6。

生2:5×5×2+5×5×2+5×5×2。

师: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生:第一种。

师:看来特殊情况下,我们还要灵活处理,可能回有更好的方法。

……

1、鼓励大胆猜想,诱发探究意识

关于猜想,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有一段精彩的论述:我想谈一个小小的建议,可否让学生在做题前猜想该题的结果或部分结果。一个孩子一旦表示出某些猜想,他就把自己与该题连在一起,他会急切地想知道他的猜想正确与否,于是他便主动地关心这道题,关心课堂的进展。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两种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饼干盒、木箱),要学生说说“对于这两个物体,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使他们自发地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然后再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大胆地猜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它的表面积大概会是多少?”学生凭借自己直觉和自己的数学实际,提出各种看法,虽然有些“猜想”是错误的,但创新的智慧火花瞬间被点燃,同时一种种不同的猜想又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愿望和进行验证的需要。

2、搭建探究舞台,挖掘思维潜力

在上面的教学中,在学生独立探究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活动中,先引导学生思考“求长方体表面积需要测量哪几条棱?”“怎样计算他的表面积?”这两个问题,再让学生独立思考。在这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在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在测量棱长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只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就可计算,而有的学生其实也测量长、宽、高,但他们需要测量6次,也有的学生测量12次。在探索其计算过程中,有的学生是先算上面的面积10×6,因为相对面的面积相等,所以只用再乘以2,也就是10×6×2+10×4×2+6×4×2,有的是(10×6+10×4+6×4)×2,还有两位学生解决的方法更是出乎意料。在这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活动是自主的,是鲜活生动的,是富有个性和创造的,学生的创造潜力能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找到了解决的方法,不仅智慧能力得到发展,而且获得了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3、提供交流机会,实现合作互动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学习内容开放,学习活动自主。因此,面对同样的问题,学生中会有出现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简短篇四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知道它们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12条棱分为3组;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的基础上而学习的。对于表面积的概念与平面图形的面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同时是后继学习的基础。

我认为表面积的概念的学习,要是通过学生对长方体特点的感知并懂得表面积的意义基础上,进行学习。学生虽然会正确求长方形的面积,但要求表面积,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为什么呢,因为是从平面到立体,从二维到三维。成人看似简单,而对小学生却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小学生往往习惯于迁移,长方形面积明明是长×宽,而现在怎么变成长×高、宽×高了呢?这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肯定存有困惑。所以要把长方体展开,变6个面为一个面,这种转化不是老师来完成,而是在学生思维中展开,因此,在前一课时就应打下一定基础:上下面:前后面、左右面等概念!对立面相等等知识点。再通过观察长方体的每一个面的面积任何计算!有没有简便方法等。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思维的活跃,积极的学习是本堂课成功的的关键。

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思维的发散显得不够!以至于在后来的无盖,甚至四个面计算中部分同学不理解!

非常遗憾、值得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简短篇五

在这节课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个问题。

一是对于知识的学习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表面,或只停留在一种浅层的认识上,而应该在大量的练习中,让孩子有一个质的飞跃和提升,让孩子们能在知识的认识深度上有一个概括性的想法,能在一般现象中找到问题的本质,让孩子们能自己总结出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公式,并且这种公式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而更应该是开放的,只有这种由现象到本质的学习,才能真正地让孩子们体会到问题的内在,也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地养成自我总结的习惯和能力,让他们能够举一反三,能在不断地学习中自我找寻解决不同的数学问题的一般规律。

二是对于孩子们所学习的知识要进行必要的指导,我们固然要做到让孩子们去探究,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让孩子们能找到寻找问题的钥匙,能让孩子们体会到,解决一些问题,更应该有充分的准备,让他们体会到,“至少”的意思,一方面是最少,另一方面怎样才能做到最少,就是每一个面贴的彩纸和这个长方体的这个面的面积相等。

对于孩子们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也即孩子们计算每一个面的面积时,不知如何找数据问题,也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之处,为了攻克这个难关,我让孩子们自己说出每一步的解题思路,让他们弄清,每一个算式求的是哪个面的面积,从而,让他们体会到我们对于公式的总结不是我们最终要寻找的结果,只有我们在理解问题本身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本质因素,也即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寻个来龙去脉,只有在一种这样的情境中,我们才能真正地让孩子们走上更宽广的学习之路,那种只是死记硬背的方式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早已经不能适应我们自己和学生,只有让学生理解,教师只有在一种不怕耽误工夫的理念中,才能让孩子们真正地得到什么。

学习是孩子们的事,紧记这一句,我想,我们才能真正地让孩子们去学习,而不是我们包办代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简短篇六

出示例5: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长5分米,宽3分米,高3.5分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鱼缸的上面没有玻璃)

一起分析题意后,学生列式计算。

生1:先算出6个面的总面积,再减去上面的面积。(5×3.5+3×3.5+5×3)×2-5×3

生2:先求出前后、左右、下面的面积,再相加。式子是:5×3.5×2+3×3.5×2+5×3

生3:我的方法和刚才的基本相同,列式上可以再简单些:(5×3.5+3×3.5)×2+5×3

三种方法都交流完后,我本以为就到此为止了,但我班的数学课代表举手了,他说:“我还有方法”。

我一楞,心想,方法不是都讲完了吗?怎么还有?但我还是叫起了他,想让他说说。

他说:我从生3的方法上想到了一个更为简便的式子:(5+3)×3.5×2+5×3

咦?这不是把生3的式子运用乘法分配律而得到的吗?这个式子每一步会有具体的含义吗?

我一抛出这个问题,该生起初一楞,当时只顾着寻求不同的列式却没考虑意思,现在一时间回答不上来了。

但其余同学被他的思路启发后,思维一下子打开了。

一位学生解释道:底面先不看,如果沿着高将玻璃缸展开,会变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原长方体长加宽的和的2倍,这个长方形的宽就是原长方体的高,所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5+3)×3.5×2,再加上一个底面积,就可以列成(5+3)×3.5×2+5×3的式子了。

学生解释,我配合着画图,在图形的帮助下,众学生豁然开朗。

[反思]多好的思路,多好的解释!我庆幸没为自己的卤莽而抹杀了一个创新的方法,我也为自己课前预设的不够周全而后悔。在之后的教学中,我发现用这种方法的地方有很多,如在教学完例5后的练一练的第1题:一个长方体饼干盒,长17厘米,宽11厘米,高22厘米。如果在它的侧面贴一圈商标纸,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有多少平方厘米?这道题也可以用(17+11)×2×22的方法来做,且比较简单。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得用心去细细研读教材,逐一分析每一道题,力求做到预设全方位。

标签:长方体 正方体 表面积 教学 反思 简短 模板 六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