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文档网综合范文其他范文内容页

《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与评价 二年级下册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10篇(优质)

2023-04-27其他范文下载文档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与评价 二年级下册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篇一

本节课讲的是平移与旋转现象,重点是像大门、传送带、升降机等的移动是平移现象。他们的运动方式是平移。像换气扇、吊扇、汽车轮子的转动是旋转现象。我没有把重点突出,也没有强调要出现这两种现象物体必须是运动的,静止的物体没有这两种现象。其他地方也存在问题:语速比上次有所减慢,但还是很快,孩子接受不了,没有抑扬顿挫,语气生硬,发音不准,应加强普通话练习。由于语速快导致了提前讲完了。时间没有搭配好的另一个原因是,提出问题没有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思考,所以孩子回答的问题也不是很好。

提问的普及面太窄了,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对孩子的表扬很欠缺,现在的学生很喜欢自己被表扬,我以后应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来激励他们好好学习。

对于欣赏音乐这段设计的不错但没有充分利用好,可以全部欣赏完请同学们一边回忆一边说,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能力,一个同学说不出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起到所有同学都在努力的回忆有一种倒计时,竞赛的感觉,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就符合我们现在的素质教育,不是死学知识。

我的板书很差,下一步应重点联系,希望尽快提高。

数学语言不精确,废话较多,大部分时间还是我自己说。就象是自问自答,由于自己的语言不简练、精确导致孩子心理明白也是表达不出,以致最后测试什么是平移现象?什么是旋转现象?回答的很乱。

通过不断的被听课,我知道自己的问题在那里,很幸运有很多老师的帮忙,给我提出不少宝贵的建议,下一步我也明确了自己的方向,我会金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改进!

《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与评价 二年级下册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篇二

《旋转与平移》这节课我上过后觉得教学效果很满意。在课堂上,我较成功地引导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有关信息掌握有关旋转与平移的知识,并能说出评议与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贯穿课堂活动的仅仅是对知识的变通和灌输,而忽视了与生活的联系。今年,在听同事教学旋转与平移这一节时,受到一个小小的课件的启发,突出了"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以便引导学生在生活现象中感受、掌握数学知识,既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游乐场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场景,所以同事在开始上课就利用课件出示一个游乐场的场景,在这一场景中有旋转的风车、有向前行的火车等旋转与平移的实例,通过这组实例使学生发现两种运动方式的不同,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这节课,教师在组织学生感受两种运动方式的过程中,大胆放手,鼓励学生们在课堂上站起来,以小组为单位,用肢体动作来表达"旋转"与"平移"两种运动方式的特征。学生们互相探讨、互相比划,兴致勃勃地体验。课堂活了起来。

由于学生们之间不断地交流、不断体验,使他们灵活地掌握了知识点。最后,老师鼓励学生们回想生活中的旋转与平移的实例,这样不仅使本节课的知识融合到生活中,同时培养学生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令我难忘。

通过这节课的观摩,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学不仅仅是"告诉",更需要"经历"。教师应该是一个播火者。要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播下兴趣、热情和理想。仅仅教授一些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行的,课堂上要有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们把数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同是用生活中的经验帮助理解数知识,二者相得益彰。

《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与评价 二年级下册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篇三

《平移和旋转》是人教版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从教学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对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的作用。这一概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复杂。虽然平移、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平移旋转的特点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很难。如何化抽象的概念为通俗易懂的生活现象,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理解,同时在数学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呢。

我反思整节课的教学实践,觉得以下几方面比较成功:

新课伊始,我就让学生通过课件了解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的情景(游乐园的游乐项目):游览车、摩天轮、风车等,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接着让学生观看画面,亲身模仿这几种游乐项目的运动现象,然后让学生分类,讲述为什么要这样分,引出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物体的运动现象。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以后,让学生以四人小组进行讨论:生活中你看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现象。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学生都能讲出一些常见的如:拉窗帘、风扇的转动、屏幕的升降等,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辨析了日常生活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运动现象的认识,体会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的不同特征,感受它们的普遍存在,学生的积极性都比较高。

学生掌握了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的不同特征后,我让学生用学具在桌面表示平移和旋转,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合作,更让学生对平移和旋转有了深刻理解;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种现象,在课堂上,我还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做了平移和旋转的游戏,引导学生利用肢体现场体验,在教室里左移、右移、在原地转圈,来感知平移、旋转的运动方式。这样让学生亲身经历,建立对平移的多角度感知,建立比较丰满的表象基础,获取了数学活动经验,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正确画出物体(或图形)平移的图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如何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由于二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他们观察图形的平移常常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学生往往会把两座小房子之间的距离看作是平移的距离。于是我由游戏引入:聪聪和明明搬智慧树,到达后却发生了争吵。通过这样的引入,学生一下子就提起精神了,就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图形在方格纸上的平移的学习中。然后我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了解怎样的一组点或边叫做对应点和对应边,然后全班一起数格子、讨论交流,最后总结出方法:只要找到一组对应点,这一组对应点之间有几格就是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了几格;平移各个对应点再将对应点连线,由此来画出物体平移后的图形。

但纵观课堂,我觉得有些地方还是处理不够妥当:

1、在认识平移与旋转的时候,教案的设计是先让学生分类再讲述为什么这样分。但我在巡视中发现分类情况五花八门,怕学生意见不统一,于是我就先讲述分析了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方式,再分类,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性和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

2、没有很好地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找对应点和对应边时,多是老师或个别学生示范,大多数学生在下面听,导致了有部分学生知识掌握不够到位。如果能让每个学生都有了思考的过程,再亲自来数一数、说一说、画一画,那么学生的参与热情会更高,重难点也就掌握得更好了。

《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与评价 二年级下册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篇四

第十五章《平移与旋转》中涉及到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两种图形变换的教案,教材本着新课标的精神,让学生观察、实验画图,总结规律,简单运用的主线,展开了知识点。由于学生储备了较足的准备知识,学习起来并不感到困难,学生面临的是根据要求画图的要点,在说理过程中运用知识的难点,而这些课本中又忽略掉,采用模糊过程,承认现实的做法。学生学习起来很高兴,一看一说都清楚;一作业问题就出来了,该保留什么样的痕迹?如何反映要点?都注意什么样的解题格式?课本没有一个完整的示范。第十六章大纲明确要求学生能够严格说理过程,而在逼近这个要求的过程中又没有明显的循序渐进,这个问题有点乱。

有鉴于此,我在教案中就有意强化,给予学生明确的示范,甚至是摒弃教案理念的束缚,与学生共同学习。每一节课前都督促学生做必要的预习,课中,强调作图,通过作图,带出图形的特征。我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和我一起作图,不强调原因,但要作出正确的图形,在练习中来感受。不怕浪费时间,要的就是培养作图的能力,力图落实在课堂上。在一些细节上,我把分开的叙述聚拢来,条理化。

平移图形的教案中,平移前后的图形对应线段的特征,对应点的连线段的特征,书中采用分段式(先一般后特殊),其中既有位置关系又有数量关系,笼统概括之。学生极易认识完整但做不到位。在教案中,我把一般的和特殊的图形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结论。

平移前后的图形中:对应角;

对应线段(位置关系)且 (数量关系);

对应点的连线段(位置关系)且 (数量关系);

学生对特殊情况对应线段和对应点的连线段在同一条直线上感觉不深(或忽略),放在一起可以加深印象。 根据图例,我也给出作图的具体要求,强调几何作图的完整性。 前面要有: 解:如图所示 (好比打仗中的先头部队,侦察兵) 在规定的位置: 按要求正确的画出图形(保持整洁)

找对应点的痕迹画虚线,在不写做法的情况下,平移图形要在图中 表现两要素(方向与距离),旋转图形要表现三要素(旋转中心,方向,角度)

(知识与技能的再现)

图后要有交待:则即为所求。(横线上是所作的图形)(下结论。好比打扫战场)

有了明确的要求,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有度可依,有章可循,几何中有的知识点是条理化的,没有发散性思维可以贯穿其中,学生的创造性是在明晰的思考下图形的完美表现。对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也要求学生在数学语言的叙述中体现各个要素,说理的严密性是一个渐进性的,一步一步达成。

图形的旋转,我干脆直奔主题,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运用工具直接画旋转图形,教师的示范性必不可少,学生对为什么弄不清楚,但可以接受,可以画出旋转图形。亲身体验的实验有时更有说服力。图形的两种变换学习之后,我设计一表格,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示例图形 对应角 图形的形状与大小 对应线段 对应点的连线段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连线段 所有的旋转角 1 / 2 平移图形 旋转图形 对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点提一下:旋转图形中,对应线段所在的直线所成的夹角与旋转角有何关系? 通过这种方式,打牢学生几何图感的基础,为学生以后去研究几何图形作充分准备。

《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与评价 二年级下册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篇五

平移和旋转现象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两种现象,学生对此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平移的距离这一抽象的知识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本课时,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把这些经历作为教学的感性经验基础。遵循由直观到抽象,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设计本课的教学。以活动的形式呈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平移和旋转,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课重在让学生掌握平移与旋转的本质,知道“平移”的特点是:直直的,方向不变;旋转是围绕一个点做转动。教学中我提供大量感性材料,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在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再现,让学生感受平移和旋转,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体验平移和旋转的价值。通过让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自身体验,化抽象的概念为看得到摸得着的现象,因而学生都能举出生活中许多有关平移、旋转的现象。如:打气筒打气时做上下平移运动:国旗冉冉升起时做上下平移运动;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做平移运动车轮同时也在做旋转运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引入“平移和旋转”时,我通过与同学们一起在课堂上向左走几步,向右走几步,向左向右转等实践活动来体验平移与旋转的不同。这一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征。然后在解决初步会判断物体的平移和旋转时,我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使孩子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兴趣浓厚。在整个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与学生一起研究,师生之间建立的是平等、和谐、伙伴的关系。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生很容易对移动几格造成错觉,会错误地把移动7格理解成两个物体中间的空格是7个。方向能够弄清楚,但在格子中平移的图案,如果是小房子之类比较复杂的图案,有些学生又不会画了。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机会,并让学生想办法验证得到正确的结果。先让每个学生通过数一数、移一移,研究图形平移的距离;再让学生数一数、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以及确定的方法。学生感悟出平移的本质,那就是数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在这个图形上找到一个点,看这个点平移了几格,它所在的图形就平移了几格。

最后我与学生共同总结了平移物体的几个步骤:一找点,二描点,三连线。“找点”就是让学生找出原图形需要找出那几个点的相应点;“描点”就是定出每个点平移之后的相应位置;“连线”就是把确定好的点按照原图形的样式依次连线。

新课标强调教学不能把知识的结果强加给学生,不能单纯的只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果,而应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本节的教学中,我突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特点,使学生在找生活中平移与旋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与评价 二年级下册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篇六

平移和旋转是物体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学习这两部分内容,将有助于学生了解变换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感知他们的作用,并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的观念。教材将平移和旋转安排在两课时,本节课把它们安排在一节课上,目的是加强两种变换的对比。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物体的'运动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平移和旋转的运动;让学生根据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进行分类,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征。在解决判断物体的平移和旋转时,我从生活入手,呈现出常见的生活现象,如:教室门的开与关、电风扇的转动、拉抽屉、闹钟指针的运动等,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的兴趣便更加浓厚。同时让学生借助肢体动作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感知。之后,又让学生玩一玩含有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玩具,激发兴趣,深化理解。学生在大量直观形象的操作活动中较好的形成了概念。

课的导入是动态出示学生喜闻乐见、亲身经历过的游乐项目:旋转木马、摩天轮、太空火箭、青蛙跳,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在学生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现象之后,我又启发学生寻找生活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司机开车转动方向盘师旋转;开抽屉是平移;拉拉锁是平移;直升飞机的螺旋桨是旋转;钟表上的针在旋转等,巧妙的拉进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实际教学中,我还借助推拉窗户和拉窗帘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了平移是物体整体的移动,平移过程中,物体的形状、方向都不发生变化。

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开始位置至终止位置间的平移格数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为认为两个图形中间空了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于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学生是很难想到只要去数某个部分移动的格数就可以了。因此,教学中,我将问题简单化、具体化、层次化,设计了点的平移、线的平移再到简单图形的平移,很自然的把学生的注意引向了点的移动。发现:看一个图形移动多少格,只需看某个点移动了多少格。

在整个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现问题,小组合作,协同研究,都让学生自主完成,老师是以参与探索的身份出现,与学生一起研究,这样,师生间建立的是平等、和谐、伙伴的关系。

《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与评价 二年级下册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篇七

由于这个内容比较抽象,又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观念,造成学生学习上的难度。

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转现象。概念无需掌握,但特点的感知需要大量表象进行建立。

根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观察开、关窗户,拉窗帘,开关门、电风扇等现象,让学生描述窗户和窗帘头的运动,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各自特点。

通过学习与比较,孩子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运动能较好的进行判断。

但是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学生掌握依然非常有难度。在做了近3节课的练习后,仍然有近百分之四十的学生有问题。可见学生空间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1、要知道平移几格,你要看哪里?怎么确定?通过多个图形的变化练习让孩子们感受到要确定平移几格,应该先在要平移的图形中确定一个点或者一条线。

2、怎样找对应点?让学生练习在平移后的图形中找到相应的点和线,数出对应的点或线中的方格。如果要画平移图形,也是先找到对应的点和线,画出点或线后,再画出整个图形。

虽然精讲细练,但发现平移依然是难点。仍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巩固方法,熟练画法,才可能让学生较好的掌握。

《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与评价 二年级下册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篇八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本节课的设计一个突出的特色就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将数学知识与生动形象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一种很真实、自然的状态下感受、体验、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我在设计这节课时,选择了开风扇、关门、擦黑板、移动粉笔盒、平移小房子、给房间设计一扇门等许多真实的生活事例,让学生从这些活生生的现象中感受平移和旋转,体会到原来数学是这么地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设计本课时,我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创设情境与活动,给予足够的时间,使他们在自主观察、思考、操作、讨论、交流、分析、推理中探究知识。同时,对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探究兴趣和思维火花,都给予了由衷地赞赏和肯定。整节课,学生们都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这是一节概念教学课,为了让学生清晰、准确地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数学概念,我设计了“用手势或姿体语言表达自己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创造符号表示平移和旋转”、“利用方格纸数平移格数”、“设计一扇门”等操作性强的活动环节,让学生深刻地建立起平移和旋转的数学表象,从而真正使枯燥的数学知识“活”起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动”起来。

《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与评价 二年级下册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篇九

孩子们在二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平移和旋转,认识比较肤浅,只是简单的感知了平移和旋转现象而已。我不由得思考:这节课我要讲些什么呢?如何做才能让孩子们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呢?我想,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来深入认识平移和旋转的本质;可以在这节课中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在对比中进一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的本质。

所以,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基础上,我直接揭示了平移和旋转的概念。物体或图形沿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做平移;物体或图形围绕一个点做圆周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在初步揭示概念的基础上,我呈现了坐缆车、滑滑梯的图片,引导孩子们明白直线运动的“直线”包括横线、竖线、斜线。上一届就有孩子认为滑滑梯和坐缆车不是平移,因为方向是斜的,他们认为只有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直线运动才是平移。这一设计有助于提前预防这一错误的出现。

另外,我还呈现了“荡秋千”,引起孩子们思考、讨论:荡秋千是否是旋转现象?有一部分孩子认为“荡秋千”不是旋转现象,理由有二:一是认为它没有旋转中心,二是认为没有旋转够一周。针对没有旋转中心的说法,很多孩子强烈反驳,表示“荡秋千”是有旋转中心的,并在课件上描了出来,成功说服大家。针对“没有旋转够一周”这一意见,我举例进行了反驳,我说:“体育老师最爱喊的口令是向左转、向右转,我们没有转完一周吧,可是我们旋转了。”孩子们恍然大悟。在这里由于孩子们还没有接触过圆弧,我便没有直接揭示圆弧运动这一词语,只是说:虽然没有旋转够一周,但其运动轨迹是圆周的一部分。由此,让孩子们明白像“荡秋千”这样的现象也是旋转。

然后,我又呈现了自动旋转门和开大铁门两个情景,让孩子们判断其是否属于旋转现象,孩子们立马判断其属于旋转现象。我追问道:“与之前的旋转现象相比,自动门和大门的旋转有何不同?”孩子们陷入了沉思和自言自语。于是我提示道:有谁知道旋转门是绕着哪里在旋转的?很多孩子依然在找中心点,但描出来后又发现不对,最后孩子们描出了旋转门的中心轴,并表示之前的旋转现象是绕着一个点在旋转,而这两个门是绕着一条线段在旋转。我补充道,数学里把你们说的线段叫做轴,旋转门是绕着中心轴在旋转的。于是,我进一步揭示了旋转的内涵,物体或图形绕着一个点或者一条轴做圆周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实际上应该是物体或图形绕着一个点或一条轴作圆弧运动或圆周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由于孩子们不了解圆弧,我也就没有补充。)

最后,通过练一练的第2题,我向孩子们揭示了“在平移过程中,方向、大小、形状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有位置发生了变化。”在此基础上我追问孩子们:“那在旋转运动中,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呢?”孩子们基本都能想到,大小和形状没有变化,方向和位置发生了变化。

“试一试”共有两个问题。问题一:按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教材准备了棋子、铅笔和三角尺让孩子们在格子图上平移,这三样东西依次对应点、线、面。孩子们几乎都能正确平移棋子和铅笔,一部分孩子能正确平移三角尺,另一部分孩子的错误在于:横边和竖边都画得比原图短,改变了图形的形状,因此,我再次强调“平移后图形的大小、形状、方向不变”。gh分享了画平移后的三角尺的方法——先平移竖边,再平移横边,连接两个端点画出斜边。我及时的追问孩子们:“什么最好平移?什么平移起来麻烦一些?”优生能想到棋子和铅笔好平移,因为它们结构简单;三角尺麻烦一些,因为它的结构相对复杂一些。在gh方法的基础上,我分享了“平移关键点”的方法。找出图形的关键点,按要求依次平移关键点,最后顺次连接关键点即可。接着,我们进行了相应的练习,练习结果一塌糊涂,优生倒是不存在问题,不管是使用自己的方法,还是老师教授的方法,都能做对。而对于学困生来说,哪种方法都不管用。他们的问题在于空间想象力差,又不愿意按照老师教授的方法一步一步去操作。例如:fhy就只平移一个关键点,剩下的部分完全按照感觉去画,但她的空间感不太好,所画的边要么长于原图,要么短于原图。课后我也在想:是不是点对他们来说过于抽象了。于是,我准备明天再强调一下gh的方法:逐条平移线段,先平移竖线和横线,再连接端点画出斜线。

“试一试”的问题二:描述物体平移的过程。描述物体平移的过程难在准确描述平移的格子数(距离)。教材呈现了铅笔和三角尺,由于铅笔近似于一条线段,描述起来没有问题。但在后来的练习中发现还是有小部分同学存在问题,他们在描述铅笔(线段)平移时,总是数最近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数对应点之间的距离,zxr就是这么错的。所以要在这一点上进行强化,进一步让他们感受最近点之间的距离不是平移的距离。平移三角尺要麻烦一些,我引导孩子们在图形上描出一对对应点,描述点的平移过程就是描述三角尺的平移过程。最后,在两种答案都出现以后,我让孩子们找出两种答案之间的共同之处。孩子们发现两种答案所描述的方向和格数是相同的,只是先后顺序不一样。于是,我追问孩子们:要描述平移过程要说清楚哪些元素。hzh表示要说明方向和格数,我补充道:格数就是距离,我们要说明方向和距离。在评讲练一练第4题“俄罗斯方块”时,题目没有给出平移后的图形位置,所以我让孩子们先根据题目要求想象出方块应该落在哪里,然后再找出对应点,描述出方块的平移过程。总之,在今天的独立练习后,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后期来解决。

《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与评价 二年级下册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篇十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第41、4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学生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教学具准备:投影仪、实物展示台、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引入:

(出示“儿童乐园”的图片)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好多好玩的游乐项目,想看吗?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注意观察它们是怎样运动变化的。

(分别出示儿童乐园中的一些动态画面,如:旋转木马、观缆车、豪华波浪、小火车、缆车、青蛙跳等等)

(同时出示6个画面)这几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它们分别是怎么运动的,请大家用手势比划比划。

你能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式把它们分分类吗?先在小组里商量商量吧。

你是怎么分的?(学生说分类方法)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揭示课题:像上面这三种(即缆车、小火车、青蛙跳)都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板书:平移);而像下面这三种(即旋转木马、观缆车、豪华波浪)都是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的,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就称为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移和旋转”。

二、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1.判断下面哪些物体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出示27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

(我们先来看看这几幅图,你能说出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吗?)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或者旋转?

三、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认识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创设情境,感知平移的距离。

情景:(边叙述边出示蚂蚁搬家图)下面就跟着老师一起去美丽的草地上看看吧。原来它们正忙着搬家呢。(出示简化的格子图)瞧,小房子是在做什么运动?(平移)向哪边平移的?(右边)

蚂蚁们觉得有些累,就停下来休息。(分别出示3段录音)

一只蚂蚁说:“你们看,我们的房子向右平移了3格。”

另一只蚂蚁说:“不对,向右平移了5格。”

第三只蚂蚁说:“你们说的都不对,我们的房子是向右平移了7格。”

同学们,你们同意哪种说法呢?在小组里相互说说。

学生汇报各自的想法。(结合画面指一指,动态演示平移的过程)

(2)动手实践,理解平移的距离。

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在左边的小房子图上找一个你最喜欢的点,再到右边的小房子图上指出它平移后的位置,并说说它向右平移了几格。

指名学生汇报:

你选的是哪个点?它平移后的位置在哪里?平移了几格?还有谁和他选的不一样?(指名三到四名学生汇报,注意抓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

(还有好多学生想汇报的,则要求他们与同桌交流。)

你们找的点向右平移了几格?都是7格吗?

我们再来看看,小房子到底是向右平移了几格呢?(动态演示)

你们发现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不管哪个点,都是向右平移了7格,正好和小房子平移的距离是一样的。我们以后数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在这个图形上找到一个点,看这个点平移了几格,它所在的图形就平移了几格。

板书:

(3)练一练: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幅图分别向哪边平移了几格?你是怎样想的?(先填好的同学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这幅金鱼图向哪边平移了几格呢?你是怎么看的?这幅蘑菇图呢?〖同时出示金鱼图(向左平移6格)、松树图(向上平移5格)、蘑菇图(向下平移6格)及相应的填空题,学生先汇报,教师在电脑上完成填空。

2.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1)画出线段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

你们能不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呢?(出示格子纸上的线段图,要求是向右平移6格)。提问:这是一条……?(线段)学生尝试先画,然后汇报画法和想法。(请一个画得最快的学生把作业进行展示并说出画法。)

(2)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学生先画后汇报是怎么画的。)

(3)学生独立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学生作业)

3.游戏:走迷宫

老师想跟大家一起来玩一个猫抓老鼠的游戏。有兴趣吗?(出示图)我们来看,图上有猫和老鼠,老鼠很狡猾,在途中设置了不少的障碍物,猫只能横着走或竖着走。你能帮猫设计一条合理的路线吗?先试着画画看。

学生活动

指名学生汇报是怎样帮猫设计路线的。指出:介绍的时候,要说清楚猫先向哪个方向平移几格,再向哪个方向平移几格。(多请几个学生汇报,也可让学生同桌之间说说,关键是说的面要广)

你认为哪条路线能使猫最先抓到老鼠?为什么?先在小组内讨论讨论然后再汇报。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研究什么?

标签:平移与旋转 平移 旋转 教学 反思 评价 二年级 下册 10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