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改革经验分享篇一
主要工作及成效:
1.抓好备课关。在学期初,我校制定了并修改了导学案的书写格式,形成了适合各学科、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导学案格式。先后出台了学案书写管理办法、补充意见等,对教师的学案书写起到了一个引领作用。五大学科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调整导学案设计的格式,使导学案更加科学化、实用化。除规范新授课外,我们还将备课管理扩展到了复习课、练习课、讲评课、作文课等,使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加规范。
2.听好推门课。校长及中层领导不定期的对一线教师进行推门听课,并进行依据课模和当堂效率的随堂评课。每学期开始,学校领导根据学校计划分阶段有重点地结合学校工作主题,都要进行一轮大范围的推门课听课活动,而且根据各组的教研活动计划,及时发现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和教师共同探讨,从另一方面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
3.抓好过关课。我校在区“主体型高效”教学模式的指导下,积极研究实践以“阅读、体验、互动、巩固”为特点的“自主互动 四环四型”课堂教学模式。以教研组为单位,首先学习新的理念,领会课堂教学模式的精髓;然后进行实践、研讨,开展课模过关课活动;最后形成具有本校特色、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学模式。我校在完善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出台了练习课、讲评课、复习课等课型的操作程序,并且完善了四种课型的导学设计,出台了四种课型的评价标准,这样,基本形成了“四环模式”、“四种课型”为主要特征的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格局。
4.搞好研讨课。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激发教师主动探究、大胆实践课模的积极性,在学习实践中寻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组织了“四环四型”系列研讨课活动活动。
10月中旬,学校用两周时间,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一轮学习实践课堂教学模式研讨课活动。活动由学校教务处统一安排,各教研组长具体负责,蹲点领导把关,提前一天通知讲课教师。要求讲课教师做到三个必须:必须按进度讲课;必须讲常态课;必须运用课模。 过关执行两个程序:先听课 后说课。评价紧紧围绕一个重点:实际运用课模。
12月初,学校在各教研组开展新一轮学习实践课堂教学模式研讨课活动。 活动紧紧围绕一个重点:四种课型的操作流程研讨。先由各教研组的骨干教师上研讨课,再由各教研组针对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作文课)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进行研讨。
5.把好教研关。我校将三大教研组活动时间统一确定为星期五一天,校长和蹲点领导全程参与。教研组长提前布置活动主题和教研任务,教师按照教研要求进行活动,星期五集中进行研讨。这样在校长和蹲点领导的直接参与下,我校的校本教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且我们根据工作的需要,及时调整教研计划,使教研活动成为学校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有效的组成部分,基本达到了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效果。
从20xx年4月开始,我校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教师博客建设。20xx年9月,初步确定了博客为教研为交流服务的方向。现在学校博客建设工作已经初见成效,通过博客,我们可以及时看到区教育局、教研室、乡联校、学校校长、教务处政教处、各教研组以及每个专任教师的教学、反思、成长、发展动态,通过博客,我们还可以与全区各兄弟校以及教师进行交流,还可以与郊区以外的学校和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和互相学习借鉴。教师也可以随时将自己的教学心得反思和教研资料发到博客上,达到快速广泛的教研目的。
通过以上五方面的工作,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正一步步扎实的向前发展,四环四型课堂教学模式已得到熟练运用,各具学科特点的模式已进一步走向成熟。
以后计划:
1.加强模式的学习和落实。领悟模式的精髓,在区、校模式的指导下,修订各科教学模式。使模式成为一个科学的、紧密结合的体系,有效指导我校“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2.落实集体教研制度。体现教研组每个教师的智慧,杜绝只有分工没有合作的现象。
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以适应学案教学的需要。
我们将继续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从落实入手,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改革经验分享篇二
今秋,我们xx中学以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优化和充实了教师队伍,全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学校基础年级开设了四个课改实验班,与邓州市其他五所学校结成了课改联谊学校,多次在一起研究课改实施方略。暂时借鉴了漯河二中读、议、展、点、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出了课改联谊学校师生共用教学案,我校教师结合我乡原有的“五步教学法”课改模式,进行了为期三个多月的实践探索,已初见成效。现对我校两年来的课改规划、实施情况及取得的成效作如下总结汇报。
一、坚定信念实施课改,改善环境保障课改,先进理念引领课改,上下合力共谋课改。
两年前白牛乡教育之现状令人堪忧,徐校长在摸清了实际情况后,立即提出了整合白牛教育资源,全力实施课堂改革的明智构想。先期整合、实施课改在20xx学年的教育教学管理以及20xx年中招考试中已初见成效:20xx年我校被评为市师德师风先进单位;20xx年我校在全市教育教学工作总评中名列第七,荣获市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20xx年春期至今,筹资兴建的教师公寓楼、男生公寓楼、800平米的学生餐厅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校园绿化面积的增大,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的整饬、完善,无不为全校师生实施课改创造了舒适安定的校园环境。
为进一步加大课堂改革的力度,真正有效地实施课改,从20xx年秋期开始,中心校徐扬校长、十二中丁校长多次到省内外的课改名校参观学习,每次都带回了大量的课改资料,供教师们学习参考;20xx年春期安排部分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到山东杜郎口中学实地考察学习一周,获得了第一手材料和真实的体验、感受;从今年8月份至今,学校加大课改资金的投入,先后为每位课改教师配置u盘,为各科室、办公室配置电脑,为四个课改班配置了投影仪、电脑等一应俱全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参与课改的教师也激情饱满,在条件很差的情况下依然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改实践中去,学习理论更新观念,潜心研究教材教法,全力追求高效课堂。总之,从中心校到十二中,从领导到一般教师,上下一盘棋,拧成一股绳,全力搞课改,坚定搞课改,掀起了一股无与伦比的课改热潮。
二、长远规划课堂改革,方法措施紧跟课改,抓实抓活教学常规,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1、完善机构制度,做好长远规划,抓实课堂改革,由点到面深化。
实施课堂改革之初,我校即成立了新课改办公室,组建新课改领导小组,制定了《课堂改革工作计划》、《课改教师培训方案》、《日清周测月考制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高效课堂评价细则》、《教师量化考核制度》等,力求使课堂改革有目标、有计划、有保障地实施和深化,以课堂为教学主阵地,探索教法、学法。每周组织课改小组成员对所有课改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活动,及时教研,查找问题与不足,反思总结,及时督查改进。
第二阶段,大力开展“校园四课活动”,要求所有教师,不分教研组,跨学科跨年级相互听课、评课,人人发言,相互学优点,提建议,共同提高;调整作息时间,每天利用午自习和晚自习时间作为师生的预习课,为展示课做准备。同时邀请市教研室领导到校听课、评课,指导课改,提供最新课改信息,便于我们及时调整策略;与联谊学校及其他兄弟学校加强课改经验交流,共享课改优秀资源。鼓励课改教师之间、课改教师与非课改教师之间常态化地听课、评课,共同进步,特别是九年级教师也要多向七、八年级教师学习,也为明年能尽快适应新的课改模式打下基础。
下一步,要求教师们要多研究教材教法,继续完善课堂教学各环节的实施,加大对部分课改专题(如班级学习小组建设等)的探究,精讲精练,及时反馈,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常教常新,使我们的课改模式更具实效。
2、制定教改措施,抓活教改环节,落实考核奖惩,有效提高质量。
为了落实教育教学常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具体从常规工作管理、常规工作检查、常规工作落实和常规活动开展等几个方面抓起,切实树立了与新课改相适应的课程观,创新办法,克服困难,不断优化教学设备和条件,开齐、上足、教好应开课程。具体方法及措施如下:
1)积极倡导高效的备课方式,抓实教学案的编写和修改。
2)先进理念很重要,但实践是检验理念的最好的标准。我们始终把课堂作为实施课改的的主阵地,抓好预习、展示、训练三道关。要求教师深入实施新课改模式,多尝试,多反思,多学习,多研究。
3)课内外练习遵循精选、精练、精批、精评以及练必收、收必批、批必评、评必纠的原则,对各学科作业布置及批改,学生作业格式提出统一要求,定期督查,及时纠错。
4)加强质量监控,坚持实施日清周测月考制度,辅助课堂教学,巩固知识积累,落实培优补差。
5)常态化开展“四课活动”,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加强教研,查缺补漏,共同提高。
6)加强教学常规的检查和落实,查一次通报一次,有错必究。
7)领导随时走进课堂,听课评课,督查课堂改革实施情况。
8)加大教育教学资金投入,配齐课改教学设施,指导教师掌握使用电教设施,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
9)完善考核机制,落实奖惩措施。
总之,真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贵在坚持“五个到位”,即方案制度制订到位,检查考核落实到位,师生观念更新到位,课堂改革坚持到位,激励机制奖惩到位。
三、全面提高师生素质,师生管理凸显亲情,亲历亲为敦促课改,打造自我最佳模式。
我校在教师管理中一贯坚持制度化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促进教师主动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通过这两年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教师量化考核细则的制定和实施,目前我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业务、管理能力得到了加强。特别是中心校徐校长、丁校长的亲情管理(不仅及时有效地做好教师的思想指导工作,还筹集资金为住校教师建了公寓楼,为每一位教师量身定做了校服),无形中提高了教师们的事业心、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学生管理上注重两点:人品与学识同等重要,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所以我们的育人目标是培养人格健康、品德高尚、基础扎实、全面发展、自主创新的中学生。从20xx年春期开始,我校政务处着手组建了学生会、团委会,力求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和养成教育。特别是今秋政务处、校团委举办了一系列文体活动,确实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参与意识和表现能力,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容,学生之间的友好相处,使全校师生共处于xx中学这一个亲情洋溢、充满活力的大家庭之中。
20xx年春期至今,中心校徐校长、初中业务组王组长,丁校长全程参与课改活动,亲历亲为,出谋划策,深入课堂,参与教研,时刻关注课改动态。徐校长、王组长每周至少有三天时间要到学校了解课改动态,参与听课、评课、课改联谊等教研活动;丁校长更是把教室当成了自己的办公室,听课、点评、指导、排忧解难,他听遍了全校每一位教师的课,他工作手册上30多次的听课记录早已填满,现在听课只好用活页的听课记录表。来此观摩指导的程传玺局长曾戏称:“要找丁校长,请你到课堂。”
在市、乡、校各级领导的关注、敦促之下,我们的课堂改革风风火火,目前已初见成效,课堂上的教师是那么的有激情有魅力,从容主导,举重若轻;展示时的学生是那么的积极主动、多才多艺,个性张扬,俨然一个个小老师模样。课下课堂、活动赛场、《九江春晓》、“校园之声”……无不留下我们学生阳光靓丽、聪慧多姿的青春影像!
新课改教学模式很多很杂,却始终离不开以教材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三主方针”,始终离不开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我们学过洋思、杜郎口、永威等很多先进模式,但我们在课改探索中会一直坚持结合自身特点,不辞辛苦,活学活改,坚持不断学习和创新,一定会找到最适合我们的高效的教学模式,一定会走出一条宽阔通畅的课改之路!
教学改革经验分享篇三
新课程的实施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面临一场变革,但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关键的是我们的思想要变革,我们的理念要更新。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思维发展的旧模式,遵循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提供最大的空间,要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内容,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让他们即要“学会”,也要“会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掌握尽可能多的人类文明成果,也才有可能通过学习,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
那么,如何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模式如何创新才能顺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针对一系列问题,我校确立了“立足于教研、立足于课堂、立足实际、大胆改革、稳步推进”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工作来抓,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积极推进和实施课堂教学的改革。制定了《xx镇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立足于县教育局课堂教学改革精神、立足于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不断充实和完善方案,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实践中求得进步,在改革中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经过我校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现将我校主要做的几项工作汇报如下:
一、制定明确的改革目标
以课堂“教与学”的改革为新课程实施的立足点,以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为生长点,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探索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研究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转变;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培养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寻求适合于、满足于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教学途径,以实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要求。
二、确立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
1、成立由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为组员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小组,负责“实施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2、紧紧围绕《xx小学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开展课堂改革试验。
3、充分发挥本校教师的积极性,通过点面结合的方法,在不同层面上进行实践与研究。
4、在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结合学科实际,不唯模式,掌握好“效度”,真正做到实在、有效。
5、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巩固深化所取得的成果。必须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切实向课堂教学改革要质量,要效益,求发展。
三、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过程
“实施方案”的实施分成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
(1)、成立课堂教学领导小组,指导全校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工作。
(2)、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学习《新课程标准》,把握改革的目的和要求。
(3)、开展领导下课堂听随堂课活动,调研、了解学校课堂教学实际,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意见,为制订方案提供依据。
(4)、制订《xx镇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由教导处具体负责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日常工作。
(二)、第二阶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
(1)组织学校教师召开专题研讨会,学习“学校新课堂教学评价”讨论稿,对“学校新课堂教学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2)组织教师开展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策略、模式的研究,初步制订出学校具有学科特色的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策略和模式。
(三)、第三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
(3)、各教研组在组长组织下,总结交流开展新课堂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以及需改进的方面。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构建课堂教学模式,为了突出模式的时代化、科学化、人文化、个性化,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科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
(一)、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自读识字—合作交流—品读领悟—巩固延伸
1.自读识字: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利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此环节要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一般在教师指导下课内完成。
2.合作交流:用多种方式交流认识的生字、识字方法、初读课文的收获、产生的疑问,教师检查、纠错、引导。
3.品读领悟:在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反复朗读,结合语境领悟词、句的意思,体会思想感情,指导有感情朗读。此环节要避免平均用力,以讲代读,要重视体验,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读书的效率。
4.巩固延伸:进行背诵、写字、词句积累、运用等方面的训练,适当进行拓展延伸,提高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预习探究—合作交流—品读体验—巩固延伸
1.预习探究: 出示预习提纲,引导学生充分读书,查阅资料,完成预习要求。此环节在中年级可在教师指导下课内完成,高年级逐步放在课前完成。
2.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预习收获、质疑问难。推荐代表在集体交流时发言,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纠误、引申,落实易混易错及疑点问题,适当归纳小结。
3.品读体验:品读重点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赏读重点句段,丰富内心体验;评读重点句段,揣摩表达方法。此环节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重视课堂生成,适时点拨,反对一问(讲)到底,提倡精讲多读。
4.巩固延伸:根据本文基础知识点设计练习,补充相关阅读材料,进行片断读写练习。此环节要重视积累,读写结合,形成能力。
(三)数学情境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是与《新世纪版小学数学教材》得叙述模式同步的,主要的形式可以这样归纳:创设情境、揭示问题---探究发现、建立模型---理解应用、强化体验---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1、创设情境、揭示问题:创设情境指上课开始创设一种宽松的、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喜闻乐见得、能够调动学生“情感参与”的课堂环境。揭示课题是创设情景的最终指向,要通过创设情境来生成一个学生需要探究的数学问题。
2、探究发现、建立模型:这一环节要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等活动,揭示出解决问题问题的基本策略,建立基本的数学模型。
3、理解应用、强化体验:这一环节相当于传统教学中的巩固练习,但在目标上又有所不同。传统练习过分强调“滚瓜烂熟”,新课程强调的是充分的“理解和体验”。
4、总结归纳、提升经验:这一环节要对本节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揭示规律,还要对探究发现的过程、方法、经验进行梳理。
这一模式由于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目的性,教师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更加及时地了解课堂的动态,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结合实际认真开展课改培训工作
我们以培养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为重点,以培养教师适应新世纪、新课程、新教法、新学法的能力为出发点,开展面向全体教师,突出骨干教师培养的有效培训。我们举行了校本继续教育整体培训。组织教师学习“建构主义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等研究成果,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国内外教育专家的有关的课程教育理论。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后,及时对培训内容依情况选择向全校教师传达或部分推广,同时做好建档工作。
六、课堂教学改革结硕果
按照《xx小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方案》,我校广大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探索新课堂教学方法、策略与模式。在各个层面展示和汇报了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成果。今年上半年进修学校举办的社会学科课堂教学大赛,我校教师张黎明参赛,该教师应用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成果,贯彻新课程课堂改革基本理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获得一等奖。在数学学科教学大赛中我校董建平获得二等奖。下半年,在全县语文教学大赛中,我校陈冬梅老师获得第八名的好成绩。
七、存在问题
1、新教材老上法。有的教师无法把握新教材的设计意图,教学中注重落实知识目标而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穿新鞋走老路”的课堂教学现象还存在。
2、部分教师的专业水平离新课程理念有距离。新教材要求教师能有宽泛的知识储备及灵活的教学策略,把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整合起来,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研制,但是部分教师认识不足,难以做到。
3、新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呈现出发展的不均衡。包括老中青教师的观念更新及行为跟进的相对不同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们将继续努力,让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成为焕发生命活力的乐园。为开创我校教育教学的新纪元而努力。
教学改革经验分享篇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一位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具有健壮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能力,更为适应国人轰轰烈烈的课改运动,我校特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本人作为课改运动中的一员,在通过学习、讲授课程等过程中,有以下体会。
第一,教学行为中的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旧的教育体制完全以注重知识的传授为导向,习惯于将一些难懂的知识用机械的“填鸭式“灌输给只会张嘴的学生。新的课程改革正好于此相反,它强调重视人的发展,尤其是身心的发展,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同时也由原来的知识本位向学生的智能本位发展、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更注重了国家提出的”以德制国,以人为本“的宗旨;使原来的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向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转变,在实验实施阶段,我作为第一战线的直接参与者,尽自己所能改变旧的传统教育模式,结合课改的具体要求将一整套新的教学模式辅助于课堂,让学生先动起来,仍然起指导者的作用。
学生的学在教师的教育下一定要改变原有的、单纯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而且要掌握相对应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转变学习方式并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弘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并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把它变成一个学生发现、探究等的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这即就是所谓的由原来的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如果仍用以往的教学老师模式,即始终高高在上而学生俯首贴耳,对教师毕恭毕敬,那么这对课改有很大的妨碍。因此,我们作为课改中的一员首先要放下架子,对学生尊重,达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即互相学习和促进;其次,要改变过去的师生人际关系普遍存在的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严重影响师生关系,要相互补充,要达到共识、共事、共进。
另外,不管是何种科目不追求惟一答案,让学生即在乱哄的课堂中去活跃,同时也在不同的说法中自己去综合自认为完美的答案,这些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尊重了学生的发展,达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由模式化向培养学生的个性转变的目的,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踊跃,既使是学习上的优差生,在此种教育形式下,将会有一种“鲜花和小草一样得到阳光照耀”的感觉。
第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
为了更好地贴近生活,为了适应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双重关系,我拟订了自己的课时教学计划,并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不同学生的不同特长,依据各自不同兴趣让他们进行选择性学习,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发展自己的个性。
总之,课改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作为一项新的内容,本人又作为课改实验员中的一位,肩负着十分重大的责任。通过近半学期的摸索实践,自己才知课改的重要,尤其应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应尽自己全部的精力,努力在这方面做出一些成效。
教学改革经验分享篇五
本期以来,我镇教育教学工作响应县局指示精神,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改革深化年”活动,在第二阶段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根据县教体局的安排,我镇在三——四月份先后派中小学骨干教师九十六人分四批赴永威学校学习培训。永威学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成功的管理模式和老师们的敬业精神在我镇教师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和震憾。在短短几天的学习培训期间,大家如饥似渴地听课、听报告,参观学生的作业和老师的批改,就连学生的早操锻炼情况也不放过。学习时间虽短,却受益颇多。特别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对老师们的启发很大,使大家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老师们意识到“先学后教”和“先教后学”虽然只是一个次序上的变更,但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老师长期习惯的教学方式来说,“先学后教”无疑是一场革命。“先学后教”作为一种现代的教育概念,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升华,是符合现代教学观的一种课堂模式,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论,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科学地处理了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辨证关系。蔡校长在报告中还提出“当堂训练”不把教学时间前移和后推,而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紧张有序地学习、思考、做作业,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老师们亲眼目睹了永威的课堂教学确实达到了这样的效果。
回来后,大家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跃跃欲试,也开始尝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中心校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一定的方法和措施。
1、组织大家认真学习蔡校长的教育教学理论,领会其精神实质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
2、因大部分学校缺乏电化教学设备,都采购足量的小黑板,供老师在课堂上出示“教学目标”和“自学指导”。
3、学习“永威模式”先从模仿开始,不断探索,不断改进,逐步从形似向神似转变。
4、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在初中、中心小学、实验小学等几个大校,同年级同学科老师集体备课,集大家的智慧,制定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切实可行的自学指导,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教学过程,力求向高效课堂靠近。
5、实行“一对一”帮教活动。去永威学习过的教师帮教未去学习过的教师,年轻教师帮教中老年教师。大校教师帮教学点教师。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6、各校加大听课评课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7、发挥中心教研组的带动作用。利用中心教研组活动时间,选拔骨干教师讲公开课示范课,组织全镇教师听评,使村校老师增加学习机会。
8、根据学生实际,逐步落实“四清”。
9、学习“永威模式”不是照搬照抄,要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习内容灵活运用。
经过近两个月的实践,已收到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1、大部分老师的理念发生了转变,改变了先教后学的教学方法的习惯,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特别是一些青年骨干教师能够较好的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如魏平、白强、贾丽辉、张利、魏小丽、王可、王芳芳、王启等老师讲的公开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效果好,受到了全镇教师的好评。
2、改变了学生以前全靠老师教,不主动学习的习惯,大部分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动脑、动手、动口,发现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初步掌握了较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费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学习成绩也有较大的提高。
3、“四清”工作也得到初步落实
但是在教改活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如:我镇大学校班额普遍过大,教师辅导难以全部到位;教学点教师普遍大龄,对新的教学方法学习和适应较慢。学生基础不齐,差生较多,“四清”落实不能全部到位。这些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改进和解决。
教学改革经验分享篇六
第一次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听张四保老师的课改专题报告,我觉得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恰似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为什么要课改?首先,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过程突出多样性和选择性,让每位充满个性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选择自由,从而得到充分的发展。即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其次,课程改革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课改应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大事。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过程。我们常常说沟通从心开始,课改的对话就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
第一,课改需要加强老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教学只有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创设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正是这种双边活动的有力体现,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它能使学生置身于快乐之中。当然, 教师在对话中要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讨论之中。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看法。教师用商量的、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展开讨论。比如"我想这样做,大家看行不行?""这位同学是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如果学生向教师提问题。教师要热情对待,积极回答。在对话中,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话说完。
第二,课改需要加强教材、理念与家长的对话。课改涉及千家万户,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课改不仅对老师提出要求,也对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许多课都需要家长配合辅导,或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让家长了解新课程,取得家长对课改的支持,是这次课改实验区普遍的做法,也是课改的应有之意。我校采取了多种办法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新课程是怎么一回事,如召开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问卷调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理念。
第三,课改需要加强各市、县、校之间的对话。"路漫漫其修远兮",课改途中困惑多,疑难多,教具少,信息少。面对共同的处境,各校纷纷群策群力,进行一场场多形式的课改对话,例如:开学初的新课研讨及现场的听课、评课和送教下乡等活动,这些使得课改理念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扎根于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一个学生。群众的智慧是无止境的。对话中大家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开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决定课改教育的前途。正因为这样对话,我们的课改出现了"百花齐放"教学新局面。有了这样的对话,一线老师深感同行路上不孤单。
最后,课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师人才的一个平台。"科研兴校"已逐渐成为广大中小学领导和教师的共识。教师的未来和未来的教师,都将与教育科研联系起来。我们的课改也迫切呼唤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探寻教育规律及有效途径。
教学改革经验分享篇七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所有的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刻的反思,下面我就简单的谈一下在数学教学中的收获与困惑。
一、课改中的收获
课改中,我和同行们努力探索,大胆实践,认真思考,把课程实施落到了实处,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尤其在数学课堂上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课改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
(1)创设良好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促进学生学习乃至知、情、意、行的全面协调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平等和谐、合作交流的教学氛围。尤其是对待学困生,教师不仅要付出爱心和关心,更多的是耐心,细心,为每个学生提供良好教学的机会和保证。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学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激励学生去探索,去创造。
(2)创设问题情境。
以图画情景展现,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充满数学的实践问题。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景,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力求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魅力。
(3)开放课堂。
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获得数学知识,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开放学生的眼睛,提供观察机会。开放学生的嘴巴,提供表达的机会,开放学生的头脑,提供思考的机会。在解决问题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经过学生自身积极地思考,探究发现数学结论,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开放学生的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通过“涂一涂、分一分、围一围、折一折、拼一拼”的实践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开放学生的空间,提供表现的机会。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新课改以来,在数学课堂上的一些收获。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我将更加努力地投入到课改活动中去。
教学改革经验分享篇八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场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行为的深刻变革,对学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自20xx年春季开学以来,我县课堂教学改革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为了抓住这有利时充分发挥新模式课堂教学改革的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全校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以教学改革引领教师进步,促进我校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学校多措并举,领导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扎实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现在,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以它蓬勃的动力,带来学校各方面的显著变化,教师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一、阶段工作回顾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课改有效引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保障“课改”的各项活动有力开展。研究制定了学校整体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确定了重点实验年级、科目、教师,召开了实验年级教师座谈会,进行动员部署,要求实验教师敢为人先,先行先试,勇立潮头,争做课改先锋
(二)、强化细化管理机制,提供课改坚实保障
1、制度保障机制
完善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计划》,建立了课改实施工作台账,成立了课堂教学督评组,制定了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及课改巡课制度,组织实验教师进行专题研究。通过领导不定时对教师课改情况进行巡查,检查学生和教师的出勤情况;检查课堂教学状态和课堂纪律;检查教师是否携带导学案授课;检查课堂教学是否存在异常情况等。发现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与科任教师和班主任交换意见,进行整改。
2、经费保障机制
学校对课堂教学改革从财力、物力、经费支出上给予大力支持,以保障课改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投入资金为各个教室购买了展板,确保学生们在课堂上有展示的舞台;学校又添置了复印机、速印机,让各位教师在编写导学案后能够方便快捷地打印或复印出来。
(三)、培训学习转变观念,确保课改良性行进
我们多次召开全体教师大会,对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进行再宣传再动员再部署。
组织学习张四宝主任的讲座,领会其教学改革的精神。
组织学习乡联校“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的文件,贯彻领悟“导——学——研——练”主题课堂教学框架,“五步教学模式”,并进行理论学习测试,提高教师理论业务水平。
我们利用三月初两周时间,组织教师每天下午进行一小时的理论学习,内容包括高效课堂“双向五环”教学模式,导学案编写,小组建设等,并观看河南殷都区教学录像,力求“学其形、得其神、行其真”。大家积极行动,在班级内进行小组建设,改变传统课堂座位模式,学习借鉴殷都经验。
我们还派出领导、教师赴河南殷都区挂职学习,同时要求“走出去”的教师抓紧时间对其他教师进行专业引领。教导处组织赴河南安阳殷都区学习的\在教研会上谈体会、说感悟并畅谈今后课堂改革的设想。5月7日下午,在电教中心为全体教师作了《生本课堂、激情绽放》的课改学习专题讲座。学校共组织殷都挂职学习的教师为一线教师进行了课改理论学习辅导四次,利用教研活动进行课改专题讲座四场,上临帖课六节。有效落实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人、主体地位,着力打造“自主、探究、体验、发展”的高效课堂,引领教师迅速成为“课改”的施行者。
另外,学校还组织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学习20xx版课程标准,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交流研讨新旧课程标准的异同,并对教师进新课标理论学习的测查。
(四)、聚焦课堂参与活动,加强推进课改步伐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渠道。三月份,阳城县课堂教学改革展示月活动开展以来,我校教师分批赴阳城一中报告厅观摩县直小学课改展示汇报课。观摩后我校组织教师分三批开展临帖课。要求教师人人上“公开课”,每位教师要对课改进行中发现的问题、困惑进行汇总积累,在教研时交流研讨。学校还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开动脑筋,研究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相关学科教师参加听课评课,现场互动研究,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大家畅所欲言,相互取长补短,寻找发现课改中的亮点。并针对如何分组,如何组织有效的组内交流,如何进行课堂展示,如何搞好当堂检测和学生评价等内容进行研课活动。临帖课后的公开课观摩研讨,针对前期教学进行研讨,对学案编写,小组学习,课堂展示等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逐步解决。通过一系列的“课改”活动,全体教师课堂教学水平逐步提高,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进入5月份,我校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我们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引领教师,促进专业化成长,加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外出学习的、在5月10日为全体教师做了研究观摩课。5月16日,参加第九届小学教学能手评比展示,县教研室领导莅临我校做了课改工作指导。做到以点带面,让教师有所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营造了一种“以生为本、提高课堂实效”的课改氛围,使教师们自觉地投入到课改实践中去。并加大了导学案的使用力度。各班创新小组建设与评价方法也有了一定的改进。
二、课改带给我们的体验与收获
(一)教师教学行为变了。
教师们从台上走到了台下,由主演变成了主导,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由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由管理者向引导者转变。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由源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
(二)学生学习方式变了。
学生学习方式多了,活动空间大了,思维变的活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
被动”转向“主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开始由“厌学”转向“乐学”。我们的学生已经开始学会在小组合作中分享学习的快乐,在展示交流中展现与众不同的想象与创造。
(三)课堂的氛围活了。
课堂教学改革使让课堂成了学生展示的平台。过去一直提倡的讨论,质疑等课堂活动,有了一定的内容,有了一定的时间,教师把持课堂的现象明显改变。课堂上,师生间的关系平等了,学生越来越自信了,生生之间学会合作了,与众不同的见解越来越多了。
三、课改中的困惑与反思
纵观我校的课堂教学,小组讨论近乎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标志。的确,学生在一定教学目标的引导下进行小组讨论,不仅扩大了课堂的参与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耐心,倾听别人观点,吸收他人思想,优化自身学习效果的能力。但是小组讨论这一颇为盛行的学习活动形式,究竟发挥了多大功效呢?可以说,小组讨论纯粹流于形式,无实效可言。在课堂上,仅有少数学生能围绕老师提的问题展开讨论,其它学生则无所事事,甚至在下面打闹,说话(低年级表现较为突出),每每讨论一会儿后,老师便暗示停下来开始汇报,交流,结果可想而知。可以说,小组讨论是流于形式,毫无实效可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期待包含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宽容,可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并且能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其实,学生精彩的表现与教师热切的期待是密不可分的,期待仅是过程,而精彩才是结果。
在听课过程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作为教师,为了追求表面的流畅,当提出的问题后,从内心深处总是希望回答问题的学生少出错,不出错,能直奔主题,节省时间最好,当学生对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上来,或者有困难时,作为教师显得就那么不沉稳了,甚至有些急躁,不愿意继续等待,或催促,或换人,还有的甚至自问自答,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哪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呢?当然也就毫无精彩可言。
四、今后工作的规划与展望
(一)、继续加强对课改重要性的认识。
农村学校的学生家长往往只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但从事课改的一线老师千万不能只顾跟着家长的言论走,仅仅关注孩子一般性的学习,而要确立对孩子终身负责的理念,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和适应竞争作准备;不仅要重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不仅要使学生具有学习知识的能力,更要培养他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不仅要使学生有良好的智力水平,更要帮助他们的形成强健的体魄。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享有同等的教育,都能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今后能立足于社会、具备服务社会的本领打好基础。
(二)、大力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只有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发展。农村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爱、尊重,更需要尽最大可能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农村教师同样要搬掉讲台,走进孩子,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激励学生的思考、发现和创新。与学生共同探讨新知识,共同得到进步,逐步使课堂成为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的场所,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主阵地,成为引发师生共振的磁场。
(三)、科学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
在课改中,教师既是教育研究者,又是教学实践者,学校要引导教师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农村学校的教学存在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教师付出很多,学生却没有得到所期望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的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更多的内容”。教师自己可以上“文山”进“题海”,决不能让学生负担过重。只有把思考的时间、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四)、切切实实加强课改督导检查。
学校每学期要对课改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评选出一批课改的先进个人,为全校的课改树立典型。同时也要及时地发现掌握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课改提供决策的依据。
课堂教学改革任重道远,但这是一条教育必由之路,我们惟有坚定信念、充满信心、明确方向,坚持不懈地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行走在愉悦的追寻中,成长在课改的诗篇里。总之,我们学校会积极创新工作举措,继续齐心协力扎实推进课改。
教学改革经验分享篇九
近几年我参加了新课程培训。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初步了解课改的一些内容。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情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公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科学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产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的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主动地学习,对学习语文有了兴趣感,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案例,教学随笔,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局面。
教学改革经验分享篇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层次地触动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带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各方面的整体变革。这对于学校和教师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抓住它,就是抓住了创建特色和提升理念的关键。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针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如课程改革、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手段改革等,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并以此作为顺利推进各项教育改革的理性支点。
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教育行动,就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事实上,每当我们处理学生遇到的某个问题,表扬某位同学、设计一堂课、在学生的作业上写上几句评语的时候,无一不会折射出教师的学生观、教学观,无一不流露出教师的思想和情感。在正确观念指导下的教育行为,小到一句话、一个动作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同时也有可能导致负面效果,因此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前提。
例如,我校学生在期中评教评学过程中,曾有一道题——让学生回答喜欢的学科和老师,并简答理由。除了一致充分肯定他们责任心强之外,更多的用了“了解”“理解”“尊重”“引人入胜”“喜欢”“有兴趣” 等词语。这正是老师们正确的教育观念在学生身上结出的硕果。学生体验到了老师对他们的了解、理解、尊重,并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对老师的精心设计的课程体验到了“兴趣” 与“快乐”,从而引发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密切了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应树立的学生观③是:把学生看作虽具有不足和幼稚,但却具有旺盛生命力,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积极参与教育活动的人;把他们看做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学生观还应包括对学生差异性、个别性的尊重。
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应树立的师生观是:教与学是师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心与心、生命与生命交流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和相互作用是决定性的。教师不再是知认识的权威,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和无知的基础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只是一个外在条件,与其他外在的自然条件相比,所不同的是它具有能动性,这种能动性集中表现在对教育教学过程的规划上。如:注重养成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基础学习能力(根据学生讨论,适时适地地指导学习方法、学习思路);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如在学生联系实际的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活动进行正确的引导、科学的组织和有效的管理,精心设计和科学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其主体性,以实现从依赖教师到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成为教学活动和自身发展的主体。
因此,新课程改革实施中,提倡每一位教师从走近、接触、了解、理解学生入手,建立起平等的、民主的情感纽带,最终建立起正确的学生观和师生观,它将为密切师生关系,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并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发展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二、在教科研中学会选择、决策、创造是教师迅速提高的关键
新课程改革使每位老师面临诸多新问题。能够发现这些新问题,认识它们的意义,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的习惯,不断反思并改革自己的工作,以形成理性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增强科研意识,补充科研知识,提高科研能力。学校和教师都应该把“教科研”确定为学校、教师、学生发展要抢占的制高点,要从“教书型”教师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发展。事实上,凡是积极参加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区、实验校和试教教师,都已经自觉地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置身于这一转化之中。
国家新课程改革在初中分五年逐步扩大实验区,其目的是让一部分人先行一步,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改实验,对其做出(检验性、验证性)评价和论证;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有创新、有成效地进行教改实验,对其整体改革最优化提出建设性意见;及早发现其中的问题、共同研讨(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论文或实验报告、总结经验并逐步修改、使其完善再全面推广。
通过一年半的试教实验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在教科研中学会选择、决策、创造是教师迅速提高的关键;一线教师参加“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研究,最主要的是“重参与、做中学” 和“重过程、重反思、重总结”。
“重参与、做中学” 是要求教师在课题研究设计中和探究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优势和潜能,及时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并选择和确定有意义的短、平、快的课题进行研究,使研究的成果直接作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能立即产生效果。教师的科研能力的提高就是在实践中得以实现。通俗地说就是“做中学”。
教学改革经验分享篇十一
新课程新课改给北城小学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收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在的北城小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沂蒙大地上熠熠生辉!这一切都归功于领导的英明决策!20xx年,在王校长的带领下,学校的精英骨干2次上北京,向北京二小求取真经。回来后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本校的实际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摸索并创出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使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也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新课程新课改走近我们已有几年的时间了,五年的讲授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通过外出学习和自己平时的实践,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进一步了解了课改的一些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从本班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经过这几年的课改教学工作实验,我收获很大,其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现把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自己的角色转换了。我由原来的主讲者变成了组织者、合作者。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
教师已成为学生最真诚的合作者,最谦虚的倾听者,最具慧眼的"伯乐"。教师的角色开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悄然转变;开始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开始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这种悄然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由囿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教师们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也不再拒绝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期待。
课堂上,我与学生一起摘汉字果,猜字谜,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的互动合作中变得生动有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我还常常和学生一起排演课本剧,共同动手布置识字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也是一种人文关怀,它构筑起了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老师用微笑安抚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用竖起的拇指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课堂上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当然也可以考一考自己的老师,老师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师生共同研究探索,共同读书学习。在一节语文课上,我正讲述着课文知识,一个孩子的突然"问题"使我措手不及。我没有恼怒,没有训斥,而是坦率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对不起,我也了解得很少,但我们可以一起去研究。"
3、给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实行小组合作制,组与组之间,生与生之间,既相互合作,又互相竞争,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自我的渴望与冲动,因而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小组和个人的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合作探究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小品;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成日记,利用课前几分钟朗读展示;大胆泼辣的同学让他们在讲台上背诵或演讲,以展示思想。这样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总之,教育是儿童的教育,课程是儿童的课程,教育应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升华教育理念,保持与时俱进,为教师的发展而学,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教师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
教学改革经验分享篇十二
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资助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坚持立足实际,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全面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在这次学习中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在这段时间里,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已经看到了新的变化,并且有了较深的体会。
教师的地位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
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为老师独尊的架势,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
而此次棵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题,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担,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学生变过去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的客体地位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学生是共同管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这个观点必须牢固地扎根于教师的头脑中,切实贯彻于课堂教学实践中,这是培养学生主体的必然要求。因为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教师传统的一些做法才会相应地改变,才不会像以往那样强迫学生学习,使得大部分的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开展特长教育。学校开设了各类小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弘扬个性。
从细小处抓起,开展养成教育。在学生理解《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认真落实行为规范的每一个条款。充分发挥晨诵、班队会、红领巾广播、黑板报的作用,让讲文明话,看到废纸主动捡起来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情成为全校学生的自觉行为。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能和老师发上共鸣,对于教学课堂而言,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总之,在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凸现出来的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尊重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都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为此,我们教师必须具备驾驭教材,处理教材的较高能力,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特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这样才能创造性地用好教材。同时,更需要教师角色、评价方式等一系列的创新,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潮流,进而达到适应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要求。
我深知,实施素质教育任重道远。我将一如既往地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总结经验,开拓进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
教学改革经验分享篇十三
我认为作为初中英语教学工作者应做到:新教法以学生为主体,就必须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语音训练,打好语音基础;重视单元检测,保证新 教材的教学质量。
听、说、读、写是英语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这套新教材要求达到四会的目标——培养出具有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一批新人。这是本套教材的突出特点,也是我国英语教学历程中的一个显著转折点。如何适应并且能教好这套新教材,是摆在我们初中英语老师面前的一大课题。对如何教好这套教材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明确学习目的,在运用中增强学习兴趣。中学生年龄小,阅历少,对学习英语的目的往往不十分清楚。他们把英语只看作升学考试中要通过的一个考试科目,对于难记的单词、语法和发音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除了从道理上宣传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外,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让他们在运用中尝到乐趣。如开展一些情景对话,值日生每天用英语汇报情况,在学习中组织一些英语游戏等。还要尽量组织好第二课堂活动,如英语朗诵会,各种英语竞赛,学唱英文歌曲,阅读简易英文书报。辨认日常生活用品上持有的英语说明等。
2、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和环境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它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愉快氛围的关键是使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的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
3、不断变换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式有利于保持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整节课学生大多当录音机,而教师讲的内容多,都是语法,很少让学生自己动口(除了提问),恨不得一下子全倒给学生,这样学生一节课都在忙着记笔记,教师又讲得很累,课堂上学生收获就是一本本笔记,课内消化不了,课后怎能吸收? 一种好的教学形式连续不断地使用也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从生理上讲,单一的形式容易导至大脑刺激的单调,使兴奋转化为抑制,降低学习效率。而从心理上讲,中学生正处干活泼好动、喜欢变换的时期,再好的教学形式和练习形式,如简单重复太多,学生也会兴趣锐减。因此,中学英语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等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采用多种形式,如做游戏、讲故事、观看幻灯、录相、听录音、进行有趣的比赛和角色扮演、唱歌曲等。
(二)重视语音,打好语音基础。如果能够打下坚实的语音基础,也就拿到了英语入门的钥匙,也是练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的基础。
教科书一开始就十分重视语音教学,紧密结合字母单词和句子的教学,系统地安排了语音练习。因此,我们教师要正确把握要求,把语音教学贯穿于始终。把语音教学作为初一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做到长期训练阶段侧重,综合提高。在语音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自身语音,充分发挥课本录音的作用。听音是语音教学的根本方法,要坚持先听音后开口,做到听清发准。让学生在学语音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受到正确的语言熏陶。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是通过交际活动培养起来的。交际活动指用所学语言真实地、自由地交流思想,共同完成某项任务。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要精心组织和精心设计,否则学生就动不起来,或动而无效 。交际能力的培养可按照下列几方面进行由浅入深的训练。
(1)一般打招呼和简单的客套话。如: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2)交流信息,介绍自己的好朋友,i have a good friend. he is in class two ;介绍自己的 住处,we live in zhongshan road; 介绍过去的经历,i went shopping last sunday;介绍个人的 一个打算,i'm going to visit uncle li。
(3)讨论共识。
(4)解决问题。
(四)要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比上课多讲一个语法点更重要,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门工具课。因此,英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习惯养成的过程。良好习惯的养成,一方面靠教师的示范,榜样作用。另一方面靠严格训练,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习惯。诸如
1、培养学生自觉预习新课的习惯。
教师可以对新课的主要内容拟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课文,边看边思考,不懂的作个记号,上课各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难点、疑点,这样久而久之学生自己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知识来学习新知识,就懂得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在教师来教新课之前,学生对教材就有了不同程度的理解和掌握。
2 、培养学生用自己语言复述课文,可以给学生 keywords 或自编与课文相关的对话,或是对于课文提出问题来讨论。
3、鼓励学生独立学习时,试做还没教的例题练习,先做一遍,不怕错,让学生自己摸索和掌握解题方法和规律,也许不会做的,就是课文新的语法点,这样学习新语法点时,就更专心、认真,更得心应手。
4 、鼓励学生多阅读英语报刊、英语课外书,扩大知识面,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目的达到。“教是为了不教”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能做到这点教师自身必须有一定的素质水平,
(五)要重视单元检测,保证新教材的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每一教学单元进行教学检测,通过这种手段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技巧和能力的真实和综合应用程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对测试提出具体的知识、技能、技巧和能力各方面的 要求。
知识方面,要求学生全面地、系统地掌握该单元的基础知识,尤其是课本中的“四会”内容。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词汇、语法知识在听、说、读、写方面体现出来。技巧方面,要求学生在技能基础上,循环往复,达到对技能的熟练掌握,使技能的运用自动化。能力方面,要求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技巧的基础上,要有综合能力,即能把三者结合起来,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
要做好单元检测,就要求教师必须努力、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依据《大纲》,明确知识、语言范围。注意传授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要让学生知道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并准确地讲解和反复地操练。教师要精心设计或选用检测试题。试题要力求符合《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难易要适中,能够较全面地检测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初步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要做好检测后的讲评工作。
教学改革经验分享篇十四
3月24日,中心校在我校组织了课改课观课议课活动,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课改课、小组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化,我们广大数学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一路走来,接受着诸多的冲击与洗礼。在此期间,我们有过成功的体验,也有颇多问题的困惑。几年来,教师的知识观、质量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到注重学生态度、情感、人格、能力的发展,由过分追求学科的严密性转到注重数学教育的育人性;由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到注重学生实践探索和交流的主动学习。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逐步形成,学生已基本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还学会了评价、质疑与反思;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所有的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刻的反思,下面就具体谈谈课改几年来的收获和困惑。
一、课改中的收获
(一)教师素质整体提高
在课改过程中,教师自觉地进行新理念的学习,不仅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课堂教学中的理性思考逐渐增多,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体现用教科书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理念。新课程的实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发展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我们从普通的教书匠成为研究者,设计者。
(二)课堂教学发生可喜变化
教师在课堂上放下了教师的尊严,以平等、民主、和蔼的态度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教室内从以往的“教”堂变成了“学”堂,教师在教学中以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普遍喜欢学习数学,善于提出问题,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课改前的学生远不及的。课改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课堂教学凸显。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改中的数学教师为课程实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要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几年的课改表明,孩子们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的愿望逐步得到实现。学生们逐渐形成了乐学、爱学、兴趣浓厚、善于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并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及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获得成功体验。
二、问题与思考
1、新教材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课堂学习中能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学困生可能是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久而久之两级分化的现象出现。
2、新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题策略多样化,但对于纯计算题的练习相对少,以至产生学生算得慢,容易错,计算能力较薄弱的问题不可忽视。
3、新教材有的内容编排较难,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认知规律。对于学生是难点,课时又少,难掌握。
4、教学班规模大,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商榷的问题。要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但有限的45分钟时间若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与讨论的时间又与课时进度发生矛盾,如何把握给予“时间”的度?是我们值得商榷的问题。
教学改革经验分享篇十五
课改理念颠覆了传统教学,那么作为教学的重要要素之一的备课模式也应有大的改革,经过实践,我主要有以下心得体会。
新课程新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以人为本”,“教育应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从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要树立的学生主体地位,首先要转换教学角色,把原来课堂上以教师教为主转换成以学生学为主,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教育过程,才能激活他们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创新思维的潜能发挥出来。
在教学上采用了“学案”教学模式,填补了以往我们在备课中存在的弊端,侧重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的过程,从而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整体素质。我在学校领导及骨干教师的带领下,真正学到了不少东西。
一、在教案的编写上。
首先,必须要先认真的浏览考纲,明确高考对本节知识的要求,免得作出一些无用功。
其次,须要先认真的浏览课本,课本的编写其实是很经典的,要对课本上的知识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明确哪些是学生自己能看明白,哪些必须要老师点评分析,那些地方能和现实生活相联系。
第三,做好上述准备工作之后,先不慌立马编写,现在在自己的脑袋里有个大致的构思。
最后,书写的时候没有必要连你要说的每句话都写上,只需要写上你上课的一些环节,已经各环节怎么样来衔接,设置什么样的问题,学生可能有什么样的答案,设置什么呀的习题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学生的互动环节等等
这样编写教案,是因为现在的教案不同于原先的以教师为中心,为教师上好课而准备的教案,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为意图的学案。所以学案的编写是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来解决的“斜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
二、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观念需要改变。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的心理;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成功的机会。比如,我在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一课时,视频展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图片,再结合文章内容,让学生讨论分析“大跃进”的核心和人民公社的实质以及危害,学生以小组讨论回答时我随便抽生,最后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教师在“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等多种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面有所提高。对展示、点评精彩的学生教师要给以更高的评价,学生给以热烈的掌声。
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快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每位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放开而去积极获取新知。
教学改革经验分享篇十六
在思政课改的前沿阵地在历史教学的尝试与实践中,我切实感受到我们与老师都在不由自主地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从教授到教练的角色转变;从讲堂到学堂的空间转变;从灌输到探究的教学方法的转变;从接受到合作的师生关系的转变。这种变化是是微妙的,更是欣喜的。
(一)教师在课堂中做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要做好这些角色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教师在课前、课中要做大量工作。
1、要精心背课、背学生。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设计每一个环节,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历史课堂充满激情,充满生机。要了解学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问题,既要做好可以预测的应对2、关注学生和学生学习过程
教学中,教师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灵活地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机械地执行课前的课程设计。同时,还特别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通过不断调整教学进程,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卷入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来。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3、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智力潜能,学起来也就觉得轻松愉悦。历史教师要充分开发课程资源,突出历史知识的趣味性、生动性,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课堂对学生永远都有一种魅力,感受课堂生活的快乐。具体说来,教师是从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设计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学生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
④注意学科间的结合,尤其是文史不分家,正确运用诗词、俗语、典故、成语等进行教学
⑤努力挖掘、充分发挥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
(二)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理论。那么,光凭一本书、一张嘴走进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让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系统等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一切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在思政课改实践中,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往往是上了这一课又要忙着学习下一课的内容,有时为了一个探索性的问题的设计而绞尽脑汗,还总觉得不尽如人意,总觉得自己知识太贫乏,迫切地需要去学习、去充实自己。渴望了解更多课改的知识,渴望指导,渴望交流,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
教学改革经验分享篇十七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这一点在我们的课堂上落实的不是很好,这里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我个人认为,了解教材应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道本学年要交给学生那些知识,并知道各个知识点与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同时要领会教材意图。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
二、以快节奏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
我相信,一个人在一支慢吞吞的队伍里排队等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的心理感受只可能用“焦急、厌倦、沮丧”来形容。在我们的教学中,由于受“希望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的心理影响,教师往往更乐意将知识嚼得碎碎的喂给学生,期望学生都能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欣喜,所以突破难点时总爱唠叨几句,练习中总愿意等最慢的一个学生也把题目做完,哪怕减缓上课节奏都在所不惜,美其名曰:以学生为本,却不知这正是消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症结所在。美国“启发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当老师在整堂课里快节奏地讲解授课内容时,学生们通常更能全身心地投入。
我们的课堂中应该以快节奏方式来维持一定的学生参与度,当我们感到学生参与程度在下降、学习活力在减弱、注意力在转移时,应尽快向下推进课程,让学生们感到课在不断地推进,总觉得有事要做、有问题要思考。老师讲解、问题解释和学生练习、答写只要有约一半的学生明白、完成就尽快变化,哪怕对反应相对迟缓的学生来说,我们也不能减慢速度去适应他们,而是用希望的力量和同伴高涨地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赶上教学的节奏。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1.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
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
学习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在他们原有的知
识基础上知识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前对学生摸摸底,针对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与重组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要想深入了解学生一定要与他们建立互动的关系。经过笔者实践:学生在课外活动的状态下谈话效果较好。因为学生认为老师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较放松,容易畅所欲言,能顺利得到老师想要的答案。如果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有所保留的话,那在家里肯定是赤露敞开的。因此,家访可以帮助老师更完整、全面的了解学生,建立起老师、孩子和家长的友好关系。
2.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习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
要实现高效课堂首先要转变“发言热闹的教室”为“用心的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因此就需要引导学生在发言之前,要仔细地倾听和欣赏每一个学生的声音。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
倾听学生的发言,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作为教师要擅长接学生投过来的每一种球,特别是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这也是作为教师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驾驭课堂能力的最好表现。
3.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传统的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现代的教学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说什么、探索到什么、体验到什么等成了课堂评价的重点。一个学生思路没理顺出错了,老师要给予提示,不要立即批评,也不要急于把答案说出来,要留给他们的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是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教学改革经验分享篇十八
历史课程改革已走进课堂。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历史教材难度降低淡化知识体系
每课的导入新课环节都将源于学生生活相关问题作为切入点。学生从真实的问题情景进入学科内容的学习,对于激发学习动机十分有益。这种切入点可以由教师依实际情况设疑导入,如设计第七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时就以美国新一届总统选举为切入点,这是课堂教学的激发环节。学生在掌握、体验环节按课标要求,而教师则围绕课标和探究主题精讲史实,指导学生学会掌握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和线索的方法。同时,师生要在历史情景中体验、强化应有的情感态度并升华为一定的价值观念。
而合作探究环节是通过全班或围绕主题在一定组织形式下展开交流讨论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学会研究和解决问题。教师一方面充分发扬课堂民主,另一方面又适时启发引导,把握整个教学活动节奏。对于学生的答案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对知识点小结。在教第二单元第1课时,实施分组合作研讨教学。让学生置身历史,去搜集有关鸦片战争时社会各阶级、阶层的表现,从而自己归结出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多渠道获取史料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基本原理分析、评说历史问题的能力,掌握课标中的相关知识点,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辩证史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全面达成三维教学目标,强化学生爱国情感与智慧。当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并得到老师的鼓励时,对历史课的兴趣也上来了,常常是下了课,学生们还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意犹未尽。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学生开始乐于上历史课。
二、对历史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理论。光凭一本书、一张嘴走进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要认真挖掘教材,充分备好每一堂课,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历史课堂充满生机。有时需要语言的激发;有时需要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有时需要教师知识的储量大,总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新课标中规定的有些题目过大,如历史必修一中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这一类的题目,对于教师把问题讲透以及让学生理解,存在一定困难。而必修一中有关“罗马法”的内容,也是历来的高中教材里从未出现的内容。因而教学过程中,又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新方法、新理念,还要重新学习历史知识。对于缺乏经验的新教师更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