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文档网综合范文其他范文内容页

2023年小学语文说课稿(十四篇)

2023-09-05其他范文下载文档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语文说课稿篇一

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8课《阳光》。

“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单从字面明白这句话的寄义,对付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大概会有肯定的难度。然而,课文以抒怀的笔调,先给我们刻画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盼望与优美──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长长的锦缎……有形、有色,一幅色彩美丽的图景,它让孩子们明确了这统统都是阳光的劳绩。没有阳光,就没有生机盼望勃勃的天下,让孩子们充实感觉到阳光的优美与名贵。

1、了解12个生字,了解1个偏旁“阝”。

2、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觉阳光的优美与名贵。

识字和练习朗读。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理解“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这句话。

采取多种形式朗读,在朗读中识字,在朗读中感悟。

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三)赏读课文,激发情感;

(四)回归整体,内化语言。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是这样导入的。

师:谜语。“一个球,热烘烘,落在西,出在东。”是什么?生:(太阳)。

师:太阳光有什么作用呢?(生:带来温暖,光明……)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阳光》。

2、板题,读题,8.阳光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阳光给我们带来什么。

3、看书中图。

师:在阳光的照耀下,大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来看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通过看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要看拼音。

2、指读语文。

3、师范读课文。师:字音一定要读准,听老师读。

4、再读课文。师:再读一遍,看能不能像老师这样读得正确、流利。读完后,把课前画好的词读一下。(通过以上四次朗读,不但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随文识字,以便于更好地产生定位联想。)

5、识字。

(1)读书中画好的生字词。

(2)师:我把这些字词请上黑板,看同学们还认识不认识。

yángxiàngjīnyěgèngmiàncháng

阳光像金子田野更宝贵河面长长的

zǎochénlājìnshuí

早晨拉开跳进谁

(3)说一说应该注意的字音。(引起学生注意)

长(cháng)早(zǎo)晨(chén)谁(shuí)

(4)读不带音的词。(考考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记忆程度)

(5)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同学之间互相提示,鼓励学生识字方法多样化。)

(阳→说结构,并教偏旁“阝”,像→形声字,金→一个人,他姓王,兜里揣了两块糖,野→里+予=野,面(面包),早→日+十=早,晨→日+辰=晨,也是形声字,拉→用手拉,进→说结构,区别近,谁,(谁的)。

(6)生字组词:(开火车组词)

(7)师生对口令:师说字,生说书中词。

6、师:下面自读课文,认字以后,相信同学们定会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词不离句,字不离词。这样使生字从文中来,又回到文中去,始终不脱离语言环境,更利于学生对生字的识记。)

第三个环节赏读课文,激发情感

1、齐读题目,并找出文中称赞阳光的一句话。

生: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1)指读;

(2)齐读。

师:阳光与金子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金色,宝贵)

2、师:上文中去找一找阳光比金子更宝贵体现在哪儿?(以课文最后一句话为切入点,提出感悟全文的问题,更利于对课文的理解。)

师:我们首先来看第一段。

(1)指生读。

(2)阳光照向哪里?(板书:田野,高山,小河)

(3)齐读。

学习第二段:

(1)自读。想:阳光给田野,高山,小河都带来哪些好处?

(2)生1:禾苗更绿了,师板:禾苗绿

生2:山上小树更高了,师板:小树高

生3:河面像长长的锦缎了,师板:河面锦缎

师:这时的小河什么样?(金色,一闪一闪,像缎子),(引导学生看图体会)。

(3)生选择三句之一来读,读出喜爱之情

(通过自读,指读等形式,使学生在读中体会文章的内涵。)

学习第三段:

(1)指读。

(2)师:阳光给小女孩带来哪些好处?

生:带来温暖,送来光明

(3)指读。

(4)齐读。

学习第四段:

齐读这一段,师:阳光属于万物,万物离不开太阳。

3、说说阳光的长处和给人类带来的利益。

灼烁与温暖杀菌,植物生长,动物生存……

4、用一句话归纳综合。

齐读末了一段(板:更名贵)

第四关键回归团体,内化语言

1、读全篇(男女生接读)。

2、背诵全篇(写语言)。

3、演出全文(本身想象行动)。

(使学生再回到团体,通过背诵、演出,积聚语言,内化语言。)

小学语文说课稿篇二

《丑小鸭》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丑小鸭》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诗两首》、《伤仲永》同属于第一单元。这个单元的文章都以“成长”为主题,有的记录了作者成长的足迹,有的展示了他人成长的历程,都能给学生以有益的启迪。

《丑小鸭》这篇童话记录了一只丑小鸭的成长历程:它处处受嘲讽,处处受排挤,但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高贵的白天鹅。在小学课本中,学生已经学过大量缩改的《丑小鸭》,“丑小鸭”的故事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隐喻,渗透在各种文本及其他信息中, "丑小鸭情结"早已经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心里,丑小鸭也因此成为了身处逆境而不断进取的典型形象,它几乎是奋斗者的化身,因为它的顽强不屈它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反之一推理,似乎说如果它不奋斗就不会变成天鹅,可是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是啊,只要你是天鹅蛋,孵出的他总会是天鹅!看来丑小鸭之所以能变成白天鹅,在于它本身就是一枚天鹅蛋!而不是鸭蛋。而变成天鹅的过程,不仅仅是拼搏的结果,试想,如果是一个鸭蛋,无论它怎样的拼搏,是永远成不了白天鹅的!再读课文时感到早期的它敢于拼搏、不断进取的少,反而自卑、轻视自己的多!丑小鸭自卑的原因是它没认清自我,没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如果丑小鸭在早期就能认清自我,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就不会生活得那样痛苦了!所以我把“要正确认识自我”作为《丑小鸭》这一伟大名著的重新解读。

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师,教语文是途径,语文素养的培养是显性的,是载体,关怀人的成长和培养人的素养是终极目标。

干国祥老师曾提倡“深度语文”的教学理念,他的语文教育观就是“主题、可写、互文、对话、存在”。干老师认为文本解读的内涵应该包括只读性文本、互文性文本、可写性文本,在《丑小鸭》的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上述理念,由《丑小鸭》的故事情节(只读性文本)渐渐深入,不断引进材料,即互文性文本,引导学生对成才观进行深度思考,对作者的主题进行质疑。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有自己的主题意义。让整个课堂极有思想深度。学生通过不断地阅读课文到课外各类材料,最后让学生理解:要正确地认清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学生从丰富多元的文本与对话中对原童话的主题有了新的理解。这是本节课的第一个目标,也是语文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

在整个教学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不能因终极目标实现而得到忽视,通过动作描写、精彩的心里活动描写等方法的赏析、文章线索的把握、重点词语、句子的揣摩等,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诸方面的语文素养,是本节课的又一目标。

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及动作、心理活动描写的赏析来认识丑小鸭这一艺术形象,

难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既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思维水平的有限,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难点设定为“丑小鸭给你的启示” 。

教法: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1、情境设置法。

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首先是动画片《人猿泰山》的片断,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看后让学生谈谈对泰山的看法,让学生体会身处逆境的泰山对生活的态度――乐观自信。

2、诵读法

教法千变,朗读为本。对语文教学来说,不能脱离文本,而注重文本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诵读。通过表情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来感受文本。

3、讨论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将简单的分组讨论引向有组织、有分工、有合作的更高层次的讨论形式。

4、谈话法

充分利用谈话法,指导学生充分体会丑小鸭的遭遇,引导他们认识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学法:在我的教学设计中,始终贯彻了新课标的精神,即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共同发展。

1、圈点勾画法

此法主要用在初步感受课文、了解丑小鸭的形象中。圈出对丑小鸭的心理及语言描写的句子。

2、诵读法

对圈点的句子进行朗读,读出丑小鸭的心理,准确把握其情感。

3、讨论法

充分讨论,互相启迪,有合作、有分工,感受团队的力量。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

先播放动画片《人猿泰山》的片段,生用一句话点评一下主人公。引出课文《丑小鸭》。[说明]:设计此环节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为后面的活动作好情感准备。

(二)合作探究

1、学生读文章,分别用一个词概括一下丑小鸭在成长期(丑小鸭)与成熟期(白天鹅)的性格特点。

成长期:自卑、懦弱、窝囊、坚强……

成熟期:善良、谦虚、真诚……

2、划出你对丑小鸭性格评价的文字依据。

3、筛选出一组最恰当的词语。

自卑――谦虚

4、抓住关键语句或词语美读,体会丑小鸭在两个时期的不同心情。如第二段的“他觉得非常悲哀,因为自己长得那么丑陋,而且成了全体鸡鸭嘲笑的对象”

师:换成第一人称,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说说这句话;

师:“你”为何悲哀?

师:评价美与丑,总有一个参照物的,“你”把自己跟谁比觉得丑?要是你身边都是小天鹅你还会觉得丑吗?为什么?“你”此时的心情怎样?

由以上问题学生讨论出文章的主旨,教师小结:身处的环境固然对自己影响较大,但快乐与否的根本问题是――能否正确地认识自我。(板书: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很重要,接下来让学生阅读《认识你自己》,学生思考“我是谁、我怎样”的问题,简单交流一下。

5、找出其他表现丑小鸭自卑的句子或词语,进行赏析。

师小结:如果不是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把头低低的垂到水面上),他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是一只美天鹅,永远只会活在自卑的世界里。看来自卑是我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啊!不自卑就是要自信,可过于自信就是自负,看看成熟的白天鹅吧,他怎样教诲我们。(板书:不自卑、不骄傲)

6、如果你就是那只白天鹅,你在回忆自己丑小鸭时期时,你会有怎样的感慨?

(三)延伸拓展

1、用一句名言或精辟的话把丑小鸭变成天鹅的过程的感受表达出来。(谈启示)

生:逆境更能出人才;

爱拼才会赢;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分别讨论其概括是否恰当?

2、迁移阅读:《动物学校》、《老鹰和小鸡》、《寻找内心的奇迹》

学生读后感

3、总结(认识自我名言小结)

师结束语:最后就让我以希腊神托所上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人啊,认识你自己”不自卑、不自负,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正确认识自我,走好人生第一步吧!

(四)、板书设计:

丑小鸭 → 白天鹅

(认识自我,不自卑,不骄傲)

平凡 → 成功

小学语文说课稿篇三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在这一节课中,郭老师执教时最大的特点是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中:

1、媒体激趣,触发语感。叶老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课堂伊始,郭教师在板书课题后,伴随着美妙的旋律,出示了一组静态的荷花图片及动态的池塘荷色,并引导学生或词或句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既迅速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又激起了他们亲近文本的欲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让学生快速地进入课堂教学中来。

2、充分诵读,领悟语感。叶圣陶先生一向重视语文中的美读,他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依我的理解,美读就是读者将作者文中当时的情感还原出来。要到位地还原,就要读者沉入文中,体会文意,与作者的心灵相通。郭老师的课中,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字嚼句,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习,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运用个别读、集体读、想象读、配乐读等形式,实现了预定的训练目的。在课堂上,通过多层次、多坡度的多元诵读,以及通过对重点词语的解读,还原了语言形象,又通过教师适时的点拨,让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反馈了出来。

3、多元解读,积淀语感。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作出多元的解读。

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指名读说)

生1: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师:你们从这个句子听出了什么?

生2: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

师:“冒”字还可以其它字吗?

生:(长、钻、伸、露、探、冲……)

师:体会一下,怎么样的长叫“冒”?

生:(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

教师在处理“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句子上,应该是相当自然,引导得水到渠成的。而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是非常出色的。听课过程中,我感觉到孩子们已经逐步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他们对词句的品读和感悟有一定的深度,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尤其是对“挨挨挤挤”、“冒”等词的体会,让课堂实现了真正的“对话”。并且,学生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充分地表现出来,使得课堂里时时出现精彩的诵读声,,给课堂带来了生机。

小学语文说课稿篇四

尊敬各位领导,老师:

《所见》是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屋》里的一首古诗。这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描述了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着歌儿,忽然又不唱了的一刹那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热爱乡村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诗4行展现了两幅图画。第一句话体现《牧童行歌图》,第二句话体现《牧童捕蝉图》。全诗的最大特色是:对仗工整,有声有色、情景交融、由远及近、动静结合。本课文配有一幅插图,但画面上没有画出后两句诗句的画面。因此,在教学时,教师有有必要另外再出示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图画。

三年级学生的的朗读水平不高,理解能力有限,对古诗还生疏,学生的情感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要让学生说出诗中描写的情景,一定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才能实现。所以我把引导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作为本诗教学的重点,把学生引入诗人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从古诗中所感受到的情景定为本诗教学的难点。

i、理解诗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中描写的情景。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并根据古诗展开联想,编写一篇小短文。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的兴趣。

l、直观教学法: 2. 图文结合法: 3. 质疑法:4.以读代讲法: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无意注意和形象思维占很大的优势,因此本课教学目标充分运用了先进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新颖的形式,精彩的画面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消解学生观察体验、抽象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障碍,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教学中我图文对照,让图中的情境美和文中的语言美统一再现,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觉得自己仿佛身临其境。

1、看图听音乐,领会诗意

在导入环节我设计了优美的音乐,教室班画两幅图。为了引导学生埋解古诗中前两句的意思,在学生朗读完古诗之后,我用多媒体展示《牧童行歌图》,接着提问: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幅画,上面都画有什么?你们都听到了什么?他唱的歌怎样?他此时的心情如何?假如你是牧童的话,你会有怎样的心情?通过这一连串的问题,让他们展开想象,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口语能力。使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诗中,同时随机埋解"牧童、振、林樾"等词,口说这两句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然后板书这两句诗句,接着范读,小组读、个别读、全体读。从中理解诗意,培养语感,提高朗读能力。

2、图音并茂,激发兴趣 我又用多媒体展示鸣蝉,你们听到什么叫声?相机理解“欲、捕、鸣、”的意思,口头说出“意欲捕鸣蝉”之意。为了再引导学生口头说出最后一句诗句的意思,我又设置了这样的提问:你们还听到牧童的歌声吗?这时他的表情、动作怎样?相机理解“忽然、立”。要是你们在场的话,会怎么做?让学生再次展开想象的翅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反复吟诵,体会意境 古诗有它独具的音乐美、节奏美;成功的朗读就是用有声的语言再现诗的意境。我先要学生听录音朗读古诗两遍,让学生学习专家的朗读技巧自由放声地朗读,鼓励学生主动起来朗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朗读。好的给予肯定、表扬,促进他们的上进心,加强他们的荣誉感。让个别学生扮演诗人配乐吟诵全诗,最后全体朗读,把诗人的情感读出来。从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受到大自然的陶冶。

4、古诗联想,开阔阅读 通过让学生从已知的古诗中找出和本文表达的情景相近的古诗,让学生充分理解和体会本诗所表达的意境,更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5、拓展思维,语言训练 流畅而有层次的语言表达是语文的训练的重点。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体会和理解古诗所表达的内含,加以丰富的联想,最终目的是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

朗读是语文课不变的主题。书读千遍,其意自见。因此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初读--品读--悟读--精读--美读-赏读”这样教学的主线。让学生从读中品悟;在品悟中读出精彩;在精彩的朗读中读出古诗的美;在理解古诗美的基础上去欣赏古诗、品味古诗,从而发现生活中的美、感悟生活中的美、享受生活中的美,进而为生活创造美!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课前我准备了优美的音乐、色彩鲜明的图片以及生动flash动画,目的是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共同完成板画也让学生深入感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美;引导学生通过对字的探究和词的挖掘充分感受古诗的文字美和语言美;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美;配乐朗读让学生带着古诗走入意境,感受音乐来理解古诗的内涵,体会古诗的音乐美;flash动画的播放,使学生一下子走进古诗,仿佛自己就是那个了可爱的小牧童......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为了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在课结尾处我设计了扩展阅读,让学生相互交流体会古诗的“美”。谢谢大家!

小学语文说课稿篇五

《白鹅》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体会动物的有趣、可爱,感受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保护动物,跟动物交朋友。并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领悟学习方法,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我通过引导学生读句子,划句子、朗读重点语句,并自制直观形象的课件,搜索各类教育资源提供的材料,加深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和感悟,以达到解决这一重点的目的。

本课的难点是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解决这一难点我利用课文优美的语句,及制作非常生动直观的课件,并搜索能利用的教育资源,向学生提供展示作者写这鹅是为了表达自己喜爱的思想感情。

上这节课之前,我精心地备课,查阅了许多教育资源网站,找了许多的有利于本课教学的远程教育视频资源,利用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设备。通过多媒体的声,形、影像的播放,给学生最直观的展示,让学生对未见过,未体验过的事物有直接感观。如:在教学鹅的叫声这段,为了让学生对鹅有直接认识,我四处搜索网站,终于找到了视频资源优酷网的鹅的叫声,鹅追咬人的网页。我把这些网页链接到课件中,并播放视频资源,让学生从屏幕上直接感受到鹅的高傲,鹅的凶猛尽职,从而理解了课文内容。再如:为了区别鹅和鸭的步态,我也在网络上搜索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找到了经济网有关鸭和鹅的步态视频资源。特别是"净角"这一词语是学生平时根本了解不到和想象不到的名称,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词语,我在网络上下载了一些净角的图片和京剧《打龙袍》,播放给学生看,不仅让学生耳闻目睹了京剧的风采,还很直观地把鹅和净角联系起来,解决了这段教学的难点,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总之,在这堂课中,我合理地运用了多媒体和远程教育网络资源,使整个教学达到了直观、形象、便捷、科学、高效的课堂效果。

1、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节课我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我尽量启发学生、跟学生谈话,鼓励学生大胆表演和利用课件的教学方法来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2、学法指导:《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篇文章语言风趣幽默,词语丰富、精彩。在整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合作表演等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教给学生归纳学习的方法,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1、谈话揭题,引入本课

在这一环节,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谈谈对鹅的认识,再从旧知识入手,背诵古诗《咏鹅》,引出新课,让学生有个知识的迁移过程。

2、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这一环节我布置学生自由读书,在读书前,出示读书要求,使学生养成带着问题学习的习惯。反馈中我设计了字、词、句的检查,由易到难,逐步上升。重视对学生字、词、句的掌握,同时检查学生自学预习情况,并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对课文有个感知。

3、品读课文1~4自然段,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在这环节中,我让学生多读课文,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让学生自己发现文章所写的白鹅的特点。能在自读中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同时让学生懂得过渡段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学习3、4两自然段时,我先指导学生学习第3自然段,然后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第4自然段。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了让学生想像说话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为了让学生理解净角出场进一步理解鹅的步调傲慢,我给学生播放净角出场的视频,不仅让学生耳闻目睹了京剧的风采,还很直观地把鹅和净角联系起来,解决了这段教学的难点,除此之外我还鼓励学生大胆表演,模仿鸭和鹅的步态,让学生从表演中感受鹅的高傲,从而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注重朗读指导,借助朗读,让学生从读的过程中感受课文内容,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我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句段,培养学生随时积累,多背、多抄、多积累的习惯。并布置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喜爱的动物,为后面的习作作准备。

13 白 鹅

姿态:伸长头颈 左顾右盼

高傲 叫声:严肃郑重 厉声呵斥

步态:步调从容 大模大样

吃相:三眼一板 一丝不苟

根据课文的结构及内容,我设计简洁性概括性的板书,既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又让人一目了然,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小学语文说课稿篇六

《假如》是一首儿童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诗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儿童一颗愽大而纯真的心,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好教材。

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一基本理念,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学生疑难处适当点拨,从而突破重难点。

1、认识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1、认识9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朗读感悟,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通过回忆故事引入,导入课题,再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同桌互助,合作学习,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学生学会了生字词语后,再读诗歌,边读边想:小诗人给谁画了些什么?初步感知诗歌的大致内容,接下来,再分节学习诗歌,通过看图,想象,朗读,感悟诗歌的情感,在学习第三小节时,通过观察图片,展开想象,根据课件提示回答,西西没有一双好腿,他不能,非常。和有了一双好腿,西西可以,他是多么。进行对比,再通过朗读,让学生感悟,西西没有一双好腿,是多么的伤心,有了一双好腿,又是多么的开心。从而感受到小诗人关爱他人的善良的心。最后进行总结,升华情感:虽然我们没有马良那样的神笔,但是我们都有助人为乐的善良的心,有关心他人的美好愿望,我们相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最后以欣赏歌曲结束教学。

回顾本节课教学,按照我设计的环节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背诵课文,通过学习,激发了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但是,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时间没有安排好,前面在导入和识字教学上花费时间过多,导致后面的朗读感悟,情感体验这一环节时间太紧,不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小作者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在让学生仿写诗歌时,没有给他们充裕的时间发言。还有,课堂生成没有有机进行引导。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力争取得进步。

小学语文说课稿篇七

1.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要突出词句理解、文意把握、内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学。

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岁时所作。诗不长,仅三节。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为:认知目标: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进行语言积累;

能力目标: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教学难点: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教学活动过程

1、搜集整理何其芳的相关知识。

何其芳:(1912——1977)现代诗人、评论家,生于重庆万县(现重庆万州)原名何永芳,主要诗集有《预言》《夜歌》《夜歌和白天的歌》。

2、仔细观察自己身边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3、作者写秋天,主要描写了哪几幅画面?写出了秋天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一)引秋

教师学生们展示秋天的风景图片,请学生说说看了图片,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由此创设情景导入。(出示课题)

(二)诵秋

1、初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

2、教师范读,学生划出朗读节奏、分辨朗读语气、语调。

3、学生自读与赛读,并在学生中互评,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

4、请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诗节朗读,也可找出你认为诗中用得好的词语,做适当的批注,并与同学交流。教师也可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词语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加以引导。

(三)品秋

在此环节中,学生组成小组,主要围绕教师给出的三个问题讨论、质疑,探究全诗。

①找出每节诗的点睛之句。

②诗中刻画了几幅图景,请分别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板书。)

③这首诗创造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归结出诗文的特点并板书出来。)

学生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展开想象的翅膀,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并把它描绘出来。

(四)写秋

1、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小诗或画一幅画。并给大家展示出来。

2、请同学们一起歌唱秋天(试背)

小学语文说课稿篇八

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的第21课《师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

《师说》是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论说文。文中韩愈批评了“耻学于师”的士大夫,提出以“道”,即以儒家思想为师。表现了他不顾流俗,锐意改革世风的进取精神。现依据教学大纲、考纲、教材、学情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制定及教学程序的设计等方面作如下说明。

(一)关于大纲

《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能诵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的用法;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二)关于考纲

据《大纲》要求,高考《考试说明》对古文阅读作了三个递进层次要求:

①理解(能力层级b级):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②分析综合(能力层级c级):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概括中心;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③鉴赏评价(能力层级e级):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关于教材

新教材在文言文教材的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一轻”倾向。“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一轻”是指轻篇章的琐屑分析。这一倾向从新教材的练习设计上可明显看出来。我个人认为文言文教学应体现这种倾向,多诵读、多积累,培养语感,避免大量无效的分析。

(四)关于学情

高一(9)、(10)两班均为实验班,语文基础较扎实。经过初中和高一上学期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一些难点待突破。如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

针对以上的分析情况,《师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学法、教法和教学程序确定如下。

(一)知识目标

①掌握、积累实词“师”“传”“从”“道”、虚词“之”“其”“而”“乎”“所以”的意义和用法。(重点)

②区别古今异义词语,把握文言特殊句式。

(二)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有感情地、用多种语气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难点)

②培养学生自读注释、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重点)

(三)德育目标

①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战的精神和勇气。

②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一)学法

①诵读法

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诵读法成功的关键是要读出声音的各种形态,如节奏、语调、语气等,只有这样,才能听到“古人”的心声,才能触摸到言语主体的情味。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有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老师应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察语气,逐步读出“情味”来,揣摩文意。因此,范读、多读尤为重要。

②圈点法

使用各种圈点勾画符号阅读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唐彪曾说:“凡书文有圈点,则读者易于领会,而句读无讹。”我从两方面指导:一是指导使用圈点勾画符号,二是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适当作一些批注。

③提问法

这是打破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读、自解等方式解读课文,学会向老师质疑。

④练习法

这是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关键在一个“精”字。“练”不求“多”,,应求“精”,要用最少的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也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我设计了一套课堂巩固练习,重点巩固课文重要词语,当堂“消化”。

(三)教法

①点拨法

所谓“点”就是点击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此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我主要点拨的是在不同的句子中怎样准确理解一词多义的几种方法,通过比较,温故知新,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②归纳法

从高一上学期开始,我一直指导学生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系统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这样既便于记忆,又便于运用。例如《师说》第一课时讲解重要实、虚词,我主要运用归纳法,归纳“传”“师”“道”等实词义项及“之”“其”“所以”等虚词用法。

(一)总体设计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教学整体思路:通过诵读把握全文;通过质疑师生互动;通过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通过精练巩固知识,强化记忆。在这个思路指导下,《师说》一文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诵读,理清思路,积累实虚词;第二课时主要是诵读,归纳实、虚词,分析论证结构。

(二)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及解题(2分钟)

学生齐读注释①;补充作者相关内容及文学常识(屏幕展示)

2、整体把握(共21分钟)

教师配乐示范朗诵(4分钟)

②难读、异读字读音点拨指正(屏幕展示)(1分钟)

教师诵读指导(2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4分钟)

⑤个别学生示范朗读(4分钟)

⑥齐读(4分钟)

⑦理清全文思路(板书)(2分钟)

3、着重分析第一段(共13分钟)

①一学生示范朗读,其余学生看注释疏通文意(2分钟)

学生质疑,教师点拔,师生互动(6分钟)

③师生归纳重点词语、句式(3分钟)

学生试背诵第一段(2分钟)

4、课内巩固练习(共4分钟)

出题(屏幕展示)

5、布置作业

板书是一堂课的精华所在。我设计的板书如下:

师说韩愈

为师作用:“传道受业解惑”

一段从师必要:“不从师,惑终不解”

择师标准:“无贵贱、无长少,道所存,师所存”

古之圣人——今之众人

二段对其子——于其身批判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

医、师、工——士大夫“智不能及”

三段:师生,师道关系

四段:写作缘由

高中语文说课稿《师说》

小学语文说课稿篇九

《雾凇》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9课。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景象,并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全文共3个自然段,结构清晰。第一自然段讲在三九严寒之际,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出现了雾凇奇观。第二自然段交代了雾凇形成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雾凇奇景,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由衷地赞叹。

本课安排三课时,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第一教时中,我以指导学生读通课文,感知了课文大意,所以第二教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雾凇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生借助网络浏览信息,进行交流,不断溶入自己的思想观念,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通过朗读来了解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首先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然后请他们到教师制作的网页上进行新的学习探究。这一环节主要是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氛围,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为深入学文提供了更多的感性知识,降低了学生理解文本的难度。

2、细读品位,整体感悟

课文共三个自然段,但都是重点段,需要细读。这时要注意指导学生抓关键词语,通过反复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明白雾凇形成的原因,在读中体会雾凇的美,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心里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①打破文章结构,学习第一、第三自然段,体会雾凇的美。一、三自然段分别写了阳光照耀下和清晨的雾凇的美景。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快速默读找出表现雾凇美的句子。接着通过范读或指读的方式说说应该抓那些关键词读好这句话。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启发学生:为什么会有雾凇这个奇观的?从而过渡到下文的教学。

学生质疑,自主学习第二自然段。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找出概括雾凇形成原因的句子。接着让学生围绕句子,提出疑问:

a、严寒季节具体指什么时候?

b、雾气是从哪里来的?

c、雾气遇冷以后会有什么变化?

d、雾气怎样凝结成雾凇?

e、饱和的雾气指的是什么?

然后组织学生根据兴趣选择问题并组成学习小组讨论解答。最后交流过程中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感悟语言就水到渠成了。

3、网上活动,拓宽认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因特网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精彩,你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想要的信息。关于雾凇还有很多的知识有待我们去探究,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来拓宽对雾凇的认识。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带领学生由“小教材”(课文文本)走向“大教材”。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宽了学生的认知,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网络教学以超媒体的方式组织学习内容,整合多学科知识,通过灵活的导航机制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在十分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自主地发现、探究,通过合作交流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小学语文说课稿篇十

这篇讲读课文是一则寓言,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的故事。说明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正确,是不对的。根据课文内容,说教法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联系插图,查阅字典,理解生字。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猜猜生字的意思。如“观”“答”“别”“弄”等字可用此种方法;再看插图理解,例如“观”(看的意思),图中指谁坐在井底观天?(青蛙)又如“沿”,可以通过插图“井沿”理解。最后用检验字义。

识字是理解课文的基础,理解字义是识字的关键。通过“联系上下文猜义-看图解义-证义”是理解字义的一种好方法。

2.初读课文,观察插图,理解内容。让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再让学生认真观察两幅插图,说出图意:(1)小鸟站在井沿上,望着井底。(2)小鸟和青蛙在谈话。最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回答:小鸟和青蛙在说些什么?

“轻声读课文”,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观察插图”,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读回答”,这是第二次的读,既理解内容,又能概括主要内容。

3.角色朗读,辨别是非,揭示寓意。这篇寓言以话为主,引导学生同桌和分组分角色有表情朗读,注意标点符号的语气。再让学生讨论“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为了“天的大和小”)它俩谁说得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小鸟说的对,从“飞了一百多里”看出;青蛙不对,从“天不过井口那么大”看出)然后讨论:青蛙错在哪里?(错在它生活在井底,看到的地方很小(有限),人家告诉它,它听不进去(很固执),坚持自己的错误看法)最后讨论:你读了这篇寓言想到什么?(有的人明明自己所见有限,还以为自己是对的(所见很广),这是不对的)可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通过分角色朗读,可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由浅入深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辨别是非,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话揭示寓意,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

从识字、朗读、理解到揭示寓意,都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提高了教学效益。

小学语文说课稿篇十一

本课设计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入境,通过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本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碧玉妆成一树高”写柳树的全貌,突出了柳树绿的特点。柳树枝叶翠绿,好像是用碧玉装扮起来一样。“万条垂下绿丝绦”写柳枝,突出了它们柔美而细长的特点。无数柳条如同一根根柔软的丝带,纷纷下垂。“不知细叶谁裁出”,写柳叶,突出它们细巧的特点。“谁裁出”是诗人对柳叶发出的赞叹。那一片片细小精致的新叶,是哪个心灵手巧的人剪裁出来的呢?“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对上一句的回答。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像剪刀一样,把这细巧的叶子裁剪出来的。这一问一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使我们感到强烈的春天气息,抒发了作者赞美柳树、讴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启发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谈春天的景色)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学习的《咏柳》,就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通过描写柳树来赞美春天的诗。

2、解题:“咏”,歌颂、赞美。咏柳,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1、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2、自己试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每句话读通顺。

3、指导读课文,把课文读流畅。

1、自读诗歌前两行,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同学间互相解答,教师随机点拨,理解重点词语:碧玉、妆、万条、丝绦等。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说说诗的大意。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2、同样方法,使学生理解第三四行的重点词语,了解诗句的意思。

3、把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看着插图了解全诗描写的内容。

1、指名读,评议指导;教师范读,学生仿读。使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读出韵脚,读出感情。

2、看图练习背诵,好像是面对真实的情景作诗。可指名到讲台上看图背诵。

春天是美丽的,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有无数的人描写春天,赞美春天。这些人中有画家,音乐家,诗人等。大家回到家后收集一下有关的资料,当然也可以把你对春天的看法收集进去。我们来开展一次“春天”展示会。

小学语文说课稿篇十二

《景阳冈》一文改编自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水浒传》第23回。课文记叙了武松趁着酒性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经过。赞扬了武松豪爽倔强、沉着机智和英勇无畏的性格。教材可分为“喝酒”、“上冈”、“打虎”、“下冈”四部分。

纵观全文,我发现有如下特点:

1、全文篇幅较长,适合学生进行快速默读训练,这也是12册第6单元的训练重点。

2、本文生字和难读字较多,在布置预学作业时,重点是鼓励学生多花时间掌握生字新词。

3、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学生日常阅读中较少出现的文言词汇,很多字词的古今意义相差较大,在理解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只有在扎实理解这些词汇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理解课文。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把对文言词汇的理解作为第一课时的学习重点之一。

4、教材在具体描写人物时,突出了武松的语言和动作。特别是描写“打虎”一章时突出了武松的动作描写,而在“喝酒”一章中则强调了人物的对话。分析武松与店家的对话,主要围绕“喝酒”与“老虎”展开:前一部分突出了武松的豪爽倔强,后一部分反应了武松的英勇无畏。在第一课时的阅读指导中,应紧紧抓住人物的对话,指导学生通过读懂人物语言来概括分析人物个性品质,我个人认为这也是第一课时的另一训练重点。 解读完文本,我确定本课:

1、知识与技能: 学会部分字词;注意部分文言词汇在课文中的意思;会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并用简洁的词语概括段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快速默读课文的训练,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来体会武松鲜明的个性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英雄、研读名著的热情。

1、快速默读课文,在理解文言词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段落。

2、通过个性化的朗读体验,抓住人物语言描写,感悟武松个性特征。

抓住人物语言描写,感受武松个性品质。

1、利用课前谈话的时间,师生同唱《好汉歌》,再由歌曲的背景知识引出英雄人物乃至主人公武松,最后导入课题,鼓励学生走进英雄、学习英雄,打败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目的在于创设一种适合本课的情感氛围,拉进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主人公时空与心理距离。

2、谈谈“字正腔圆”与“博古通今”两个环节: 说真话,我自己也感觉这两个环节放在课堂里作秀的成分更大一点。但在这些不能不放,又不能多花时间的环节中,我还是花了点心思的:本课生字新词数量多,难度大,我就尝试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来分解学生学习的压力。学生能自学的,让他们自己预习的时候去搞定,有一定难度或者本课必须要涉及的字词就花点时间一起搞定,对理解1-4小结作用不大或者难度特别大的字词就放在下节课再去搞定。本文中出现的文言词汇对学生来讲无疑是学理解课文的第一只“拦路虎” 对于这些词语,如果想通过口头释意,有板有眼,唯恐丢字漏字,挂一漏万,则会显得“吃力不讨好。”我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应是引导学生读懂前后句子,挖掘语句间的关系,从而理解词语。为此我就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难度的5个词鼓励学生自己通过快速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自己去读懂,更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尽量多的找到并读懂更多的文言词汇。

3、我个人认为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全文脉络是第一课时必要更是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但考虑到本文篇幅过长,学生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与分清事情发展顺序方面存在着的客观难度,于是便有了“长话短说”的环节设计。力求通过“阶梯形”的环节设计,帮助学生减少训练难度,逐步降低坡度,循序渐进地完成概括训练。我觉得这个环节还是比较成功的。本来我还安排了“实话实说”的环节目的是想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对武松的形象有一个浅显的认识,然后再鼓励学生研读文本,丰满人物形象,但由于时间关系只能略去。

4、接下来谈谈“快速默读训练”,因为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应该说这个训练出现得最频繁,但也是最没有实际效果。因为我既没有具体指导学生怎样才能“一目十行”,也没有花时间让学生去操作,我只能检讨说是又一场秀罢了。

5、不知道通过听课,张老师和在座各位能否从具体教学过程中看出我在设计上力求凸显的一条主线:那就是重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抓住人物语言描写,感受人物个性品质的方法。为了体现这个语感训练,我设计了以下几种方式:

⑴ 改:在1~3小节得阅读指导中,为了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磁场,使学生主动地读、专注地读、兴味盎然地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我根据自己的对教材与人物的理解,大胆的对教材进行“二次处理”,为学生如何实现个性朗读与个性理解作出了明确的示范,并大胆鼓励学生也可以像老师一样大胆地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朗读课文,更加生动的个性化的去理解人物性格特征。

⑵ 删:在第四小节得阅读指导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删除旁白,利用同桌表演读得方式,既节约了时间,又让学生直面人物对话,帮助学生更快更直接的走进人物,感悟其个性特征。

反观这两个细节,确实也起到了“一箭多雕”的作用:我们学校有一位老师曾这样评价这两个环节:

一是采用形象生动的形式理解词语与课文内容,使课堂更有生机。

二是在个性朗读的过程中更加清晰的感悟人物所表现出的个性特征,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是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该动口时就动口,个人素质展示不露痕迹,恰当好处。

四是为学生学习下文指明了一条学习的“捷径”,更为学生拓展了学习类似文章的思路与方法。

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教材进行个性化处理之前,必须考虑到处理的必要性,同时应该遵循整体把握、细节体现的原则。否则很可能弄巧成拙,变成教师的表演秀就得不偿失。

⑶ 引:引导学生探讨武松有没有必要怀疑店家的好意,他不是胆小鬼等问题帮助学生更加明确武松个性特征。

⑷ 补:就是补进“野炊”的话题,有老师或许会认为是“画蛇添足”的败笔,但我在设计时确实想把此环节搞成“画龙点睛”的。因为我一直认为,学生的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的源头。只有联系生活学习语文,联系实际巩固学法,才能既“导流”,又“开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更有利于学以致用。

⑸ 埋:就是从课堂的第一分钟起就有意识地埋下伏笔,特别注意用尽量个性化地语言来与学生交流,让他们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我把自己的本堂课的教学语言当成了某种教学资源,既激发学生的热情与活力,又让学生通过我的语言潜移默化地感悟到我的教学风格乃至个性特征,这样一来,回答我后面的问题就水到渠成了。其实这也应该算是一种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训练。有些学生能说出我幽默风趣的个性,但讲不出为什么,我反而觉得很正常,因为语文很多时候仅仅是种感觉而已。 结合本课教学,谈几点自己的困惑,希望张老师和大家能引领我早日走出困境:

1、有些课文,六年级的课堂效果还不如五年级,除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原因之外,我们的语文教学,我们的语文教师是否也应该从自身角度开始反思:一年时间,我们学生到底能内化多少语文知识与能力?有哪些学习能力在渐渐退化?又有哪些学习习惯在逐步恶化?

2、为什么每次上公开课有都会有时间不够用的担忧?

3、又没有克服我课堂语言烦琐的好方法?

4、怎样让我的语文课真正姓“语”名“文”?

5、如何有效地指导、监督、反馈学生的合作学习与探究性学习? 讲完了我的困惑,预示着张老师精彩点评与讲座的开始,我也希望在座各位同行能与张老师或者我们两个任课教师随时互动起来,我相信这样的方式会使你我得到更多!

谢谢大家!

小学语文说课稿篇十三

《燕子》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课文的作者是现代作家郑振铎先生。《燕子》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状物散文,主要描绘了春天里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飞翔、在电线上停歇的画面,给春天带来了许多生机。

课文内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写燕子的外形特点(描绘外形美)。第二部分写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生趣(写出了春天的美)。第三部分写燕子飞行时的情景(写出了动态美)。第四部分写燕子停歇时的特点(这是静态美)。

文章的篇幅短小、条理性强、语句优美,作者的观察细致入微,表现了燕子

的可爱,春天的美丽,既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训练的好文章,也是本单元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的好材料,又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素材。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训练重点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按新课标要求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俊俏、聚拢、增添、倦了、音符”等词语。

(2)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描写事物的能力。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文的题目是燕子,因此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是文章的重点,同时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以及小学生认识分析事物的特点学会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也是本课的重点。而理解课文两个重点句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和“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可音符”是本课的难点。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宜将情教学

法贯穿教学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完成本课教学。

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

法,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写一写等方法学习本课。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本课安排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深入探究,质疑解疑。

第二课时:探究第二、三、四自然段;质疑问难,总结全文;拓展延伸,自由创作。

由学会听儿歌《小燕子》引入课题,这样的导入既触动了儿童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增强趣味性,同时让学生齐唱便无形中让学生对歌词中的“燕子”、“春天”有了熟悉的感觉同时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一调动就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1)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通过读课文能为识字教学创设语言环境,为感情朗读打基础,为理解句子做铺垫。

(2)给课文每个自然段概括段意,并归纳主要内容。

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就为下面深入研究课文作好铺垫,也能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1)细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课文从那几方面描写了燕子的外形美?表现

了燕子怎样的特点?再出示燕子的投影片让学生观察,小组内讨论交流。

板书:

羽毛——乌黑发亮 翅膀——俊俏轻快 尾巴——尖刀似的

(总的特点:活泼可爱)

利用形象的教学手段可弥补语言文字不足,充分发挥教学直观性的特点,也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观察能力。

(2)“凑”字是什么意思?(几方面合起来)

教师提供媒体演示,帮助学生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及理解“凑”字的意思,点击电脑课件,与学生一起边叙述燕子的外形,边演示“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使羽毛闪动),“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使翅膀闪动),“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尾巴闪动)这几部分合起来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一个“凑”字就使文章顿显生动,可爱的小燕子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跃然于纸上。

(3)指导并背诵第一自然段(读出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抓住了那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

词语。

(2)理解“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教师边板书边帮助学生理解本段内容,板书的外形犹如一朵鲜花,体现了一种美感,有助于学生体会春天的美,并利用板书展示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赶集”和“聚拢”这两个词。

(3)欣赏教学光盘中本段描绘的花红柳绿、莺歌燕舞、春意盎然的初春美景,

再次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美的情感。

(4)指导感情朗读

(1)运用“读——划——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感受燕子飞行时的特点。

(2)投影出示练习题

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 ),唧唧的叫着,有的( )过湖面,尾尖偶尔( )一下水面。

①按课文内容说一说

②展开合理想象,想一想鸟儿具体的“掠”“沾”的姿势和叫声。

这一练习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把学生放飞到想象的自由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语言文字训练与思维同步发展的效果。

(3)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上——下)

(4)指导背诵,强化记忆。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词、句。

(2)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

辨析“几痕”和“几根”

教师在黑板上画两组线,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在两组线上分别添上几笔,利用板书进行巧妙的点拨,胜似讲解,形象直观,使学生一目了然。

(3)以读代讲理解最后一句话表达的思想感情。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鼓励学生勤发问多发问,有利于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边读边想,不懂就问的习惯。

学生根据板书总结全文,可促进学生对全篇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提纲挈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在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可使学生的思维再次受到熏陶,感情得到升华。

小学语文说课稿篇十四

说课是授课教师在独立备课基础上系统地谈自己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观潮说课稿,欢迎阅读参考,希望您喜欢。

《观潮》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要求:多诵读,读出感情,读中进入情境,在读中浮现画面,根据课文特点,继续练习了解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对于课文中的的重点词句,多读多想,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这篇课文是第六单元的略读课文,描写了大自然的奇观钱塘江大潮,作者通过手中的生花妙笔,描写了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的气势,不需要亲眼所见,读着这些清新激昂的文字。一股豪迈之情油然而生,让人不禁赞叹: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表现力。

作者先用一句话总起: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接着写了潮来之前在江边的等待,通过对江边、江上景色的描述,表现了观潮人盼潮来时的望眼欲穿和翘首期盼。接着用细腻的笔法表现了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色。通过看潮势,听潮声,眼观其排山倒海的巨浪,耳听其震耳欲聋的呼声,胸中激情回荡,最后是潮头过后的余波,尽管潮头已去,但仍感力不减。

经历过与钱塘江大潮的亲密接触,我们惊呼:好一个天下奇观,好一篇写景美文。

阅读教学,读占鳌头。以读为生线,是我在这节课中准备采用策略。如果讲授这篇课文,我会采用五读法,这是我经过实践和提炼得出的一种阅读教学方法。

五读法操作规程及其解读:

1.默读,了解大意。齐读课题之后,你能围绕课题提出哪些疑问。带头这些疑问来默读课文,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培养生动学习的能力。

2.寻读,发掘内涵。学生对哪些内容印象深刻,最喜欢哪些段落或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提倡有个性化的读书新体验。

3.朗读,读出特色,分层推进指导朗读,先指导学生把字音读准,再练习读熟练,读出感情,加上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课文中不同的内容采取适当的形式,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指各读,分组读,赛读,配乐读,男女生交替读,全班齐到等形式都可以尝试。

4.诵读,当堂积累。语文教学应重视语言的积累,尢其是小学生在现有认知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多读多背优秀课文,背诵重要段落,培养语感,在抑扬顿挫,形式多样的诵读训练中培养他对语言文字的热爱。

5.默读,回归整体。与课文激情对话后,静下心来梳理一下文章的脉络,留给他们品味的时间和空间,做到动静相宜,张弛有度。

课前谈话:老师很喜欢旅游,也很喜欢听你们说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你能把自己到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景点跟老师说说吗?学生各抒己见,点燃他们的激情。

一、揭题导入。

齐读课题(指导读出雄壮的气势),面对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二、初步感知,大潮之奇。

1.头疑问默读。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三、深入须司,大潮之奇。

1.课文哪些段落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找出来读一读(估计绝大数同学选择要求背诵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2.有针对性,分层推进指导朗读。

多种形式相结合,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3.当堂背诵积累。

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感受书声朗朗,接受人文熏陶。

四、心潮澎湃,倾情对话。

默读课文一遍后静下心来思考:你想对钱塘江大潮说些什么?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写诗赞美,当堂朗诵,夸一夸我们的钱塘江大潮,快板,顺口溜等,或者用一个词语表达心里的感受。在经历过祖国语言文字的洗礼后,想必他们是有话可说,情真意切。

五、语言积累,妙词佳句。

摘录优美词语和句子,打下扎实的语文功底。

六、课外拓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把你心中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工整地抄写在《心语录》

2.用上你学过的妙词佳句,用上你掌握的写景妙法,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处景点写下来,一定要表现出特点。

标签:2023年 小学 学语 文说 课稿 十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