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文档网综合范文其他范文内容页

2024年大学生就业难解决措施和建议五篇(优质)

2024-02-24其他范文下载文档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范文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学生就业难解决措施和建议篇一

一、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高校扩招影响

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80万,4年内增加了223万。仅就广东省而言,2004年高校毕业生为13.2万人,2005年为16.5万人,今年广东省内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首次突破20万人,加上来广东“淘金”的外省院校毕业生,预计今年在省内求职谋业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超过30万人。

再来看全国学生待业的人数:2001年34万学生待业,2002年37万,2003年52万,2004年69万,2005年达到79万,今年还是一个不容乐观的未知数。

2、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3、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学生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4、高校专业设置错位

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5、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 1

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6、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06年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而不少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戒备心理。

7、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8、市场对白领需求不足

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这是中国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而且还将因此降低学生的谈判地位,引发其他严重问题。

9、文科教育质量低下

由于教学内容,几乎不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现实,学生经过大学数年的学习之后,对于现实社会的状况仍然是十分隔膜,这也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大学扩招过程中间,教师的知识结构仍然是非常陈旧,授课内容政治化空洞化。

10、学生就业观念不正确

目前学生就业观念还有待改变,大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先工作、后择业的就业观念,并且待业的学生没有及时到户籍所在地办理失业登记,使得相关机构无法对其进行必要的职业、创业培训。

二、解决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建议

(一)发展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要努力推动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大力加快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以提供更多的高学历人才就业岗位。为什么欧美国家学生就业比例高得多,学生就业问题没有中国这么突出?就因为欧美国家的经济已发展到以高端经济、知识密集型产业结构为主的高级阶段,金融行业、软件行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需要高素质人才的产业比较发达,而传统的制造行业等低端产业结构大批向亚洲等地区转移。所以欧美国家对高端岗位的需求会比较多,在就业市场所占比重较大,因而能吸纳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

(二)尽快立法,使就业市场走向规范化

加强学生就业市场的法律法规建设,要建立和健全毕业生就业市场运行规则,规范市场行为。尽快建立和实施《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条例》,规定就业市场开设的条件、程序,制定出全国统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管理办法。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监督和管理,维护市场秩序,反对不正当竞争,遏止“权力就业”,制止欺诈行为,保证毕业生就业市场正常运行。尽快制定毕业生就业市场交易规则,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主体行为,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介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法规和政策。建立和完善举办毕业生交流大会的审批制度,明确举办毕业生交流大会的条件和审批程序,提高交流会的实际效果;加强毕业生招聘的管理,对招聘单位进行资格认定,明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法律地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制止乱招、滥聘、乱收费、性别歧视和毕业生随意违约等违反政策规定行为,建立良好的市场运行秩序,明确供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严格执行《高等教育法》、《劳动法》、《合同法》、《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完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有章可循,并逐步达到规范化、法制化。条件成熟后应尽早出台《市场就业法》、《公平机会就业法》和《学生就业法》。规范学生就业市场行为,优化制度环境,反对就业歧视,使毕业生就业真正走向市场化、法制化。

(三)大力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首先是就业指导定位问题必须落实。国家要求“全程化指导”,多数学校均未落实。据调查:52.9%是大四才开始抓,光靠毕业前“临门一脚”根本不可能完成就业指导任务。许多学校学生就业指导还保留着很强的行政工作痕迹,没有以塑造学生、“教之以渔”、提高其就业能力为中心,相应地也缺乏现代社会的服务意识,缺乏竞争社会的客户意识,缺乏文明社会的生涯意识,缺乏信息社会的技术手段,缺乏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需要塑造学生的现代教育理念。

1、树立“职业指导”理念,树立促进职业生涯发展的理念。要把“就业指导”改为“职业指导”,由把毕业生送出校门上升到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发展的层次,帮助毕业生作好自己的职业规划。职业规划是个人对自己职业发展总体计划和总轮廓的勾画,是一个人在其一生中与工作相关的一系列活动、行为、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有机整体。个人职业规划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它与个体所处的家庭及社会存在密切的关系。每个人要想使自己的一生过得有意义,都应该有自己的职业规划,特别是学生正处在对个体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职业的选择对于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的职业规划为自身的职业发展指明了途径和方向。因此,对学生而言,职业规划就应在明确自己兴趣和爱好的前提下,在认真分析个人性格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从事工作制定出方向性的方案学生在走向社会前,将现实环境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清晰的定位,是求职就业乃至将来升级的关键一环。

2、树立全程指导理念,将管理转变为服务。要树立对学生从一年级开始,进行四年全程服务的理念。要淡化和去除就业指导中心的行政色彩,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真心实意为学生服务。为此,要加强以职业指导为中心的职能部门,配备专业化职业指导队伍,做到专家化。要常年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和就业心理辅导课,并使职业指导工作渗透到学校各部门,融入到各科教学之中,开发就业指导的隐性课程,形成齐抓共管,协同配合,提高指导效果。

(四)加强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全新理念已在越来越多高校受到重视。就业教育以填补现有的、显见的就业岗位为价值取向,而创业教育则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从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既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趋势,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要大力支持和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清华大学在全国率先闯出了学生创业之路,学校建有鼓励学生创业基金和相关机构,并有专人进行创业指导。四川2006年有533位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并均已获得稳定发展。希望工商、税务、银行等相关部门能进一步大力支持和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简化相关手续,降低创业门槛,积极给予扶持。各高校也要加强对创业学生的关怀、支持与资助,帮助他们解决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使他们能成功地走上创业之路,茁壮成长。

(五)制定配套措施,建立长效机制

国家虽然对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和边远地区工作有优惠政策,但政策的落实和完善还存在问题。例如,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和边远地区工作可享受工资优惠政策,但有年限,不利于鼓励大学毕业生在基层和边远地区长期工作。在助学贷款,深造学习和晋升机制上还应有明确的措施。

学生就业难解决措施和建议篇二

面试热点: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http://2011-09-13来源:国家公务员网

【字体:大 中 小】

近年来,我国开始连续扩大招生规模,2003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有212万,2004年达到250 万,而2005 年和2006 年各增长到330万和413万,2009年毕业生达到610万。伴随着毕业生如潮水般地涌向就业市场,而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则是呈现一个缓慢增长趋势,毕业生与就业岗位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现象,这里有诸多原因。

一、主观原因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心态不好是造成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浮躁、急功近利的就业心态。主要表现在:一毕业后眼光高,刚毕业就想拿到高工资;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合理的规划;毕业生在毕业后没有给自己定下合适的目标,面对社会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二)片面的“人才观”带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在我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思想根深蒂固,大部分的毕业生都想去大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大型国企工作,都希望能够在大城市就业。而一些位置相对偏远,待遇较低的单位都遭到冷落,毕业生都冒着风险去挤独木桥。一方面是有业不就,另一方面又是招不到合适的人。每一个单位、企业,他们的人员结构都是呈金字塔型,他们分别由基础人力、基本人才、管理人才、研发人才、决策者组成,越到上层,人员需求越少。如果每一位大学毕业生都想要往上走,需求量小竞争性大,那就业的压力也就相当大。

(三)家庭因素产生就业难,相当家长认为,孩子从幼儿园大学,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付出了很大心血,经济支出不计其数,认为既然孩子受了高等教育,就应有出息,应该干一份体面工作,这样心里才能平衡。对此可以理解,这样带来的就是“择业”的问题。孩子选择的职业必须经过父母同意。由此也引发就业难。

二、客观原因

(一)我国的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人口占的比例相当大,文化水平不齐,地区经济发展又不平衡,工业化水平不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每年需就业的人数达2000万(2010 年学生630 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00 万,城镇人口和新增劳动力1000万)。以我国每年经济增长10%算,每一个经济增长1%带来80~100 万个就业岗位,每年还有近1000 万人失业。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带来就业的压力相对增大,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二)社会就业环境相对不公平造成就业难应该说,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国正在建立一个相对公平的就业环境,如公务员凡进必考,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必须面向社会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录取。但靠关系就业,灰色就业等现象还确实存在,特别是一些事业单位,垄断企业,大型的效益好的国有企业,这一现象还相当严重,还有户籍因素等等,这给一部分没有“先天”资源的大学毕业生,造成不好的负面影响,也是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高校的教育、管理质量不过关,造成学生就业难近几年由于大学扩招,大学、学院一起上,专业设置一哄而上。虽说解决了年轻人的上学问题,但是也给就业带来了困难。我们国家用几年的时间,完成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这一个阶段。大学的建设表现在学生数量的膨胀上,而真正的大学内涵建设一下子跟不上,教学、管理水平距大学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从而造成培养的学生质量不过关。这些学生虽有大学毕业生之名,但没有大学毕业生之实。

(四)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直接原因就是出口减少,失业增加,本来就业就困难,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停滞,国际国内就业难上加难。

为应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提高大学就业率,提出以下几点粗浅建议: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指导学生就业的基本思想,每位学生要从自己的家庭实际和自身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作出职业选择,能出国留学、考研继续深造的就选这条路,能就业的就先就业,通过锻炼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谋生是主要的。千万不能攀比,要找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决不能跟风。

二、更新就业观念

观念是人对事物的看法和理解,它支配着人做出某种选择,而在做出选择的时候,观念的支配认为这种选择是正确的,但事实是否如此,就需要检验观念,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要增强和规范就业意识。合理角色定位。由于高等教育将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因此在现代社会,知识只是个人适应社会、成为社会合格成员而必须掌握的基本劳动技能和生存技能。学生不应该是有优越感的特殊群体,而应该是就业劳动大军中的普通一员。有了合理的自身角色定位,才能正视自己的身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恰当职业评价。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学生要摆脱轻视体力劳动或服务性劳动传统思想的影响。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特别要摒弃计划经济时代“一步到位”的传统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

2009 年5 月2 日胡锦涛总书记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共迎五四青年节时希望同学们到基层一线去经受锻炼、发挥才干。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对学生们说,五四运动昭示的青年运动正确方向,就是在党的领导下,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对青年学生来说,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炼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是施展才华、开拓创业的广阔天地。希望同学们自觉到基层一线去发挥才干,到艰苦的环境里去经受锻炼,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切实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天地。

三、社会关怀

2008 年12 月5 日,胡锦涛到辽宁考察工作关于就业问题他指出“越是在经济困难时候,越要高度关注民生”就业是民生之本,这关系到千家万户。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希望各类就业服务机构急求职人员所急,解求职人员所难,努力帮助更多的求职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学生就业难是不争的事实,党和政府积极想办法寻出路,先后对就业问题开会发文件,各级政府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现在社会上就业形式多样化,公务员考试、行政事业单位招考、参军、村官选拔等等,但是,面对就业大军,只能起缓解作用,政府在这方面还要加大力度,提出不成熟对策:

①要对未就业的学生,进行规范管理,从政治上关心他们的思想进步,可以将学生按归属地管理,成立党支部,定期进行学习,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②从生活上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性政策,确保他们的生活有来源,不能因为未就业受到大的影响;

③给他们提供学习机会,根据个人在校所学的专业以及即将上岗专业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学习,为就业作充分准备;④未就业学生所属地包括父、母单位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就业方式,可以采用临时聘用、合同制的录用管理方式,包括过去行之有效的就业形式。学生就业是关系到家庭、社会稳定的大事,务必引起更高重视!只有这样才能缓解就业问题。只有党和政府全社会齐抓共管,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是会出现新的局面。

学生就业难解决措施和建议篇三

2011福建秋季公务员面试热点:学生

业难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近年来,我国开始连续扩大招生规模,2003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有212万,2004年达到250 万,而2005 年和2006 年各增长到330万和413万,2009年毕业生达到610万。伴随着毕业生如潮水般地涌向就业市场,而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则是呈现一个缓慢增长趋势,毕业生与就业岗位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现象,这里有诸多原因。

一、主观原因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心态不好是造成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浮躁、急功近利的就业心态。主要表现在:一毕业后眼光高,刚毕业就想拿到高工资;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合理的规划;毕业生在毕业后没有给自己定下合适的目标,面对社会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二)片面的“人才观”带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在我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思想根深蒂固,大部分的毕业生都想去大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大型国企工作,都希望能够在大城市就业。而一些位置相对偏远,待遇较低的单位都遭到冷落,毕业生都冒着风险去挤独木桥。一方面是有业不就,另一方面又是招不到合适的人。每一个单位、企业,他们的人员结构都是呈金字塔型,他们分别由基础人力、基本人才、管理人才、研发人才、决策者组成,越到上层,人员需求越少。如果每一位大学毕业生都想要往上走,需求量小竞争性大,那就业的压力也就相当大。

(三)家庭因素产生就业难,相当家长认为,孩子从幼儿园大学,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付出了很大心血,经济支出不计其数,认为既然孩子受了高等教育,就应有出息,应该干一份体面工作,这样心里才能平衡。对此可以理解,这样带来的就是“择业”的问题。孩子选择的职业必须经过父母同意。由此也引发就业难。

二、客观原因

(一)我国的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人口占的比例相当大,文化水平不齐,地区经济发展又不平衡,工业化水平不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每年需就业的人数达2000万(2010 年学生630 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00 万,城镇人口和新增劳动力1000万)。以我国每年经济增长10%算,每一个经济增长1%带来80~100 万个就业岗位,每年还有近1000 万人失业。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带来就业的压力相对增大,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二)社会就业环境相对不公平造成就业难应该说,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国正在建立一个相对公平的就业环境,如公务员凡进必考,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必须面向社会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录取。但靠关系就业,灰色就业等现象还确实存在,特别是一些事业单位,垄断企业,大型的效益好的国有企业,这一现象还相当严重,还有户籍因素等等,这给一部分没有“先天”资源的大学毕业生,造成不好的负面影响,也是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高校的教育、管理质量不过关,造成学生就业难近几年由于大学扩招,大学、学院一起上,专业设置一哄而上。虽说解决了年轻人的上学问题,但是也给就业带来了困难。我们国家用几年的时间,完成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这一个阶段。大学的建设表现在学生数量的膨胀上,而真正的大学内涵建设一下子跟不上,教学、管理水平距大学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从而造成培养的学生质量不过关。这些学生虽有大学毕业生之名,但没有大学毕业生之实。

(四)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直接原因就是出口减少,失业增加,本来就业就困难,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停滞,国际国内就业难上加难。

为应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提高大学就业率,提出以下几点粗浅建议: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指导学生就业的基本思想,每位学生要从自己的家庭实际和自身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作出职业选择,能出国留学、考研继续深造的就选这条路,能就业的就先就业,通过锻炼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谋生是主要的。千万不能攀比,要找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决不能跟风。

二、更新就业观念

观念是人对事物的看法和理解,它支配着人做出某种选择,而在做出选择的时候,观念的支配认为这种选择是正确的,但事实是否如此,就需要检验观念,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要增强和规范就业意识。合理角色定位。由于高等教育将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因此在现代社会,知识只是个人适应社会、成为社会合格成员而必须掌握的基本劳动技能和生存技能。学生不应该是有优越感的特殊群体,而应该是就业劳动大军中的普通一员。有了合理的自身角色定位,才能正视自己的身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恰当职业评价。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学生要摆脱轻视体力劳动或服务性劳动传统思想的影响。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特别要摒弃计划经济时代“一步到位”的传统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

2009 年5 月2 日胡锦涛总书记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共迎五四青年节时希望同学们到基层一线去经受锻炼、发挥才干。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对学生们说,五四运动昭示的青年运动正确方向,就是在党的领导下,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对青年学生来说,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炼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是施展才华、开拓创业的广阔天地。希望同学们自觉到基层一线去发挥才干,到艰苦的环境里去经受锻炼,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切实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天地。

三、社会关怀

2008 年12 月5 日,胡锦涛到辽宁考察工作关于就业问题他指出“越是在经济困难时候,越要高度关注民生”就业是民生之本,这关系到千家万户。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希望各类就业服务机构急求职人员所急,解求职人员所难,努力帮助更多的求职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学生就业难是不争的事实,党和政府积极想办法寻出路,先后对就业问题开会发文件,各级政府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现在社会上就业形式多样化,公务员考试、行政事业单位招考、参军、村官选拔等等,但是,面对就业大军,只能起缓解作用,政府在这方面还要加大力度,提出不成熟对策:

①要对未就业的学生,进行规范管理,从政治上关心他们的思想进步,可以将学生按归属地管理,成立党支部,定期进行学习,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②从生活上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性政策,确保他们的生活有来源,不能因为未就业受到大的影响;

③给他们提供学习机会,根据个人在校所学的专业以及即将上岗专业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学习,为就业作充分准备;

④未就业学生所属地包括父、母单位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就业方式,可以采用临时聘用、合同制的录用管理方式,包括过去行之有效的就业形式。学生就业是关系到家庭、社会稳定的大事,务必引起更高重视!只有这样才能缓解就业问题。只有党和政府全社会齐抓共管,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是会出现新的局面。

学生就业难解决措施和建议篇四

大 学 生 姓名:赵衡 院系:安徽大学江淮学院文法系班级:12级艺术设计 学号:23124023

就 业 问 题 调 研 报 告

-0

问题,但是中国目前这个问题比较严重。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为了尽量满足更多人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势必会造成学生人数增加,导致就业问题日益严峻。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状况,创造不了如此多的就业机会,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大学毕业生需求。据研究,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

(1)、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结构性矛盾影响就业状况。导致就业难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地区差距的扩大所导致的区域结构性矛盾。学生就业难处于“两难”境遇:一边是毕业生想去的地区和单位不要毕业生或毕业生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另一边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长期招收不到应届大学毕业生。

(2)、是国家就业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不很完善。用人指标、户口、档案等问题,导致一些学生放弃既有机会,用人单位招不到人。多在找工作学生都有“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3)就业过程存在着不足。首先,就业信息的双向不畅通,毕业学生无法得到用人单位的完备信息,同样,用人单位也由于信息不完善无法找寻到最合适的人才。

(4)社会壁垒的形成。就业市场分割的现实加大了学生就业的难度。就业环境中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男女就业不公平,文理就业不公平以及面试中的暗箱操作,都使得学生就业的趋势更加严峻。

二、学校

(1)、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滞后于社会发展。学校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主动调整,往往依据自身师资条件等,专业设置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供给结构失衡。

(2)、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对于实用性强的技术岗位招聘而言,高校部分专业课程设置无法与单位实际需求相适应。

人事制度的基础,要坚决实行“德为前提,能为本位”的组织人事制度,即公开选人,任人唯贤;建立竞争上岗的优胜劣汰的岗位流动机制;对人和工作岗位进行科学测评,知人善任,合理分工;根据能绩大小实行奖惩;科学地将职权和才能功绩分开度量,明晰二者的界限和度量标准,充分调动职权和才能所具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合理、科学的组织人事制度会从根源上防止利用关系以权谋私的行径。唯有如此,才能科学合理地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地位升迁和职业流动问题。

(三)、学生

(1)、培养并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是成功就业的基础和保障,学生在就业心理素质教育中尤其应注意以下人格特征的培养:乐观自信、积极进取、善于合作、勇于创新、意志坚强、谦虚礼貌、自立自强、耐挫性高、自控力强、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等来增强自己的就业心理能力。意志是学生成才的重要心理条件,学生要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决策的果断性,避免在关键时优柔寡断、丧失良机。学生要善于听取意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实践中防止和克服怯懦、自卑、孤僻、狭隘、忧郁、狂躁等心理。

(2)、完善自身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的规划的建立与执行可以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人生轨迹。职业生涯是指个体职业发展的历程,一般是指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业发展的历程。科学地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特征和任务,做好规划,对更好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实现人生目标,非常重要。

(3)、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贵的品质。好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是成材的基础和保障。另一方面。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还要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树立团队精神,适应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极投身社会实践。同时,学生还要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努力实现从高中生到学生、由学生向社会人转变,向年轻、有为、责任的青年转变,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满足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是人才成长的基础,也是求职择业的基本保证。要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塑造自己,发展自己,不断适应现代社会就业的要求,使自己能够顺应科学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择业的需要,努力提高就业能力。

(5)、要摆正心态,树立全新就业观念。学生要摆脱天之骄子的思想,低姿态走进职场,不要眼高手低,而错失就业良机,不能一味追求高薪酬。

(6)、加强社会实践。多多利用假期和周末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7)、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充分利用招聘会、网络资源等途径,主动把自己的真才实学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自不易的就业机会。

第四部分、结论

学生就业问题是国家的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学生、高校、政府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参与,积极应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就业难”的问题将在发展中逐步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将继续持续高速发展,高校将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大学毕业生将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学生要树立好择业的观点,调整好就业心态,应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把就业过程当成取得个人职业生涯经验的重要经历,通过就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合理的职业流动,逐步实现自我价值,取得事业的成功。

学生就业难解决措施和建议篇五

形势政策作业:

结合自己找工作的经历,谈谈目前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少于200字)

随着大四毕业将近,各大学校校园招聘已逐步展开。结合自身的几次应聘经历,我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供过于求;随着统招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的人数逐步增多,学生的就业人数远大与市场需求,无形中增大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二、工作经验限制;许多岗位的招聘条件都有两到三年的工作经验限制,或是有工作经验者优先,这对于初出大学校门毫无正式工作经验的毕业生来说,是一大无法跨过的铁门,往往也因此错过好的就业机会。

三、自身条件;就目前接触的校园招聘看,自身的硬性条件也限制着就业问题,如许多城市岗位都要求外语四六级才能报考,有的直接只招聘211类院校的毕业生。

综上,目前影响学生就业难主要有市场问题、专业问题、自身条件等各种原因形成。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结合形成的原因分析:归咎于一点,皆是自身条件不够硬才达不到企业市场岗位的需求。毕业生们只有运用好在大学的四年时间,努力学生,充实自己,让自己更加适应社会,如:多参加校园内外活动等。建议学校提高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掌握到实际生活岗位的需求,这将对学生的就业问题有大大的帮助。

标签:2024年 学生就业 难解 解决 措施 建议 五篇 优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