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贵州省高二历史会考试卷及答案篇一
必修三
(为了通过会考特制作此提纲,望同学们认真识记)
1、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他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仁”和里“礼”的学说。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是战国时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提出“仁政”思想;他的道德规范:仁、义、礼、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2、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3、李悝的《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商鞅在秦国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4、墨家的创始人是战国初期的墨翟,墨家学说的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墨子提出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的主张。
5、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
6、在汉武帝时期,他采用儒生董仲舒提出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7、汉武帝时设立的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8、中国早期选官制度以“世官制”为主。汉武帝时,察举制被确立为最主要的选官制度。隋唐时代科举制开始并初步完善,考试内容是儒学经典。
9、韩愈最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李翱提出必须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10、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和程颐并称“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张载对理学的贡献巨大。
11、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将《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集为四书,使之成为理学的经典。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
12、陆王心学指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理学。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南宋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明代王守仁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强调“知行合一”。
13、李贽反对盲从孔子。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14、黄宗羲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他说“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认为工商皆本。
15、顾炎武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16、唐甄著有《潜书》。他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难治者,非民也,官也”。
17、蔡伦造成新的书写材料:纸,被称为“蔡侯纸”。最初的指南仪器是战国的“司南”。《金刚经》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毕升创造的活字印刷术。元代王祯创制了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
18、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孔子的思想“多闻阙疑,慎言其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老子的“无为”。
19、东晋的王羲之被后代尊为“书圣”。中国画又称国画,以题材的不同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20、京剧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21、《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三百多首诗歌。它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22、“楚辞”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运用烂漫主义手法。屈原是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也是楚辞作者的杰出代表。《离骚》是他的代表作。《离骚》著称于世,人们把楚辞体称为“骚体”。
23、赋是从骚体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西汉早期的赋有贾谊的《吊屈原赋》。汉代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24、唐朝诗人李白被后人称为“诗仙”。其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著有“三吏”和“三别”,他被称为“诗圣”。
25、词发展至宋代开始走向辉煌。词人有柳永、李清照、苏轼、辛弃疾等。
26、元曲的关汉卿的作品《感天动地窦娥冤》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27、明清时期古典小说创作进入了繁盛时期。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吴承恩的《西游记》、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和《孽海花》。
28、林则徐编辑的《四洲志》、《华事夷言》,他被誉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的《海国图志》一书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29、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逐步形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并以此指导了洋务运动。
30、维新变法运动的代表任务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他们以进化论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康有为在1895年发动“公车上书”,他写了《孔子改制考》,用孔子的名义提出变法的要求。梁启超写了《变法通议》。他认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严复在维新理论宣传上贡献巨大,他翻译的著作《天演论》指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支配。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维新派要求改革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顺应的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维新思想具有启蒙作用;维新派着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猛烈地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31、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明确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了“同盟会”,明确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新三民主义(略)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3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开始。民主和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新文化运动后期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的校长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33、新文化的基本内容: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化。新文化运动还提出文学革命,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要求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34、第一个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是李大钊。
35、毛泽东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6、在党的“七大”上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知道思想。37、1978年年底,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下途中就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改革开放、革命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关系等问题做了深刻的阐述。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上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38、在2000年春,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9、1956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
40、“文革”的十年(1966—1976)。姚文元发表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成为文革的导火线。41、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知道方针。42、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过又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我国自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一号”送入预定轨道。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43、1988年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44、2003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飞船。
45、希腊的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他还第一次在哲学上发现了“自我”。
46、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系统论述人“生而平等”的是斯多亚学派。其学派的创始人是塞浦路斯岛的芝诺,斯多亚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罗马的法学家西塞罗和哲学家塞内卡。斯多亚学派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47、14世纪的文艺复兴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从恢复被基督教禁欲主义所泯灭的人性开始。
48、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初期出现的“三杰”是但丁、彼特拉克、蒲伽丘。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其作品是《神曲》。薄伽丘的作品是《十日谈》。英国的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其作品是《哈姆雷特》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自希腊的智者运动以来欧洲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49、启蒙运动是对专制社会的猛烈批判,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法国的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领袖,他反对君主专制但又赞成实行“开明专制”。法国的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学说。卢梭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狄德罗是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50、英国的科学家牛顿的运动三定律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的基础,成为整个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德国的物理学家普朗克的《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发表标志着量子理论的诞生。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1、哈维建立了血液循环理论。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立的细胞学说。拉马克的学说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了基础。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论证了自然界中的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他还提出了人类起源于古猿的观点。
52、英国的工业革命是从纺织业开始的。英国的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英国的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
53、英国的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俄国的物理学家雅可比制成第一台实用电动机。德国的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爱迪生在纽约创建了第一个中心发电厂,把输电线连接成网络。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各自独立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狄塞尔发明的柴油机。诺贝尔发明了炸药。诺贝尔奖金从1901年开始颁发。
54、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各自制成了最早的汽车。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开创了交通事业的新纪元。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贝尔发明的电话机。意大利的马可尼被后人称为“无线电之父”。1946年美国制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55、浪漫主义文学在英国和法国成就最高。英国有拜伦、雪莱和济慈;法国有雨果。俄国的民族诗人普希金。德国的浪漫主义诗人霍夫曼、海涅。拜伦的长诗《唐璜》。雨果的著名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德国的贝多芬将古典音乐推向新的高峰,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其作品有《第三英雄交响曲》。56、19世纪上半期浪漫主义音乐进入全盛时期,其代表作品有舒伯特的《小夜曲》、《春之信念》《野玫瑰》,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舒曼的《蝴蝶》、《幻想曲》。法国的维克多·欧仁·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将浪漫主义绘画艺术推向了高峰。
57、批判现实主义发源于法国,司汤达和巴尔扎克是公认的经典作家。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标志着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高利贷者》和《人间喜剧》。英国的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雾都孤儿》和《双城记》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
58、柴可夫斯基的三部舞曲《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
59、现实主义绘画有法国的库尔贝的《石工》、《奥尔难的葬礼》;米勒的《拾穗者》;俄国列宾的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凡·高的《向日葵》、《星月夜》
60、英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是《苹果车》;法国的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朵夫》,其作品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其本人也被誉为“个世纪的文化桥梁”。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个诺贝尔文学的获得者。高尔基的作品《海燕》,其作品被列宁称赞为“一本非常及时的书”,他的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61、印象主义代表人物法国的德彪西;立体派的著名作家是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62、法国人塞列克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电视”名称的人。1954年美国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彩色电视机。
贵州省高二历史会考试卷及答案篇二
第8课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一、基础练习
1..d 2.c 3.c 4.a
二、拓展练习
5.(1)b(2)人身自由,但不属于罗马氏族成员,没有氏族权利,无权分得公地,不能参加人民大会,租佃贵族的土地,有的因借债而沦为奴隶。(3)a(4)平民在经济和军事事务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罗马的工商业多由平民经营,税收的很大一部分也来自平民。一切与罗马有关的战争,无论是自卫战,还是对外扩张都离不开平民的参与。(5)b(6)成果:打破贵族的特权,百人队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打破氏族部落的血缘纽带,以地域部落代替原来的三个血缘部落。局限:按照财产多少决定百人队的数字,以及在百人队会议进行表决时,每个百人队只有一票的规定使第一级的富有者还可操纵绝对多数。(7)c(8)土地少,加上连年出征,负债严重。债权人可以任意把债务人拘禁起来,强迫他们以劳动偿还债务,有的甚至把他们卖往海外。(9)贵族答应减轻平民的债务负担,平民有权选出两名“保护官”,以保护平民利益。颁布了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
6.内因:统治者腐朽;奴隶制度的腐朽性使奴隶和奴隶主都失去了改进技术的积极性;军队和官僚机构过度的开支,导致通货膨胀;经济上的分散伴随以政治上的分权,随着贸易的衰落和国家岁入的减少,帝国大厦开始崩溃。外因:蛮族大规模入侵。
第9课 罗马法体系
一、基础练习
1.a 2.a 3.d 4.a 5.d
二、拓展练习
6.(1)c(2)“十二铜表法”是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体现了罗马人的法制精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利,规范了社会生活。它从法律条文的思路和格式上为后来的罗马公民法奠定了基础。但是,这部法只是罗马人传统习惯法的汇编,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3)《民法大全》说明古罗马人已有制定法律来约束人民行为,古代罗马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地位平等的决心。罗马法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比较完备的形式对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古罗马人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则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第三单元单元练习
一、我们的制度被称为民主政治
1.选举法:选举城邦重要公职人员;立法权和行政权:修改法律、解决财政收支、决定宣战和媾和、缔结和解除盟约、评定军功等;司法审判权;监察权。
2.人民主权(全体公民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公民集体内部相对平等,法律至上;唯才是举。
3.奴隶、外邦人、妇女、未成年的男子,这些人都被排除在雅典民主政治殿堂之外。
4.狭隘指享受民主权利的人数太少(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是少部分的公民,仅占总人口的9%左右);最充实+指全体公民在立法及治理公众事务上有直接与平等的权利。
二、真正的法律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1.保留了许多原始习惯法的陈规陋习,如同态复仇、对债务人的残酷处置、禁止平民与贵族通婚等。
2.体现出古罗马人的法治精神——按律量刑,改变了以往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状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
3.a
4.法官极有可能会判定罗莫洛斯的家人胜诉。理由:当时(公元前510年)古罗马还尚未形成成文法典,量刑定罪依据习惯,贵族掌握着对习惯法的解释权,可以在司法审判方面维护自己的特权。(此外,平民为争取自身权利,也会与贵族展开不懈的斗争,也有可能胜诉)
5.可能性一: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罗莫洛斯一般的财产将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站死士兵的家人。可能性二:罗莫洛斯的财产被其家人继承,因为他有继承人,再者“十二铜表法”作为早期的成文法,仍然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
6.法官不会判克丽奥佩特拉母子加入罗马籍。因为,罗马的公民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内部。(如果从恺撒的强权角度考虑,他们也可能会获得罗马国籍)
第10课 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
一、基础练习
1.d 2.b 2.c 4.a
二、拓展练习
5.(1)a(2)经济:商贸繁荣;宗教:半岛的宗教祭祀中心,有天降神物的黑色陨石和克尔拨古寺,多神自然崇拜盛行。(3)周边外族争夺霸权的战争,凯觎半岛商路控制权的战争,致使经济严重衰退;生存环境恶化;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动荡;信仰危机,外来宗教观念传入。(4)b(5)a(6)c(7)610年在麦加传教,遭到迫害,被迫于622年出走麦地那;不久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7世纪30年代初,阿拉伯统一国家初具形态。
6.661年,穆阿维亚建立倭马亚王朝,定都大马士革,8世纪中叶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封建军事大帝国,伊斯兰教随之传播,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750年,阿拔斯利用下层民众起义,推翻倭马亚王朝,建立阿巴斯王朝,迁都巴格尔。8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达到鼎盛,此后转向衰落。1258年,蒙古骑兵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终告覆亡。
第11课 奥斯曼帝国
一、基础练习
1.a 2.d 3.c 4.改变了其统治下的亚、非、欧三洲交汇地区的社会发展进程:如巴尔干地区的民族、宗教和国际关系趋于复杂化,成为这一地区日后不稳定的历史渊源。占领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和君士坦丁堡以后,控制了亚欧商路,迫使商人另行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二、拓展练习
5.政教合一,以伊斯兰教为立国的基础,《古兰经》是一切权力和法律的最终根据;开始使用苏丹的称号,苏丹是国家元首,也是最高宗教领袖;下设分管具体事务的官员。
第四单元单元练习
一、人类科学文化史上的辉煌篇章
1.在两河流域实测子午线,并据此推算地球体积和圆周;建立巴格达天文台,发明精密的天文仪器,如:天球仪、地球仪和星盘仪等;编制《天文表》,是东西方各种天文表的蓝本;文学作品《天方夜谭》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伊斯兰装饰艺术中没有人和动物圆形,但是精致的几何图形、绚丽的色彩组合等使这些艺术品具有独特的韵味。典型的清真寺样式圆顶、尖塔等也反映了伊斯兰文明中独特的建筑风格。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了人类文明多元论断的正确性。
二、在火星上观察地球,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1.奥斯曼帝国。
2.伊斯坦布尔。
3.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
4.奥斯曼帝国的崛起,改变了其统治下的亚、非、欧三洲交汇地区的社会发展进程,对有些地区的影响尤为深刻。如巴尔干地区的民族、宗教和国际关系趋于复杂化,成为这一地区日后不稳定的历史渊源。奥斯曼帝国占领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和君士坦丁堡以后,控制了亚欧商路,迫使欧洲商人另行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第12课 封建制度
一、基础练习
1.(从左至右依次为)日耳曼因素、隶农制、4.8世纪:上半叶采邑改革;11世纪:西欧封农奴
2.(1)c(2)封建领主势力坐大,王国陷于分裂割据状态。
3.庄园
国王
教会贵族建制度基本确立;14世纪:14世纪之后庄园衰败。
二、拓展练习
5.b e d c a
6.在采邑改革后,封建主层层分封,逐渐形成封建等级制度。各级制度主只服从自己的上级封建主,国王位于最上层,但只是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实际权力有限,这种情况在法兰西最为典型。国王只能控制自己的直属领地,收入有限,加上生活奢侈,入不敷出,又无处搜刮,出现王朝拦路抢劫的现象并非偶然。
第13课 城市的复兴
一、基础练习
1.意大利北部
法兰西南部
2.英国议会
法国三级会议
3.(1)封建等级制形成于西欧封建制形成的过程中。8世纪上半期的采邑改革,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在封建主层层分封的过程中形成封建等级制。等级君主制形成于西欧封建制确立以后。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英、法等国王权呈加强之势。(2)封建等级制是国王与各级贵族组成的统治秩序和政权形式。国王居于最上层,其下依次为公、侯、伯、子、男爵,骑士位于底层;各级封建主只服从自己的上级封建主,与其他封建主没有依附关系。国王名义上是最高统治者,实际权力有限。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3)封建等级制的统治基础是各级封建贵族。等级君主制中贵族和市民等阶层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4)封建等级制中封建领主势力坐大,王国陷于分裂割据状态。等级君主制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c
二、拓展练习
r为“公民,人民”,bourgeoisie为“资产阶级”。从词源角度分析,市民、资产阶级都与城市密切相关,可以理解为从中世纪城市市民中产生早期的资产阶级。
6.(1)东方由富强转向落后,西方由落后转向先进。(2)西欧封建制确立后,生产力水平提高,城市复兴,商品经济活跃,在与封建领主斗争中,部分城市取得自治,意大利北部地区城市兴起早,发展快。12世纪以后,英、法王权呈加强之势,先后召开等级代表会议,实行等级君主制,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开始受到重视,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3)拜占庭帝国日薄西山,统治阶级内部派别斗争激烈,到了灭亡的前夜。
第14课 王权与教权
一、基础练习
1.(1)奠定教皇国的基础,并使罗马教会掌握了世俗权力。(2)体现了“君权神授”的古老原则,教权和王权各有所得。(3)表明教皇已完全摆脱世俗君主的控制,并具备与之抗衡的能力。其后,教权不断增强。(4)教权由盛而衰的历史转折点。
2.教会感到欣喜。从此,基督教会成为法兰克封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
3.一手掌握十字架,表示宗教权力,另一手握宝剑或者权标,表示世俗权力。“君权神授”,权力最终来自上帝。
4.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兴市民阶级的支持,英、法等国的中央政府权力逐步得到加强。这一结果是必然的。
二、拓展练习
5.(1)材料一:耶苏基督显灵,帮助克洛维的军队在面临毁灭时反败为胜。材料二:日耳曼国王没有文化,也不会治理国家,当时唯一有文化的人是教士,唯一的精神生活在修道院。(2)材料二是可信的。材料一是把克洛维皈依基督教神化,为王权与教权结合制造舆论。
6.主教授职权曾长期为世俗君主所掌控,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却规定世俗君主不得染指主教授职权,矛头直指亨利四世。所以,亨利四世要废黜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宣布剥夺亨利四世的教籍和帝位,解除臣民对他的效忠誓约,部分德意志大贵族遥相呼应,乘机制造事端,以致帝国政局动荡不安。亨利四世被迫屈服。
第15课 中世纪文化
一、基础练习
1.托马斯·阿奎那
《神学大全》
2.b
3.(1)×
(2)×
(3)√(4)×
(5)×
4.(1)法国南部。(2)基督教
伊斯兰教
(3)这位君王是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创始人丕平之子,在位期间,大肆对外用兵,扩张版图,大致相当于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史称查理帝国。800年加冕称帝,号“罗马人的皇帝”,后世称之为查理大帝。他在位期间曾出兵西班牙,征讨阿拉伯人。(4)法兰克王国。(5)罗兰的诗表达了忠君爱国的情操,虽有时代局限性,但其积极的部分应该充分肯定。
二、拓展练习
5.略
6.相似点:体裁——叙事诗;主题思想——反映骑士的道德标准和理想追求;故事情节——歌颂查理大帝等人的武功伟业和传奇经历。不同点:主人公的地位不同——罗兰是普通骑士,贝奥武甫则成为王国;故事背景不同——查理大帝出兵西班牙,征讨阿拉伯人的情节比较真实,而挑战半人半神的怪物格伦德则明显具有虚构的成分。
第五单元单元练习
一、欧洲中世纪城市复兴起源于……
1.忽视了城市复兴的背景中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2.10到11世纪,西欧生产力的发展,农产品有剩余;专门技巧的手工业部门生产,手工业脱离农业而成为追求交换价值的生产;各类商人应运而生,商品交换日趋活跃。
二、“黑暗的中世纪”,这一说法对吗?
略
贵州省高二历史会考试卷及答案篇三
高一历史会考知识梳理
一、列强对近代中国的入侵战争史: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
《南京条约》(1842年)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中法战争(1883-1885年)
中国不败而败
4、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
《马关条约》(1895年)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辛丑条约》(1901年)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日军的全面侵华战争(1937-1945年)
中国取得了百年来反侵略战争的首次胜利
二、中国的民主革命史:
第一阶段:辛亥革命(1911年武昌起义开始)1、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1911年,武昌起义 3、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政府:南京临时政府 4、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第二阶段:五四运动(1919年)
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三阶段: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年)——革命统一战线 1、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一大)
2、合作开始的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3、合作的政治基础: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4、合作的任务: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反帝反封
5、合作的成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
6、合作的结果:1927年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第三阶段:国共对峙的十年(1927-1937年)
1、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中共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2、井冈山的斗争和土地革命
3、五次“围剿”与反“围剿”
4、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起止地点:江西瑞金——甘肃会宁
5、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开始
6、日本入侵:九一八事变(1931)、华北事变(1935)、泸沟桥事变(1937)第四阶段:
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1945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合作宣言
2、抗日战争:
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枣宜会战——张自忠将军牺牲
3、抗战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的抗战
4、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1国内:中国人民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国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
○第五阶段:解放战争(1946-1949年)
1、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 2、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三、台湾问题:
1、第一阶段:1895年《马关条约》中国割让台湾给日本
2、第二阶段: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收复台湾
3、第三阶段: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国民党蒋介石败退台湾
4、第四阶段: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两案真正停火
5、第五阶段:80年代,两案开始了民间交往
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方针,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
6、第六阶段: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案关系协会(海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达成共识——“九二共识”——“海峡两案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我们今天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今天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1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1)有利因素:○2“一国两制”的有利方针
○3海峡两案人民的共同心愿
○(2)不利因素: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
四、新中国的外交:
1、第一阶段:50年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1953年
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4年
中国代表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首次以大国的身份参加的会议
○31955年
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
2、第二阶段: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的突破——关键一环是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
11971年10月,第26节联合国会议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签订《上海联合公报》
○,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
3、第三阶段:新时期活跃的多边外交
1200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22001年10月,第一次举办了高级别的大型国际会议——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32001年6月,中国促成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
五、党的会议:
1、中共一大:1921年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中共二大:1922年
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反帝反封)
(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中共三大:1923年
提出了国共合作的内容
4、国民党一大:1924年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实现
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5、遵义会议:1935.1
1纠正了党内以王明为主的左倾错误;
○2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3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原因:中共第一次独立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成功的解决
○自己的问题。)
6、瓦窑堡会议:1935.12
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7、洛川会议:1937年
确立了全面抗战的路线
8、中共七大:1945年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9、中共八大:1956年
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10、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1政治上:拨乱反正,彻底的肃清了文革的“左”倾错误
主要内容:○2经济上:改革开放
○3思想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组织上: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的领导班子
○
11、中共十四大:1992年
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针
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党的指导地位
12、中共十五大:1997年
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13、中共十六大:2002年
确立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为党的指导思想
六、法律史: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1982年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八、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1、前提: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标志: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2、第一阶段:中华民族工业的兴起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
(1)两条途径:○2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1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2)特点:○2产业结构不均衡: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缓慢
○3资金技术力量薄弱: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
○在夹缝中求生存 →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3、第二阶段:初步发展 中日甲午战争后—一战前夕(1895年-1913年)(原因)
4、第三阶段:短暂春天 一战期间(原因)
5、陷入困境:国民政府统治的后期
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一阶段: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
(2)三大改造(1953-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二阶段: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
(1)中共八大(1956年):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正确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左”倾错误
(3)八字方针(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恢复发展 第三阶段:“文革”**的十年(1966-1976年)
“文革”性质:是由中国领导人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内乱
在政治方面的最大教训:加强党的民主法制建设
第四阶段: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
十二、近代中国的三次伟大的历史巨变、三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及其思想核心:
1、第一次历史巨变:辛亥革命(1911年)和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
第一个伟人: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思想核心: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2、第二次历史巨变: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56年)
诞生的第二个伟人:毛泽东——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引领者
思想核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回答的问题: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问题
3、第三次历史巨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和改革开放决策的出台:
诞生的第三个伟人:邓小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设计师 思想核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回答的问题: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
补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回答的党的建设问题。
贵州省高二历史会考试卷及答案篇四
2010贵州高一历史会考答案
2010年高一会考历史答案
历史
1~25:aadab bdccc dabac cdcca bccab
26~30:经世致用,《资政新篇》;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宋教仁案,二次革命; 攘内必先安外,第五次反围剿; 王进喜,雷锋。
31:(1)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破产的原因及评价。(10分)
背景:①清政府内忧外患,内有人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外有列强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统治集团不得不积极寻找巩固统治的出路。②列强侵略中国的同时也让中国人看到了他们技术的先进。③“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已经产生,为统治集团寻找出路提供了参考。④统治集团中少数先进人物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实现“自强”,形成洋务派,在中央以奕欣、地方以李鸿章、曾国藩等为代表。⑤一方面为了克服内忧外患,另一方面也为了巩固自身地位,在洋务派和顽固派的纷争中,新掌权的慈禧太后站到了在地方和中央都拥有巨大实力的洋务派一边,对洋务运动的兴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⑥总理衙门成立,成为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
破产原因:①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外国技术人员谋取私利、敲诈勒索;②清政府内部顽固派仇视洋务,百般阻挠;③整个运动,在中央缺乏健全有力地领导核心;④单纯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不能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评价:洋务派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目的,单纯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而不能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注定了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②但洋务运动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技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诱导和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
(2)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及其历史意义。(6分)
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
历史意义:1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这次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5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3)**诞生的时间,地点,历史条件及意义。(9分)
32:(1)西安事变如何爆发的?如何解决的?有何意义?(9分)
如何爆发的:日本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而国民政府领导人蒋介石却仍在顽固的执行他的先内后外的反动路线,从而促使西安事变爆发。
如何解决的:中共中央在对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进行正确分析之后,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引起的问题,反对新的内战;同时中共中央还主张用一切方式联合南京的左派,争取中派,反对亲日派,以推动南京政府走向抗日。
有何意义: 第一种答案: 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和亲日派扩大内战的阴谋; 2 迫使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使中共的“逼蒋抗日”的方针得以实现; 3 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和平,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第二种答案: 第一,西安事变把全国抗日民主运动推向高潮,团结抗日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包括国民党营垒内部也要求实现团结抗日。中国共产党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表明共产党团结抗日的诚意。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团结抗日顺应抗日形势的发展,符合全国人民的愿望。
第二,西安事变成为国民党转变的关键,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对于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1937年2月,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一项实际接受国共合作抗日的决议,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2)中共七大的背景,内容,意义?(8分)
背景:结合1945年国际反法西斯斗争的进程分析中共七大召开的历史背景。内容:(1)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提出了党的任务: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2)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型,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新的中央委员会。
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如何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8分)
在农村实行放宽政策,收养生息的方针,之后再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厂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废除一大二公的人名公社旧体制。在城市逐步扩大产业自主权。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还有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流通体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形式的分配方式和分配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