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述:
拥有百万人口的枞阳县地处皖中腹地,西依古城安庆,东接铜都铜陵,物产丰饶,山川秀美。这里人文荟萃,重师尊教,文化底蕴厚重;这里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经济快速发展;这里政通人和,百姓乐业,社会稳定和谐。枞阳县教师进修学校就植根于这块土壤,沐浴着改革的春风,迈着坚定的脚步,迎接新的辉煌。
枞阳县教师进修学校前身是枞阳县师范学校,1991年改为现名,主要任务由学历教育转为师资培训。学校坐落在距县城约40公里的汤沟镇,偏僻的地理位置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为改变这一状况,1995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将枞阳县教师进修学校整体搬迁至县城。为做大做强,县委、县政府多方筹措建设资金1100万,建设新校区,并与枞阳县电大工作站、枞阳县高级职业中学三校合一,组建安徽省枞阳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1998年8月工程竣工,学校搬迁;同年11月完成组建工作。新校集师训、干训、电大、职业中专为一体,强强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校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新校坐落在县城美丽的莲花湖畔,校园占地134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一桥飞架,校分两园,南园为教学区,北园为生活区,布局合理,楼群恢宏,景美境幽,风光天成,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
学校教学和实验设施完备。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学术报告厅、电子阅览室、微格实验室、语音室、标准体育场等等应有尽有。为提升办学层次和迎接省、市合格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学校开通了程控电话,安装了地面卫星接收站,建成了校园局域网。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阵容强大、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88人中,高级教师22人,中级教师41人,他们中有省市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有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师训干训专职教师就从他们中选拔。承担师训干训工作的34位专、兼职教师,他们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了解本学科发展趋势,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熟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规律,善于开展和组织教师进行有关继续教育教学活动,同时他们还注重自身研修,不断探索继续教育模式,改进培训方法,提高培训效率。
我校根据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统一部署,从1999年正式承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短短几年,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师训部门的悉心指导下,师训干训工作开展得扎扎实实,卓有成效。师训圆满完成全县近7000名中小学教师的
一、二轮继续教育工作,所有参训教师通过培训,更新了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学教研水平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干训先后举办了8期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4期小学校长提高班,通过集中学习和培训,校长们知识得到了更新,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干训工作得到了省、市干训部门的充分肯定,XX年学校被市教委授予“枞阳县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基地”。与此同时,学校其它层次的办学也硕果累累,职业教育方面XX年被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经贸委联合授予“安徽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XX年被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考试中心批准为“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培训基地”,XX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示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大工作站被省电大批准为全省首批招收本科学员的8个县级电大工作站之一,现在在校本、专科学员800多人,学员主要来自于县内中小学,可以说电大为枞阳县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自评:
1、组织领导
1—1 政策保障
主要观测点:政策法规,配套措施
县教育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政策法规,认识到位,工作重视,将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列入县基础教育发展改革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一是高度重视。县局下发了《关于加强枞阳县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意见》,为教师进修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
二是全力支持。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由县教育局分管人事的副局长亲自挂帅,人事科牵头,教研室、电教馆等职能科室密切配合,教育局下发工作文件,切实保证了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是加大投入。为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原教师进修学校、原电大、原县职高合并成立枞阳职教中心。县委县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先后投入1100多万元用于新校建设和教学设备添置,高投入快发展。
依照教育部关于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文件精神,在县教育局的指导下,学校制定了《枞阳县教师进修学校XX—2010年发展规划》和相关配套政策,并采取具体有效措施分步实施。
1—2 管理体制
主要观测点:行政管理,业务管理,资源整合
我校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办学实体,法人代表是吴耀斌校长。学校属于县政府领导、县教育局主管的事业单位。
业务上,学校在枞阳县教育局的领导下,在安庆市师资培训中心的指导下,制定了《枞阳县中小学教师第二轮继续教育实施方案》和《枞阳县中小学教师第二轮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实施细则》,扎扎实实开展中小学教师第二轮继续教育工作,工作卓有成效,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早在1978年,我校就实行了进修学校、电大工作站、职业高中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为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教育资源,更好地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学校又建立了与县教育局教研室、电教馆等有效合作的办学机制。并初步形成了上挂电大等高等院校,下联中小学的培训网络和工作机制。
1—3 领导班子
主要观测点:选拔机制,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采取民主推荐,组织考核,县委拟任等程序,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
现任领导班子成员3人,全部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
班子成员全部接受过教育专业训练和校长岗位培训,懂得教育规律,熟悉教师工作,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他们带领全校教职工,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新时期教育管理新思路和继续教育新模式,为学校的跨跃式发展和本县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校长吴耀斌同志,原任县教育局人事科负责人,熟悉教师培训业务;后调入枞阳二中任校长,具有丰富的基础教育管理经验;调入我校先是分管师训、电大工作,积累了实际管理经验,XX年起主持学校工作,管理高屋建瓴,学校在他的带领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1—4 经费保障
主要观测点1:办学经费、人员经费
学校为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县级财政能够保障办学经费,包括机构建设经费、经常性经费,业务工作经费等。
能够按照“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的保障机制,近几年来,学校多方筹措建设资金500多万元,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学校办学条件逐年改善。最近国债资金300万已经到帐,学校计划将这笔资金投放到培训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去,以增强学校发展的后劲。
人员经费每年都能按人按时足额拨付,教职工爱敬乐教。
主要观测点2:培训经费
根据安庆市师资培训中心相关文件精神,培训经费由个人和学校承担,同时县教育局和学校都设有骨干教师培训等专项经费,用于支付教师参加省、市、县骨干教师培训等。
2、基础条件
2—1 占地面积
主要观测点:人口占地,建筑面积
枞阳县教师进修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34亩,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楼群恢宏,布局合理。
2—2 校舍容量
主要观测点:培训规模
我校培训校舍含住宿条件,能充分满足全县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需要。
2—3 专业教室
主要观测点:数量,种类,功能
全校共有普通教室46个,均配有音响等设备,暑期能同时接纳XX人以上集中培训。学校还按照先进性和实用性原则,建有多媒体教室、微格实验室、电子阅览室、语音室、学术报告厅、图书资料室等专业教室。专业教室够用适用,突出教师专业特点,达到当地先进水平。
2—4 资源建设
主要观测点:报刊种类,图书册数,音像资料,图书更新,使用效率
学校各类报刊远超过30种,图书资料4万册,电子图书3万册,音像资料总量不少于1000小时,达到要求。
图书音像资料三年内补充更新率不低于10%。
图书音像资料内容针对性强,利用效率较高,有数据档案记载。
各类资源向服务区内教师开放,有相关档案记载。
2—5 实践基地
学校将本校综合高中班作为教育教学实验基地,并与枞阳县枞阳镇石岭小学签订协议,将石岭小学作为教育教学实验基地,用于开展教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等实践活动,基地作用发挥充分、良好。
2—6 现代远程教育设施与管理
主要观测点:计算机网络,卫星电视
学校建有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和能与互联网相连接的高效实用,并与所辖区域内中小学相连通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能实现网上教学和资源共享。
以宽带100m的学校局域网为基础,设有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五间,有计算机160多台,大屏幕视频投影仪2幅等,配备浏览、资源存储等功能的专用服务器及保证其正常运行的ups电源,实现在局域网上存储和共享信息。
学校利用市师资培训中心、县教育局和学校网络平台,向学员及时提供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及相关信息,有效支持中小学通过远程手段开展校本研修,支持教师通过远程教育手段实现自主学习,对学员学习过程和教师教学过程进行监控与管理。
学校具有教学服务设施齐备并较为集中、环境优良、相对独立的学习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