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技术监督局作为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政府职能部门之一,备受社会广泛关注。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在全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上领导的讲话,仅供参考。
在全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上领导的讲话【篇一】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质检工作会议、全省质监工作会议和省、市党代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去年全市质监工作,研究部署今年主要工作任务,动员和凝聚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智慧力量,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奋力拼搏,扎实推进南平质监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省局赵雪萍副局长莅临大会并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市局党组作工作报告。
一、20**年工作回顾
20**年,我们按照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围绕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工作方针和南平质监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要求,细化措施,狠抓落实,提升工作水平,服务科学发展,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打造服务品牌,在积极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新成效
⒈质量兴市扎实推进。市政府出台了《南平市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南平铝业公司荣获第二届省政府质量奖,全市10个县(市、区)100%开展质量兴县(市、区)活动。市局与荣华山产业组团签订合作备忘录,全市实施质量兴园的园区总数达12个,邵武经济开发区作为我市首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试点获得省局批准。全年共完成质量分析报告30篇,其中获各地政府领导批示18篇。20**年获37个福建名牌产品,全市现有福建名牌产品119个。对212家重点生产企业进行等级评定,279家企业358批次工业品开展省级监督抽查,合格率93.3%,位列全省第二,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8个百分点。发挥多方力量形成认证监管合力,当年检查生产、商贸企业345家次,其中农产品认证企业141家次,管理体系认证企业131家次,强制性产品认证企业73家次,查处无强制认证生产销售产品案件18起,涉案货值34.25万元。联合全市11个部门下发质量月活动方案,精心策划79项重大活动,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83万份,接受咨询和质量服务人数达1.1万人次,有力促进了全社会质量意识进一步提升。
⒉标准引领作用增强。20**年全市有14家企业参与9项国家标准、22项行业标准和13项省地方标准制修订,其中主导制修订14项,创历年新高。有2个标准项目分获20**年省标准贡献奖一、三等奖,全市获国家和省标准贡献奖项目增至8项。武夷红茶获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全市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增至7个,居全省第三位,受保护面积达70多万亩,受保护企业241家,年使用专用标志1663万枚,产值30亿元,较2002年首次开展保护工作时增长61倍,并建立了覆盖生产全过程的59项标准体系。当年新增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全市国家级示范区总数达11个,省级12个,市级23个,涵盖桔柚、茶叶、薏米、葡萄等区域优势农产品项目。我局以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获得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先后两次在全市农业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⒊计量工作成效明显。继续贯彻大协作、大发展的工作思路,推进计量改革,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强化横向协作,与卫生、水利、电业、经贸、计生等部门联合推进行业的计量检定工作,全市医疗卫生系统、水利发电企业、计生服务机构等的计量工作相继得到加强和新的突破。如与卫生部门联合推进行业计量检定工作,全市医疗卫生单位医用计量器具检定单位覆盖率达95%,首检合格率达83.11%。推动纵向协作,积极落实与省计量院合作备忘录内容,参与滚筒表面附着系数检定装置的研制以及示波器记录校准方法的研究,联合开展CT机、雷达测速监控系统等领域计量器具检定87台,将污水排放在线监测系统等5个项目纳入重点开发内容。继续推动市、县计量技术机构资源整合,在松溪、政和开展计量技术机构三统一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得到地方政府肯定。做实计量惠民,认真落实计量检定一减一免举措,全年完成免费和减半收费检定计量器具36474台件,为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减免费用107.7万元。加大涉及民用计量器具监管力度,全市检查加油站229家抽查加油枪1390把、合格率100%;对大米、食用油等18种定量包装商品抽查818批次,净含量合格率96.6%,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3.6个百分点。
(二)立足保障民生,在不断健全安全监管机制上取得新成效
⒈加工食品安全监管有力有效。20**年对大米、瓶(桶)装饮用水、肉制品等28个品种1061个批次食品进行了抽样检验,合格率97.6%,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2个百分点。积极转变监管方式,坚持明察暗访、随机抽查等方式落实辖区监管责任制,不断提高监管工作效率。严格实施加工食品QS准入及退出机制,全年共接受238家企业的QS申请,发放220张QS证,54张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注销108家企业114张QS证,吊销6张。同时,先后开展瓶(桶)装饮用水、腐竹、添加剂等24类产品的专项整治行动。如在乳制品专项整治中,帮扶辖区长富、大乘和澳牛三家乳制品企业全部通过总局的换证重新审查;在开展腐竹产品专项整治中,采取明察暗访、突击检查、应急处置等方式,对存在违法添加行为的4家企业移送公安查处并吊销企业的生产许可证,对存在过量添加的4家企业实施最高额度的行政处罚。未发生系统性、区域性、行业性加工食品安全问题。
⒉特种设备安全责任进一步落实。全年出动安全监察人员2567人次,现场监察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 1363家,巡查率达37.3%,检出并排除安全隐患1200多处,指导各类使用单位开展应急预案演练6场次,有力促进了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继续保持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率先开展流动式起重机械的整治,在全省作为先进经验推广。在抓好氨冷库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摸清全市以氟利昂为介质的冷库系统和中央空调系统的特种设备状况,对于符合条件的纳入监管范围。关注民生安全,结合《福建省电梯安全管理办法》的出台大力推行电梯安全管理七项新举措,全市在用客梯手机信号覆盖率达9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针对去年国内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案例,举一反三,未雨绸缪,部署开展了医院、学校、浴室等单位使用的锅炉、灭菌器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严密防范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大力推进乡镇协管员队伍建设,有效弥补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力量不足的短板。20**年全市特种设备运行保持平稳态势,未发生特种设备安全事故。
⒊打假治劣工作保持高压态势。20**年部署开展了双打、打四黑除四害等15个专项打假行动,立案查处 294起,涉案货值846万元。借力专项整治平台,进一步强化与公安、司法机关的沟通协作,及时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刑案件,将日常监管中的难点妥善解决,形成监管合力,提升工作实效。向公安部门移送涉刑案件7起,均已立案处理,向工商等部门移送案件8起,有力地打击了质量违法犯罪行为,起到了强大的震慑作用。扎实推进阳光质监建设,专题召开法制工作联席会,建立与南平市人大、市政协、市政府法制办以及司法部门之间良好的工作联络机制和意见协商渠道,加强沟通增进友谊,取得了相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在全省质监系统率先开展模拟行政处罚听证竞赛工作,选取邵武局试点开展全程说理执法,7个县级局深入开展了开门审案工作,使行政相对人对质监行政处罚的公平、公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有效推进阳光执法。
(三)突出创新规范,在统筹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⒈技术平台建设更加完善。福建省茶叶质检中心(武夷山)的实验室资质认定和茶叶扩项复评审,以及省电线电缆暨危险化学品质检中心均顺利通过省级专家组的验收和年度考核。全系统20**年共投入300多万元购置液质联用仪、全自动固相萃取仪等先进检测仪器,促进检验检测能力的稳步提升。目前,系统内在读和取得硕士学位人员达34名,中、高级职称人员53人,他们在南平质监事业发展中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⒉队伍履职能力持续提升。强化中心组学习,20**年共举办9期中心组学习专题讲座,组织开展了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十七届六中全会等重要精神的学习。注重增强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和预见性,建立每月工作例会制度,形成一月一计划、一月一总结、一月一建议、一月一点评的工作推进机制。同时,围绕履职能力提升,科学制定业务培训、岗位练兵、学历提升计划,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今年全市系统人员参加各类培训达368人次。对接省政府出台加快办事效率十条意见要求,采取多项措施提升机关办事效率。严格效能责任追究,强化每月不定时的明察暗访,并对发现的责任人员给予严肃处理,提高了干部队伍适应新形势、担当新使命、承担新任务的能力。
⒊质监文化建设蓬勃开展。围绕纪念建党90周年,深入开展以质取胜、创先争优活动,南平市局机关党建工作连续四届被南平市委评为先进单位,市局行政服务中心窗口连续三年在43家入驻单位评选中获得红旗窗口称号。七一期间,全系统有12个党支部、44名党员分别受到省、市局党组以及当地县(市)委和工委的表彰。文明创建成效显著,全系统13个单位有11个荣获南平市级文明单位,南平市局和武夷山局荣获第十一届省级文明单位,实现满堂红。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围绕干部人事、设备采购、行政执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构建权责明晰、逐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反腐倡廉责任体系,初步形成具有南平质监特色的廉政风险点分析和防范管理机制。共查找113个风险点,绘制行政职权运行流程图64个,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细则71条,增强干部的廉洁从政意识、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自防意识。
奋斗伴随艰辛,成绩来之不易。上述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得益于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开拓进取和努力拼搏,得益于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协作和大力配合。在此,我谨代表市局党组,向各位领导,向全系统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南平质监事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监管力量薄弱还有部分工作不到位。特别是基层局工作人员少,监管任务重,监管人员与监管任务矛盾比较突出。二是技术机构检测能力还不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特别是县级技术机构的能力建设与当前快速发展的形势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三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工作仍然艰巨。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年主要工作任务
20**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做好质监工作任重道远、意义重大。今年全市质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省质监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按照《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南平市质监系统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促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建设质量强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为目标,坚持人民质检、执法为民宗旨,坚定不移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加快建设法治质监、科技质监、文化质监,为推动南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围绕上述目标,20**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夯实基础,以质取胜,积极推进质量强市
质量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保障性工作,是兴市之道、强市之策、立市之本,关系到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作为产品质量的主管部门,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狠抓质量管理和质量水平的提高,加快提升我市产品整体质量水平。
⒈扎实推进质量兴市战略。以质量促发展,建设质量强市,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强省提升产品质量的意见》相关要求,加强领导,协同推进,构筑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工作机制,扎实推进质量兴市各项任务,提高质量工作成效。以名牌战略、特种设备安全、质量管理培训等质监服务为质量兴园活动重点,着力夯实企业质量管理基础,提升产品质量水平,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促进我市工业企业的发展壮大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切实提高质量兴园活动成效。
⒉大力加强宏观质量管理。一是全面实施政府质量奖励制度。组织有条件的企业参与申报第三届福建省政府质量奖,做好首届南平市政府质量奖的评审工作,力争在11月底前评出首届市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通过省、市两级质量奖的评选,充分发挥政府导向作用,树立新的质量标杆,增强社会质量意识,推动全市质量工作上新台阶。二是深入开展名牌提升活动。加大名牌培育力度,拓宽引导扶植渠道,提高企业争创名牌的积极性,推动名牌生产企业在其关键质量岗位,配备具有质量专业职业资格的质量管理人员。强化部门协调机制,提高名牌申报工作的效率和有效性。加强福建名牌产品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名牌产品行为,维护名牌产品企业合法权益,对已过有效期仍在使用福建名牌标志的行为开展监督检查。三是坚持实施质量分析制度。紧扣发展主题,加强调研分析,科学编制产品质量分析报告和各县(市)产品质量形势评价报告,提高报告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权威性;进一步加大质量分析报告编写指导和培训力度,开展年度优秀质量分析报告评选工作,力求在质量分析报告工作数量、深度和质量上有所突破,使产品质量分析成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参考,成为企业、行业区域产品质量的诊断书。
⒊着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一是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深入执行《关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公告》,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完善机制,确立重点,强化层级、部门联动。对食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关要求,加强监督检查,严格实施食品企业关键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的主体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提高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二是健全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帮助辖区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认证认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层次。同时,以建立质量奖励制度为契机,大力宣贯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推动企业积极贯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不断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竞争力。
⒋深入开展地标保护工作。充分利用我市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的区域特色,强化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和建设工作,基本形成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牌产品为主体的名优产品群体。积极推进邵武碎铜茶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力争年内获得总局批准。在《地理标志产品 武夷红茶》省地方标准批准发布后,促进生产企业积极申请和使用专用标志。将建瓯板鸭、建盏等具有传统特色的产品列入计划,加以挖掘和培育,逐步争取获得保护。进一步加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力度,提升监管水平,对获准使用专用标志企业加强监督管理,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二)以人为本,安全为先,切实保障改善民生
质量是基础,安全是底线,牢固树立保安全即保民生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严守安全底线,切实加大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严防区域性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⒈进一步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方式。一要加强风险防范。继续规范食品生产许可工作,严格实施准入制度。对企业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以及现场审核严格把关,达不到准入条件或虚假申报,一律不予发证。加强获证企业证后监管,加大巡查、暗访力度,落实退出机制,督促获证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二要建立食品监管快速反应机制。一方面加强食品安全信息传送,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实现食品安全监管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另一方面,健全食品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促进应急处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提升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和水平。三要健全食品安全监管协作机制。对内建立系统内部协作机制,定期交流,分析原因,商定方案;对外加强各有关部门的联动协作,重点加强与食安办、工商、农业、公安等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建立全市食品行业和监管人员以及市食安办、工商、农业等相关成员单位的企业飞信群,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实时更新工作动态,实现质量安全信息共享,及时控制风险,消除隐患,防患未然。四要实施风险行业预防管理机制。以提高风险企业出厂检验能力为着力点,制定培训计划,分重点、分阶段地组织相关企业出厂检验人员进行检验能力培训。
⒉进一步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水平。一是贯彻落特种设备安全监督和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加强部门联动,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形成监管合力,加快构建政府统一领导、企业全面负责、部门依法监督、检验技术把关、社会支持参与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格局。二是打造高素质的特种设备安全队伍。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检查人员和乡镇(街道)协管员的业务培训,提升安全监察人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打造多层次、高素质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队伍,切实做好我市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三是全面推进特种设备动态监管。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特种设备动态安全检查信息化系统和其他风险监测渠道,加强风险监测力度,扩大风险监测范围,对那些高风险的设备实施重点监测,不断提升动态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四是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加强使用单位管理者、使用者责任意识,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和责任连带追究。五是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技术技能。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举办特种设备从业人员培训教育,增强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通过提升管理人员素质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六是继续加大打非治违工作力度。突出地域特点,加大采沙场用起重机等特种设备的专项整治和行政执法工作力度。七是加大电梯安全监管力度。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让政府部门、使用单位、广大居民、物业管理企业明确电梯安全管理和日常维护的主体,进一步整顿规范电梯维保市场,对工作不到位的维保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八是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督促和指导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制订有效的专项预案并组织演练。
⒊进一步健全产品质量监督机制。科学制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计划,深入开展重点产品质量专项整治。结合我市企业情况、20**年监督抽查结果以及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人造板、验配眼镜等为重点整治产品,以合格率较低的县市为重点整治区域,加大证后巡查力度。完善产品质量安全动态监管体系,进一步规范获证企业的生产行为。对辖区重点企业产品,特别是20**年抽查不合格产品、等级评定为C级的企业实施重点监管,增强针对性,密切科室之间相互配合,逐步建立健全重点产品全过程监管链条,确保源头产品质量安全。强化对抽查不合格企业的后处理,严格实行公告、曝光、整改、处罚、召回等措施,加强案件处理情况的跟踪督办,提高监督抽查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⒋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一是坚持围绕中心,组织开展农资、水泥、建材等重要产品的专项执法打假系列行动,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违法行为。二是突出扶优扶强,对冒用、过期使用福建品牌产品的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打假行动,为福建名优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三是围绕热点难点,加大对高速公路、省内国道沿线加油站短斤少两和油品质量的专项执法行动,加强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和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抽查,加强机动车安检机构管理。四是加强平台建设,完善12365举报处置指挥中心,实现应急处置、案件查处、质量申诉、咨询服务高效运转。五是进一步建立完善联系机制。构建密切配合、监督有效、执行有力的稽查执法体系。对内要建立与食品、特安等相关业务科室更加紧密型的工作关系,使稽查打假工作进一步深入到本部门监管工作中;对外要加强与经贸委、工商、农业、建设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形成定期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
(三)服务大局,稳中求进,助推发展方式转变
促发展是科学发展的个中要义,落实科学发展观,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是这一时期质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充分发挥质监系统职能优势,围绕经济发展要求,恪尽职守,开拓创新,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⒈服务经济结构调整。一要以标准促发展。积极推进工业标准化园区试点建设,加大邵武经济开发区省级标准化园区试点项目建设力度,确保项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重点扶持列入省政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欧浦登触摸屏生产线、鑫森炭业等7个重点项目以及列入我市的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保证项目建设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全力服务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力争浦城现代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项目得到省局批准,重点督促指导在建的2个第七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第六批省级示范区项目建设,确保按时验收。不断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完成省地方标准《浦城原木赤灵芝综合标准》修订和《工厂化真姬菇生产技术规范》制订发布实施,积极推动松溪甜玉米栽培技术县级农业标准规范制定,促进我市农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加快实施标准战略,引导企业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重点引导松溪县木茶具产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制定实施《木茶盘》企业联盟标准,争取启动制定《木茶盘》省地方标准,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积极开展企业产品执行标准注册登记的试点工作,规范企业标准化工作。致力推进服务业标准化,指导南平民政系统开展《城乡医疗救助服务规范》等3个省地方标准的制定,提高行政机关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督促指导武夷山苏闽大酒店完成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争取5月通过验收。二要以计量促和谐。深化计量体制改革。继续按照项目合作、资源共享、同步发展的市县计量技术机构改革思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全市计量技术机构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夯实计量工作基础,继续抓好计量器具建档工作,积极探索计量器具档案动态化管理模式,及时更新数据,为计量工作的发展奠定基础;加强计量器具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与计量检定系统的并网核查,及时掌握检定情况。
⒉服务节能减排。加强与省计量院的合作,开展节能减排省控企业的BOD在线检测;加大对能源计量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力度,组织好强制性国家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宣贯和落实,督促重点耗能企业按照标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继续推进计量检测体系认证,推动重点耗能企业按照ISO10012国际标准建立测量管理体系,指导中小企业加强计量管理,完善计量检测体系,提高计量保证能力,促进企业的节能降耗;继续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开展安全与节能管理标杆锅炉房建设活动,推进节能技术改造。
⒊服务保障民生。加大打非治违专项工作力度,保障五大战役重点项目、电梯等民生特种设备安全。进一步抓好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米、面粉、食用植物油、牛奶等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的计量监管工作,从源头保证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计量准确。深化医疗卫生系统计量工作,通过开展医疗卫生领域在用计量器具专项监督检查,提高医疗卫生领域在用计量器具的受检率和首检合格率,避免因计量器具失准造成对患者的错诊误诊,促进医疗单位提升诊疗质量。继续做好电能表、水表、燃气表等民用三表安装前的首次强制检定工作。
(四)固本强基,提升能力,增强事业发展后劲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履职能力,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既是应对复杂局面,完成繁重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质监事业科学发展的长远之计。我们必须把强质监作为履行职能的重要支撑,大力加强自身建设,树立法治质监、科技质监、和谐质监的新形象。
⒈建设法治质监。一要规范执法行为。完善省、市、县案件办理运行协调机制,构建配合密切、监督有效、执行有力的执法体系,并利用信息化、科技化手段提升执法质量。深化推进开门审案和全程说理执法工作,市局和各县(市)局要有2个以上行政处罚案件运用说理式执法的方式办理,组织开展模拟听证竞赛活动。二要加强法制监督。贯彻实施《行政强制法》,落实执法责任制,强化案卷评查制,加强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情况的督查,将法制监督落实到行政执法活动的各个层面。三要加大协调力度。完善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机制,进一步加强与检察院、法院和公安等部门的联系,积极探索与相关部门建立执法工作协商指导机制,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严格执行案件移送标准,严防有案不查,以罚代刑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四要强化法制宣传。整合部门资源,拓展宣传平台,通过新闻媒体、网站、宣传栏等多种形式,推进六五普法及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宣传,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影响面。
⒉建设科技质监。一是继续加强省级电线电缆和危险化学品以及武夷山省级茶叶质检中心的能力提升,强化技术检测装备的更新和添置,坚持在提高素质和引进人才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检测能力和水平。二是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技部门的合作,继续抓好《土壤中稀土对茶叶中稀土含量相关性研究》、《活性炭生产过程磷酸回收液铁离子去除技术研究》等科技项目的攻关,提升科技对质监事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三是有计划地开展基层监管人员、抽样人员、检验人员和生产许可审查人员的培训工作,重点开展产品质量监督相关政策法规、质量标准、特别是《工业产品许可证获证企业后续监管规定》和《福建省工业产品质量省级监督抽查抽样规范(试行)》的学习,提高能力。
⒊建设文化质监。一是营造团结和谐氛围。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落实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积极创建第六届党建先进单位,深入开展学先进、转作风,打造优质软环境作表率主题活动,实施下基层、访民情、强质监活动,巩固创先争优成果,建好质监服务窗口。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深化规范权力运行和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深入推进治庸治懒,坚持查处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乱作为和三乱问题,提高全系统的工作效率和行政效能。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重点抓好中层干部队伍和专业骨干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力度,加快年轻干部的成长。持续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活动,采取多形式、多举措来促进干部履职能力的提升。三是加强质监文化建设。认真抓好质监文化建设方案的组织实施,以服务发展为目标,不断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机关工青妇等群团建设,继续开展创建平安单位活动,多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干部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同志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使命光荣、重任在肩。让我们在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拼搏奋进,努力开创南平质监工作新局面,为推动南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而不懈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在全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上领导的讲话【篇二】同志们:
经市政府研究同意,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工作成绩,交流工作经验,明确工作要点,提出工作要求。刚才,我们观看了展示20**年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成果的专题片,表彰了20**年度质量振兴先进单位和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签订了《20**年质量振兴工作目标责任书》,张剑同志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了回顾,并就今年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作了安排,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按照工作部署,认真抓好落实。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20**年,全市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归纳起来,大致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质量兴市活动深入开展。全市各县、市、区都开展了质量兴县(市、区)活动,我市成为全省第一批100%开展质量兴市活动的地级市。全市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质量、品牌意识日渐增强。
(二)实施名牌战略成效显著。名牌创建有声有色,全市涌现出了一批质量好、信誉高、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去年,全市新增中国名牌产品2个,获得国家免检产品7个,湖北名牌产品16个。我市精品名牌产品数在全省位居前列。
(三)专项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去年8月下旬开始,我市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迅速行动,开展了为期4个多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通过出台方案,制定制度,强化督办,各项专项整治任务有条不紊、有声有色地落实,特别是质监部门6个100%目标任务的如期完成,为全市12个100%目标的实现做出了贡献。
(四)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规范。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食品、农资、建材等专项打假行动,有力地打击了制假售假违法犯罪行为。20**年,全市共查获各类假冒伪劣产品货值2100万元,捣毁各类制假售假黑窝点290个,为人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800多万元。
(五)质量基础工作扎实有效。积极搭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基础平台,加强企业质量人才队伍培训,广泛开展群众性质量技术创新,全市累计注册QC小组500个,取得成果360个,创造直接经济效益800多万元。省级以上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2家。20**年,全市新增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5家,4家企业的68种定量包装产品获得国家计量免检C标志。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广大质量工作者克难奋进、顽强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大家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全社会质量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企业质量管理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重投入、轻管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现代管理理念、方法、手段还没有得到充分运用。二是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还存在薄弱环节,长效机制还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三是名牌创建后劲有待于进一步增强。全市的中国名牌只集中在食品、化工行业,其他支柱产业在中国名牌上还是空白。这些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和改进。
新时期,质量技术监督工作重要性日益突出。市委作出了加快荆门崛起的战略决策,前段时间召开的市委六届三次全会、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市两会提出了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要达到16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要达到20%的奋斗目标,这些奋斗目标的落脚点在加快荆门崛起,关键是工业强市。质量振兴是实施百亿工程,打造百亿产业,建设工业强市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市委、市政府对此寄予厚望。这给质监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也给质量技术监督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提供了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舞台和机遇。因此,我们要切实增强做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进一步坚定做好质监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二、解放思想,明确目标,奋力开创全市质量工作新局面
目前解放思想,开放崛起大讨论活动正在全市深入开展,各地、各部门要通过大讨论进一步认清形势,突破思维定势和传统观念束缚,把思想认识真正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把力量凝聚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上来。要把质监工作放在开放崛起的大格局中去研究、去规划,放在开放崛起的大决策中去思考、去部署,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体系,用发展开放的思路推进质监事业。
为此确定全市质量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质取胜,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建立健全立体化全程监管网络,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府监管、市场引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质量工作体系,全面提高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质量水平。
主要目标是: 到20**年,我市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农产品、食品、医药产品等全部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95%以上的主要工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工业产品总体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全市中国名牌产品数量力争新增3-5个;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95%以上;受监工程主体结构合格率、竣工验收合格率均达到100%,新建居住、公共建筑执行节能标准覆盖面达到100%;服务行业顾客满意率达90%以上;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围绕上述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强化质量监管。加强质量监管是保障质量安全的关键。要全面构建预防质量安全事故、突发事件的预警应急指挥和救援体系,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经济安全运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要深入开展质量平安建设,全面落实政府部门监管责任,运用生产许可、强制认证、注册备案等手段,严格市场准入,建立起让消费者吃得放心、用得安心的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屏障。要始终保持打假治劣的高压态势,对于生产条件较差、产品质量不高、达不到生产要求的,要下决心,该整顿的整顿,该取缔的取缔。全面落实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于查处不力、履职不到位、失职渎职,甚至为制假售假分子充当保护伞的,要依照法律法规严肃予以查处。
(二)深入推进名牌战略。市委书记傅德辉同志强调,名牌是崛起的希望。近年来,通过大家的不断努力,我市涌现了一批名牌产品,但应该看到,全市名牌数量还不够多,相对中部发达城市,我们的差距显而易见。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名牌的培育、扶持和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的质量效益。企业要加大科研开发经费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品牌价值和竞争实力。已经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要向更高目标迈进,获得湖北名牌产品的企业要向中国名牌产品迈进。要通过不懈努力,逐步实现荆门名牌由少到多、由多变强的新跨越,进一步推动荆门制造向荆门创造转变,不断提高影响力和美誉度,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品牌强市。
(三)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标准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区域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各地、各部门要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保障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为重点,以促进自主创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为主线,抓紧制定我市标准化发展规划纲要,服务标准化生产。去年,市质监局将我市23 个农业地方标准编印成册,免费发放到农民朋友手中,赢得广大农民朋友的称赞,这样的做法很好,要大力提倡。希望其他相关部门也能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为我市标准化建设服务。
(四)不断提高技术保障能力。要围绕我市主导产业的提升和发展,着重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农产品、节能环保产品和食品、药品等涉及安全产品的监督检验和应急技术保障能力,提高检测检验水平。着重围绕石化、磷化、建材、食品、能源和高新技术六大百亿产业,重点建设一批技术装备精、支撑能力强的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检测中心和实验室,为企业和社会提供科学、准确、高效的检验检测服务平台。要加大对涉及民生、能源等方面计量器具的监管,充分发挥计量在保证质量、增加效益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加快检验检测机构的建设步伐和质量技术监督人才的培养。同时,要积极推行认证认可制度,鼓励企业开展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等体系认证,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五)继续实施专项整治活动。各地、各有关部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克服松懈麻痹思想,继续保持昂扬的工作状态,建立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农业、药监、质监、工商、卫生、商务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继续做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任何部门不得推诿扯皮、敷衍应付,今后哪个方面、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追究相关部门的责任。在前一段专项整治中,市质监、农业、商务、工商、药监等部门结合各自职责和实际,取得了一些经验,希望大家坚持边整治、边总结的好做法,把专项整治中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总结推广,加快建立起我市产品质量体系的标准框架,建立健全保障我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
(六)狠抓工程、环境等领域质量安全。要以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重点工业建设工程、大型公共建筑工程、民用住宅工程和校舍、娱乐场所建设工程等为重点,强化大型公共建筑质量监管,鼓励施工企业争创精品建筑工程。切实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动结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生产技术,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防护林、绿色通道等生态工程建设,加强生态示范区、重要饮水源的保护和管理,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三、强化领导,加强协调,为开展质量兴市营造良好环境
质量兴市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配合,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齐抓共管,为实施质量兴市战略营造良好的环境。
(一)要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各地要把质量兴市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发展规划,根据当地经济发展进程要求,谋划质量兴市的项目、内容、计划。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质量工作的组织领导,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要将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考核目标,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质量安全工作负总责。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突出、长期得不到解决或发生恶性事件的地方,要追究其负责人的责任。
(二)要加大协调配合力度。质量工作涉及各个方面,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质监部门要做好牵头工作,发挥在质量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搞好综合协调。工商、食品药品、农业、卫生、商务等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质量监管,依法做好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管工作,真正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管网络,消灭监管盲区。监察部门要加大对质量监管执法的监督,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对失职渎职、包庇纵容制假售假活动的,要依法严肃处理。
(三)要加大宣传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对违法违规的企业,要公开曝光;对存在严重问题的企业,要跟踪报道。要广泛宣传一批优质产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宣传质量管理先进典型和整治工作经验,引导消费,鼓励先进。同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大经费投入,保证质量检验检测技术基础建设、标准体系建设、质量问题攻关和质量改进等所必需的经费。要完善质量兴市的激励机制,对获得中国名牌、免检产品、湖北名牌、质量管理奖等称号的企业予以奖励。
(四)要加大督导考核力度。根据省政府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要求,市政府一方面要迎接省政府的考核验收,同时也要对各地的质量振兴工作进行考核和监督。各地要制定质量兴县(市、区)的目标责任,把工作目标具体落实到部门、延伸到企业,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对于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造成损失、对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要予以批评;对重大的问题要挂牌督办,确保我市质量工作的各项具体目标和要求能够落到实处。
同志们,做好新形势下的质量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牢记神圣使命,认真履行职责,为全面提高全市质量工作水平、加快荆门崛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全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上领导的讲话【篇三】同志们:
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就质量工作讲三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进一步增强做好质量工作的责任感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质量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切实把质量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大力开展质量立市活动,全市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大质量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市县两级政府都建立了组织领导机构,所有县(市、区)全部开展了质量兴县(市、区)工作,并将质量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各职能部门积极围绕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的提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加大质量提升、质量监管工作力度,收到了良好效果,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二)政府引导作用日益增强。初步建立了宏观质量评价制度,20**年共发布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49期,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和社会公众了解产品质量状况的重要窗口。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得到,建立了全市企业质量信用档案数据库,积极参与河南省质量诚信企业评选认定,全市有14家企业获20**年河南省质量诚信企业荣誉,创造了单年度获此殊荣的最好成绩。认真实施政府质量奖励制度。按照评选依据、标准和程序,共产生20**年度市长质量奖企业5家,提名奖1家,为全市企业持续改进树立了新的标杆。加大了品牌培育力度。20**年,全市27个产品获河南省名牌产品称号,创造了单年度名牌争创工作的最好成绩。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新认定河南省著名商标23件。
(三)全市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升。产品质量方面,20**年全市生产领域市定检产品批次合格率99.25%,较20**年提高2.5个百分点;特种设备重点监控设备的注册登记率、定期检验率、持证上岗率均达到100%。工程质量方面,新开工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受监工程项目质量合格率、新开工房建节能标准执行率、受监督工程主体结构合格率、竣工验收合格率均达到100%;服务质量方面,商品零售业快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顾客满意度进一步提高;环境质量方面,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实施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预算管理,PM2.5监测系统建成投用。
(四)质量工作基础不断加强。20**年,全市主要工业产品采标率稳定在85%以上;获批无公害农产品8个、绿色食品5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3个,新增产地面积3.2万亩;成功创建了1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已获准创建。强检计量器具覆盖率100%,全市企业获得质量、环境、职业安全体系认证企业230多家,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企业30多家。全市已通过验收或建成拟验收的省级质检中心5个,有资质面向社会出具公正数据的实验室80多家,对我市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明显提高。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我市质量总体水平还不高,工作基础还比较薄弱,产品标准化水平总体偏低,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产品质量不强,附加值不高,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偏少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质检机构发展滞后,尚无一家国家级检测中心;质量监管部门合作机制、风险检测和应急处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切实做好新时期质量工作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型,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重大导向。新一届中央政府大力推进职能转变,提出要提质增效、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20**年,国务院设立了中国质量奖,制定下发了《质量工作考核办法》,建设质量强国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质增效升级。市委提出要按照周口崛起方略总体部署,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这些要求和部署通篇贯穿了质量效益的内涵,体现了质量发展的要求。全市上下一定要充分认识质量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把质量作为发展大事、民生大事、立市大事,牢固树立以质取胜理念,深入实施质量立市战略,努力提高质量工作水平,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下四项重点工作:
(一)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着力抓好质量提升。企业是质量创造和质量保障的主体,质量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利润之源、品牌之魂。要推动企业自觉把质量安全内化为发展的核心理念,在发展战略中融入质量追求,在管理制度中突出质量控制;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强化诚信自律,践行质量承诺,珍惜商业信誉,靠过硬的产品质量和诚实周到的销售服务,赢得尊重、赢得口碑、赢得信赖,树立对社会负责的良好形象。要加快建立质量安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质量安全负首要责任、企业质量主管人员对质量安全负直接责任,率先在市长质量奖获奖企业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要以调整、优化和提升为方向,引导我市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化工三大支柱产业链条向高端延伸,注重引导新兴产业和高成长性产业优化产品结构,帮助企业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广泛开展质量改进、质量攻关等活动,促进质量管理水平持续提升。要鼓励骨干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省长质量奖和市长质量奖,发挥标杆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推广骨干企业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方法,带动提升我市整体质量水平。
(二)夯实质量发展基础,增强质量保障能力。加强质量基础建设,完善质量发展条件,是确保质量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要以促进自主创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为重点,在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活动,引导龙头企业建立技术标准创新体系,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缩小我市产品、工程、服务、环境等质量与国际先进标准的差距。要围绕我市农业两区一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创建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活动为载体,以现代畜牧业和特色高效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继续实施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抓好标准化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建立和完善我市主导农产品、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示范体系和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体系。要围绕建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豫东南区域商贸物流中心的总体规划,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积极引进现代经营方式和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推进新兴服务业规范化,促进现代服务业信息化、规模化和品牌化。要加快建设全市质量安全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电子政务、质量状况发布、信息资源社会共享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以企业电子质量档案为核心的质量监管动态数据库,建立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分类监管制度,对风险较大的企业进行预警或黄牌警告,尤其要对违规企业实施黑名单管理,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质量信息服务。要围绕我市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产业集聚区的发展需要,积极争取国家级质检中心,建设和完善省级质检中心,合理布局市级质检中心,着力打造一批特色突出的专业性检验检测平台,加快构建全市检验检测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我市检验检测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支撑。
(三)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打造产业集群品牌。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是质量和信誉的载体,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要以重点行业、主导产业、优势企业和重要产品为重点,进一步落实市政府《关于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的意见》,完善我市品牌培育发展规划,形成政府导向、企业创新、职能部门服务、中介组织协调的品牌培育环境。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地理标志保护、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手段,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要健全激励制度,对名牌企业在人才引进、项目入驻、融资服务、技术改造等方面重点扶持。落实完善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驰名商标产品、自主创新产品优先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制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优化自主品牌发展环境。要鼓励我市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化工、电缆电气等特色产业集群争创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和河南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产业集聚区活动,培育形成一批质量标准水平先进、品牌带动辐射作用强的国家级、省级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打造产业集群品牌,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四)严格质量安全监管,落实质量安全责任。质量安全是质量工作的底线,必须守住,确保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质量不出问题。要完善各级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质量安全责任体系,健全行政许可、行政监督、行政执法为主体的质量监管链条,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市场等手段,强化质量监管,全力保障质量安全。要加快建立和实施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信息通报和应急处置机制,做好质量状况分析工作,定期发布产品质量状况报告,对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质量风险及时预警,切实增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置能力,把质量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要深入开展重点产品、重点工程、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和重点市场质量执法,重拳出击、形成声势,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突出抓好食品安全监管,尤其是在食品监管职能调整划转期间,各监管部门之间要加强衔接,搞好配合,确保不出现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事故,确保老百姓吃得放心。
三、加大力度,强化措施,推动质量工作有效落实
(一)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各级领导要切实加强对质量工作的组织领导,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及时解决质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建立质量工作经费稳定增长机制,统筹安排质量工作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足额保障质量建设相关费用,及时兑现名牌、政府质量奖等奖励资金。
(二)进一步加大组织协调力度。质监部门作为质量立市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机构,要为政府当好参谋助手,抓好统筹协调,保证质量日常工作落实。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认真落实好分配的质量立市工作任务和目标,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三)进一步加大目标考核力度。要落实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质量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47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质量工作考核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4号)要求,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在省政府质量工作考核中取得好的等次。同时,按照省政府的要求,抓紧出台我市质量工作考核办法,量化考核细则,注重用标准、指数和规则来评价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并作为干部政绩评价与考核的行动指南,实现对质量工作绩效考核的常态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四)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要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质量立市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大力宣传质量立市工作成绩和我市知名企业、名牌产品,大力弘扬诚实守信、持续改进、创新发展、追求卓越的质量精神,培养科学理性、优质安全、节能环保的消费理念,营造出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
同志们,当前我市质量立市工作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做好质量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市上下要振奋精神,真抓实干,不断开创质量工作新局面,为促进富民强市新跨越,实现周口崛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