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中也应当得到很好体现。要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来指导教育改革并解决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而充分地发展。”
日前,应邀来镇讲学的国家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特级教师陆志平,为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学员作了题为《学习科学发展观,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主题报告。
陆志平说,现实中教育的不公平性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不仅城乡教育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在基础教育中,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这四个阶段也明显存在着不平衡,尤其是幼儿教育和初中教育相对薄弱,成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短腿”。同时,校际不平衡问题也值得关注,这也是导致近年来“择校风”越刮越烈的根源。此外,社会困难群体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些现象有悖于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统筹发展的原则。
陆志平分析认为,城乡教育的不均衡现象与长期以来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客观现实有关,但是政府对农村教育投入不足也是重要原因。前几年我们依靠“人民教育人民办”解决了“普九”问题,但是其水平并不高。从整体上来说,“农村一流学校的教学、师资条件赶不上城里三流学校”还是客观存在,有房子没设备、有设备没教师,甚至有设备有教师但没有经费使用、维护的现象比比皆是。这对农村孩子来说很不公平。初中教育不均衡的问题根子在“应试教育”。因为,初中升学压力没有高中大,一方面政府对初中教育投入不足,没有钱,发展当然滞后;另一方面,由于高考升学率是重要“政绩指标”,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校都格外重视高中阶段,不但初中老师地位、待遇赶不上高中老师,而且优秀的初中教师也往往被抽调到高中去“加强”,结果可想而知。初中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弱化初中教育势必会对未来发展产生严重后果。
针对上述问题,陆志平认为,要解决当前教育的不均衡问题,就着力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农村教育。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薄弱学校。除了政府增加投入外,可以通过一个城里学校带一个农村学校、一所示范学校带一所薄弱学校等方式,逐步缩短城乡教育差距。二是加强初中教育。初中教育质量出了问题,高中教育、大学教育甚至研究生教育都无从谈起。三是关注社会困难群体子女教育问题。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犯罪及吸毒人员家庭子女等,都应让他们接受平等的社会教育,不仅可以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而且能够培养他们健康的思想品德和正常人格,防止他们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