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校实地考察心得体会篇一
一、坚实的后盾支持使学校迈向了现代化
当我看到这所学校的现状,规划的面积和办公设施都非常先进,满足乐学校和学生的发展要求,我不敢估计每个教室和功能室里面的设施投入多少,但我清醒的想到对教育的投入是何等的庞大.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方向标,是办学特色的根本保证,当我看到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大厅雕刻的“尊重个性、开发潜能、科学施教、全面育人”的先进的办学理念是何等的以人为本、人性化的体现.
三、先进的文化管理使学校走向一流
当我看到学校的教学楼、校长室、办公室、教室都可以感受到整洁,雅致、又不失个性,学校的每个走廊、每一面墙壁包括伟人雕塑、名人画像、主题活动图片、学生作品展、特色专栏都无不体现文化的氛围.
四、打造优质团结的教师队伍和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
从宋校长的经验介绍中可以体现她在教师管理中特别注重两点:
1、团结向上的教师团队,这所学校总共504名教职员工,当中30岁以下的占62.4%,从介绍中看出他们几乎都是高学历年轻队伍为主的团队.
2、精密细致的管理模式
结合每逢佳节他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不同主题、不同年级的潜能教育活动,寒暑假对教师们进行潜能教育方面的进修班,培训班,从而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
在这短短几天的参观学习中,对我来说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我就像是“井底之蛙”,但我更坚信一句名言:有志者事竟成,在我不断学习和努力下更新教育理念、不断进取使我所教的学生行列中少一名学困生出现就是我们教育者的喜悦之情。
学校实地考察心得体会篇二
20xx年8月14日至17日,学校一行100多人,在校领导带领下前往醴陵四中进行考察学习,四天天之行,我们对教育本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获得了新的启迪.
考察团成员与这些学校的校长、教师、学生进行了交流,详细了解他们取得骄人成绩的原因、学校内部管理,特别是学校常规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为乡镇中小学校长提供了与邻市学校直接交流、对话的机会.搭建了深入贵港、桂平先进学校亲身感受、体验,学习的平台,思想深刻,见解独特的办学理念,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制度;丰富多彩,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习期间,所有参加考察学习的人都认真听取汇报、学习、勤于思考,交流,在与兄弟学校的思想碰撞中,学习了新的办学理念,提升了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和对常规管理内涵的理解,同时,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进一步加深了认识和了解,为今后学校间的交流与合作打了良好的基础.这次学习考察、组织严密,形式活泼,我们日夜兼程,边看边议,深感受益匪浅,体会良多.特别是崔jú长,林书记亲自带队,深入一线,我们更是深受感动 .
一、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差距
(一)有特色的学校不一定是成功的学校,但成功的学校一定是有特色的学校.
这次我们抱着“踏踏实实学习”的思想深入实地的查看了贵港、桂平两市的几所学校,他们高瞻远瞩的发展战略,各具特色的发展思路,严谨务实的发展步伐,令我们叹为观止,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几所学校通过坚持“特色办学”,加强学校的常规管理,成功打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教育名牌.蒙公小学、蒙公一中的德育科研着眼于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经历十几年的摸索和总结,已形成了这一特色科研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实用化.极力营造“书香校园”的和谐氛围,力争师生做“学习型”、“专业型”、“学者型”的人才,这一举措也是卓有成效.这两所学校无疑都是成功的学校,而且也在成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打响了自己的品牌.
(二)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育传统,是培育人才的“沃土肥园”.
这次考察的每一所学校,我们都感受到一种高品位的文化享受,小校园,“大文化”.这些学校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重视的不仅是现代化校舍和教育设施的建设,更重要的是独特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和办学传统使这些学校处处都有教育功能,时时都有教育机会,这一方面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反映出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精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校教育工作的层次性、科学性和长效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充满人文化精神和科学色彩的校园文化,为培育高素质人才提供了“肥沃土壤”,展示了当地校园建设特有的风采,学校文化和教育传统是一所学校多年的积淀,是从学校内部不断培植的,需要一点一滴的经营和积累.校长要成为学校文化的倡导者,要有超前的教育理念,有恒心、耐心和信心,言行举止,待人接物,做一个读书人,文化人;要引导全体师生员工参与建设,通过制定规划,机构改革,人才流动,考核评价等管理手段来促进和体现学校文化;学校应打造为人才成长的摇篮,出名师,育名生,办名校.
此次学习考察之行,让我开阔了眼界的同时,更看到了自身的不足.
(三)我校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博龙公路旁边,与亚山街相邻,为师生方便上下学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存在着教育环境相对嘈杂和治安复杂的问题,周边治安环境和学生的道德问题较为突出,加上地方宗族观念和黄、赌影响,给学校的教育管理增加了压力,硬件设施的相对不完善,活动场地相对狭小,这些都成为制约我校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师生的卫生意识不强,校园文化氛围不浓也是学校领导班子最为关心的头等大事.
二、启迪了思维,坚定了信心
观念更新、角色转变,从我做起.此次考察使我清楚地意识到,在今天这个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想真正实施创新教育,要想真正有所发展,做为校长首先要做到角色的转换:
(一)必须由被动服从型向创新型发展.创新是新时代中小学校长角色扮演的基本要求之一.
一名校长必须具有强烈的成就需要,而一旦有了强烈的成就需要,他就会锐意进取,敢于冲破妨碍创新的清规戒律,并养成求异思维以及人无我有,人有我先的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校长自身的事业心和工作动机,也会在追求创新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二)必须由“礼让风格型”向竞争型发展.
今天知识经济环境下的人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激烈、更富挑战性,由此也导致了今天的教育比以前更具竞争性.处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校长惟有具备竞争意识,敢干竞争,善于竞争,成为竞争的强者,才能创造出最大的教育效益,并成为一名真正专业的学校管理者,过去那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礼让风格型”办教育的校长形象,由于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
(三)必须由稳重守业的模范型向开拓型发展.
开拓而不是守业是对中小学校长角色转换的又一个要求.校长不仅要有卓越的管理能力,而且要具有良好的社交活动能力,注重谋求学校改革发展方略,不断拓展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开拓型的中小学校长,在其社交活动中往往通过介绍学校状况,展示学校的发展前景来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使学校经费紧缺的矛盾得以妥善解决,交往时能够做到热情大方、坦诚无私,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充分显示自己的攻关才能.当然,在开拓学校生存和发展空间的过程中,校长不能失去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尊严和风度,更不能违章操作,而应该努力保持一种既奋发进取又品德高尚的专业管理者形象.
(四)必须由按部就班的教学管理型向科研型发展.
新时期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教育行为对教育科研的依赖性,因此迫切要求校长增强科研意识,自觉充当科研型校长的角色.很多工作卓有成效的校长都是自己主动抓教育科研,抓学校规划和决策,健全校内教育科研保障和激励机制,甚至独立承担某项科研课题,以营造良好的校园教育科研环境.校长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成为教育科研的内行、专家.由于校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学校往往会出现教师人人参与科研、个个承担课题的可喜局面,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推动了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
三、学以致用,路在脚下
完善学校常规管理制度,坚持依法治校.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话听起来虽然有些俗气,但在今天看来依然很有指导意义.任何一个单位的管理说到底都是在进行人的管理,都要抓住人心.只要管理制度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并且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就能被老师们认可,深入人心,就能使老师们自觉规范于制度之内,就不愁人心不齐,所以在学校管理上,我们始终坚持法治替代人治,但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要坚持如下四个原则:高尚的事业造就人;真挚的感情凝聚人;优厚的待遇挽留人;勤奋的工作培养人.通过成就事业留人、培养感情留人、提高待遇留人,形成了人性化管理的新模式,凝聚人气,激发潜能,让每一个教师关心学校,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创造业绩.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生源相对稳定,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我们认为对学生的发展制定过高的目标是不现实、不科学的,是对教师评价和学校发展的不负责任.对我们学校而言,升学率是至关重要的,但不是全部.因此,我们对学校管理措施进一步整改,明确了以下五点要求:1、准确的设职设位,力求做到人尽其才.2、责、权、利三者分明,予给实干、能干的同志充分的权力和信任.3、科学客观的考核评价制度,让老师们“流汗不流泪 ”.4、适度的激励机制,激活全体教职工的事业热情.5、及时准确的奖惩制度,体现对肯干、能干同志的充分尊重.对学校工作重心予以调整,提倡“一求人人成才,更求人人成人”.学校提出“从最后一名学校抓起,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走路!”我们的口号是:“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变成100%的现实”.真正把“关注学生”落到实处,不搞特色班和重点班,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要求全体教师从中、差生实际出发处理教材,调整教学进程,使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着力于中、差生的提高,从而达到了整体优化的目标.事实证明,这一做法是正确的,狠抓后进生对先进生是很好的促进和提高,水涨船高.在确保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的同进,也保证了优秀生的学习环境和质量.今年的中考,我校一大批同学考上高中,覃俊翔不负众望,脱颖而出,科科考出a+的好成绩.为我们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坚定了信心,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结束语
考察时间很短暂,只有短短的两天,然而与这几所学校的经验交流给我们的启发都是很大的、是长远的.下一步应该静下心来,研究学校常规管理的深层次的问题,社会需要我们培养怎样的人才?我们怎样培养人才?怎样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学生的发展进行有效的教育?怎样从学校实际出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树名师、办名校?这些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而且有崔jú长和局党委的全力支持,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工作做好,再次感谢崔jú长和局党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开阔视野、转变观念、重新定位、深入思考的机会,也相信大家都会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必将在校长中产头脑的思维风暴,对今后的工作将有一个长期的指导过程,这也是体现一校之长能否学以致用的水平之所见.
学校实地考察心得体会篇三
20xx年6月18日到27日,我跟随凉州区“基础教育改革动态”第76期骨干校长研修班组成的考察团来到青岛、大连和北京参观学习.在考察中,我们感受到当地观念之新、思路之清、措施之硬、发展之快都给我们强烈的震撼,受益颇多.
青岛是我们本次考察学习的第一站,青岛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濒临黄海,环抱胶州湾.背山面海,绿树浓荫,气候温和宜人,故而有“避暑胜地”、“夏季的天堂”、“东方的瑞士”之称.
如果说青岛是个含蓄稳健的城市,那么大连无疑就是一个个性张扬的城市,浪漫之都的美称就是最好的佐证.随便你走到哪里都感受到绿色的存在.公路两旁是蔽日的绿树,广场内鲜花怒放,草坪如茵.
北京给人最深的印象自然是大,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繁华却比想象中的喧嚣.天安门,中国的心脏.进到人民大会堂,气势恢弘的万人大礼堂,各具特色的地方厅,当然还有各种精巧的摆设.广场西面新建了国家大剧院,据说设计者用了化零为整的理念,将几个独立的剧院都罩在一个椭圆形壳体之内.外围是一圈常年不冻的人工湖,整个建筑就如同一颗闪耀的“湖中明珠”.虽然风格与周遭有着强烈的冲突,但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竟也传达了传统与现代,现实与浪漫的融合.
长城,这一伟大民族的象征——他那雄伟、坚强、不屈的身影,犹如一位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巨人.他是世界瑰宝,他是中国的脊梁,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经历了战火硝烟,经历了风霜雪雨,挺立于中国大地.在长城精神的感召下,我们踏上了参观八达岭长城的征途.走近它的时候,周身的血液都在沸腾,不知是为岁月的久远,还是为历史的凝重.踏上它的时候,静静地感受脚下那个很古老的梦.身旁盈耳的笑声,遮掩不了心底沉重的悲凉.触摸它的时候,指尖的冰凉渗入炽热的血液.梦境、歌声,交织成一片斑驳的青灰,一段让人们品味的时光.
此次考察学习重点是对当地学校的参观学习,通过一看学校的环境,二听学校领导的汇报,三观摩课堂教学.感受了学校丰厚的文化教育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浓厚的文化氛围和严谨的办学理念,以及其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综观这几天对当地学校的考察,我的体会是:
1、先进的办学理念是治校之本.
先进的教育观念体现了前瞻性和科学性.可以说,学校的崛起首先得益于校长崭新的办学观念.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正因为校长很好的实践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才真正找准了学校管理的切入点,从而实现了从经验型、业务型向思想型、研究型的根本转变.
2、必须大力发展学校特色.
在参观考察中,我越来越强烈意识到,要想在众多学校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学校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坐标,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有了特色,就有了生命力.
校园文化能充分展示学校个性,“教育无小事”.整个校园环境的布置,要有鲜明的人文特点.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让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
这三间学校就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整个学校人文气息浓厚,大到整个学校的布局、各种色调的搭配,小到教室及走廊的每一个角落的布置,图书角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特别是从每层的走廊都能给人以全新的不同的熏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总之,此次参观考察学习我感慨万千,学习到很多宝贵的经验,开阔了视野,启发了思路,更激发了我的工作热情.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与学校领导一起为学校更辉煌的明天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