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省于20xx年9—10月开展了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共推出省直单位副职领导职位、处级领导职位和主任科员以下公务员职位119个。整个竞争性选拔工作,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认真总结以往经验,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反响,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这次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是**省省一级层面自1986年开展公选以来的第10次公开选拔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实行多层面多类别联动,提高选拔工作的整体效能。这次竞争性选拔的职位,涉及省直单位领导干部、处级领导干部和主任科员以下公务员三个层面,其中省直单位领导职位又分为省级机关、高校领导干部和省属企业领导人员三类,部分职位定向女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选拔,层次跨度大、职位类别多。工作中坚持统筹安排,联动开展。一是坚持统分结合、有统有分。具体采取“五统五分”的形式:省竞争性选拔办公室进行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动员部署、统一公告宣传、统一网上报名、统一组织笔试;分别资格审查、分别命题阅卷、分别组织面试、分别组织考察、分别决定任用。二是注重整合工作力量。注意报名、笔试、面试和考察等关键节点的衔接,重视发挥市县和省直单位、新闻媒体等各方面的作用,形成了竞争性选拔工作的合力。三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有报考人员都实行网络报名,进行网上资格审查、成绩公布、准考证下载。通过联动选拔,整合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选拔工作,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重视面向基层选拔干部,形成在基层培养干部、从基层选拔干部的用人导向。这次竞争性选拔确定省农办副主任、省环保局副局长2个职位定向具有一定任职年限的县(市、区)党政正职选拔,15个处级领导职位全部面向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乡镇(街道)党政正职选调,66个主任科员以下公务员职位全部面向县、乡两级机关正科级以下职务的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选调。同时,在报考资格条件设置、考试和考察工作中都体现注重基层工作经历、向基层一线倾斜的导向,如笔试、面试中加大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测评了解;在省级机关副厅级领导职位考察中,“基层工作经历”在“个人基本条件”量化指标中的权重达到了20%。大家反映,专门列出职位面向基层选拔,体现了对基层干部的关爱,有助于形成在基层培养干部、从基层选拔干部的良好导向。
创新命题思路和考试方式,提高人才遴选的质量。突出实践性、灵活性,注重对报考者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测试,改进命题思路和考试方式。一是笔试体现能力导向。根据职位类别的不同要求,“量身定制”笔试试卷。笔试全部采用主观开放题型,以闭卷方式进行,除安排案例分析、情景或实务模拟、策论等题型以外,引入视听问答,涉及科学发展观、现代经营管理、突发事件处理等实际问题。二是改进面试方式。面试着重了解报考者在能力素质、个性特征等方面对选拔职位的适应程度,采取专题调研、竞职陈述和回答问题相结合的方式,采用结构化评分。面试前,集中安排时间到相应的县(市、区)、企业或高校开展调研。三是设立群众评委组。改进面试评委组成,设立领导专家评委组和群众评委组,评分权重分别为70%和30%。每个职位的群众评委为20人,由所在单位系统省市“两代表一委员”、处级及以下干部和其他有关方面代表组成。
实行定性考察和量化评价相结合,增强考核评价的准确性。竞争性选拔干部实行量化评价,内容包括考察对象考试综合成绩和考察综合情况两部分,按各占50%的权重,合成综合量化评价分数。制定考察量化评价办法,考察综合情况由考察对象基本条件、群众评价和考察组评价三个方面组成,权重分别为20%、30%、50%。其中,考察对象基本条件包括任职时间、领导岗位经历、基层工作经历、年度考核和奖惩等指标;群众评价包括民主测评、征求意见和民意调查等指标;考察组评价包括集体分析评分和考察组个人评价评分,并根据不同类别领导职位特点,分别确定相应指标的权重。各考察组在定性考察基础上,对考察对象进行量化评价,最后根据考察情况和综合量化评价得分进行排序,提出任职建议人选。从实施情况看,量化评价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考察对象的综合情况,有利于同一职位不同人选的分析比较,实现了竞争择优,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同。
注重增强公开性和透明度,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全过程公开选拔工作信息,全方位监督选拔工作情况,认真保障和落实群众在干部工作中的“四权”。在媒体发布报名、笔试、面试和考察等情况,通过答记者问等形式解答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使大家第一时间就能获取选拔工作有关信息。探索面试实况电视和网络直播,选择两个职位在**卫视、**在线进行现场直播,中国网、央视网、新浪网等网站进行了链接直播。组织部分“两代表一委员”、组织工作监督员参与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各环节的监督,试题命制环节2名监督员进行实时监督,笔试环节监督员实行分区巡查监督,面试环节组织23名监督员对面试工作进行现场监督,考察环节安排3名监督员全程参与考察工作。另外,还邀请监督员和新闻媒体记者参加竞争性选拔工作有关会议。通过全面公开和加强监督,广大干部群众从中看到省委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信心和决心,更多地了解组织工作,进一步形成了全社会关心、理解和支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良好氛围。
二、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实践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启示
这次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整个过程始终坚持扩大民主,坚持提高透明度和公开性,坚持竞争择优,致力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探索了许多有效的做法,给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带来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把树立良好用人导向作为基本前提,营造“凭实力竞争、让真才胜出”的环境,着力为科学发展建队伍聚人才。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怎样用人,对广大干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这次竞争性选拔工作启示我们,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加大从基层培养干部、选拔干部的力度,完善竞争机制,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把推进干部工作民主作为根本取向,有效落实群众“四权”,不断扩大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有序参与。在面试工作中,每个评委组都组织群众代表,直接参与评价打分;在考察过程中,组织群众进行民主测评、征求意见和民意调查,明确群众评价在考察量化评价中占30%的权重,切实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参与权和选择权。竞争性选拔工作启示我们,提高干部选拔工作的民主,关键是建立并不断拓宽群众有序参与的渠道,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干部选拔工作,真正让人民群众为选人用人把好关。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把增强干部的能岗相适度作为重要标准,改进测评和考核评价方式,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的科学性。这次竞争性选拔工作,直面以往公开选拔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围绕选准选好人才,提高能岗相适度,在各个环节都作了改革探索。这就启示我们,促进真才胜出,提高干部德才素质与职位要求的匹配程度,必须构建“以素质能力为取向、以岗位职责为要求、尊重个人意愿”的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促进能岗相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把增强公开性透明度作为客观要求,打破干部工作的神秘化和传统思维的束缚,让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这次竞争性选拔工作,打破干部工作神秘化和传统思维的束缚,通过各种形式公开发布信息,实行全程监督,让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这启示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干部的提名、推荐、考察和任用等各个环节的公开力度,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情况公开发布制度,彻底摒弃“暗箱操作”,以公开透明赢得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认可,提高人民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满意度。
三、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几个问题的思考
**省竞争性选拔工作在改进选人方式、提高选人质量上进行了许多改革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进一步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健全竞争性选拔机制,提高选拔工作的科学性,有几个问题需要重点予以把握。
关于提高考试命题科学性问题。笔试、面试是竞争性选拔工作的核心环节之一。随着竞争性选拔工作力度的加大,如何提高试题命制质量,成为竞争性选拔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省竞争性选拔工作中,注重试题的实践性、开放性,突出能力导向,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同和好评。提高试题命制质量,必须加强对目标单位和职位的了解,掌握翔实的信息和素材,做深做细职位分析,把职位所需的核心素质能力体现到测评内容中,切实提高命题针对性。要建立命题工作专家库,重视吸收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意见,促进命题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注重试题命制的后期处理和论证,实现笔试、面试各试题之间的衔接互补,切实提高命题工作水平。
关于公开选拔中群众参与评价问题。这次竞争性选拔在面试中安排群众评委,在量化考察中赋予群众评价权重,是扩大群众参与的有益探索。要注意优化群众评委的结构,合理确定“两代表一委员”、目标职位所在单位人员、工作和服务对象的比例,使群众评价既体现群众参与,又做到公平合理。进一步扩大群众在考察工作中的参与广度和深度,适当提高群众在量化评价中的权重,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发言权、选择权。
关于定性考察与量化评价问题。在考试遴选基础上,对入围人选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考核评价,是选准人才的重要环节。**省在竞争性选拔考察工作中,引进量化评价方式,实行定性考察与量化评价相结合,效果较好。完善竞争性选拔工作,需要加强对定量分析评价的研究探索,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坚持重“量”不唯“量”,重“分”不唯“分”,提高考核评价的准确性。要合理设定量化评价的指标内容,科学确定考察对象个人情况、群众评价、考察组评价等各项指标的权重,细化各项指标的具体评分办法。注重量化评价结果的分析比较,实现定性与量化评价的相互印证,通过准确评价和综合比较实现好中选优。
关于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的竞争性选拔工作机制问题。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举措,只有建立制度、实现常态,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效用。从实践看,定期开展竞争性选拔工作,有助于激发干部队伍活力,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为此,要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的竞争性选拔工作机制,加强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规划,综合考虑班子配备情况,有计划地开展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同时,要深入研究竞争性选拔工作经验运用于日常干部选拔任用的途径和方式,实现竞争性选拔和日常选拔工作同步推进,不断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