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扶绥县龙头乡党委以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创新工作思路,建立和推行干部驻村夜访制度,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拉近了干群距离,驻村夜访制度成为干部群众联系感情的“连心桥”。
深入调查,适时推出驻村夜访制度
近年来,龙头乡党委把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工作重心进一步前移,干部下基层的次数明显增多,但工作效果并不明显。经过调查分析,发现了症结所在:白天干部下村,群众下地干活,晚上群众收工回家,干部已回乡,时间上出现“错位”,双方很难碰到一块。
如何解决问题?乡党委结合中心工作和各村的突出问题,组织干部利用1个星期的时间带任务、带问题、带感情下村与群众“三同”,并明确要求驻村夜访。这次“三同”的效果立竿见影,干部共夜访了232户农户,收集了近50多条民情信息,调处了7起信访积案,帮助群众解决各种问题30多个;剑麻种植、计划生育、项目建设、沼气池建设等工作任务加快了进度。乡党委经集体研究,决定在全乡推广干部驻村夜访制度,要求乡干部晚上走访群众。
建章立制,确保活动扎实有效
为使驻村夜访活动扎实有效开展,乡党委建立了“四项制度”,逐步规范驻村夜访活动的组织运作。
一是建立夜访工作制度,实行每周一访。要求每名干部每周夜访不少于1个晚上,每月夜访农户不少于10户,联系农户不少于20户。二是建立信息收集制度,实行每事一记。统一印制“驻村夜访”工作日记簿,干部职工人手一册。通过夜访对所驻村及走访农户的基本情况、经济状况和社会关系等进行详细了解后,详细记录夜访时间、对象以及相关问题的处理意见和建议,经梳理后统一填写《夜访民情登记表》,建立民情档案。三是建立回访反馈制度,实行每事一复。对农户反映的符合政策法律规定的问题,夜访干部要给农户一个明确的答复;对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要在10天内告知农户处理意见和建议,保证农户反映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四是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实行每月一查。成立“驻村夜访”督查组,对“驻村夜访”活动进行督促检查,研究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每月召开一次夜访工作总结会,对工作开展较好的给予奖励和表彰,对弄虚作假的进行通报,并限期改正,将“驻村夜访”工作情况作为年终考评依据。
服务群众,活动成为联系干群的纽带
为深化驻村夜访工作,拓宽干群沟通渠道,进一步拉近干部与群众的距离,乡党委搭建了“四个平台”,开展了“四送活动”。
“四个平台”:一是推行干部联系卡,联系卡上印有干部的姓名、联系电话和服务承诺,发放给所走访的村民。二是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接受群众的咨询、求助与意见建议。三是统一制作《征求意见表》,定期征求群众对乡党委、政府和乡干部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并归类整理,制成责任表交付各分管部门、包村干部限期整改。同时,党政领导干部定期听取包村干部、分管领导关于整改工作的情况汇报,进行“会诊”,确保整改工作的落实。四是在乡政府机关显眼位置设置干部意见监督箱。
“四送活动”:一是送政策。驻村干部直接与村民对话、拉家常,面对面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有关精神传送到农户。二是送信息。把“农业科技110”供求信息、就业信息等送到农民手中,拓宽农民信息接收渠道。三是送技术。了解广大农民群众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把培训班办到农家,并向农民群众宣传新的农产品信息。四是送温暖,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据统计,实施驻村夜访制度以来,全乡干部共发放农业技术培训资料3000多份,受益人员达5000多人次,并为20户困难户争取到民政低保救济,启动乡党员关爱基金5900元,给43户困难党员送去了党组织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