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流动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为加快进度,整体推进我区新农村建设工作,我们今天召开了这个新农村建设流动现场会,大家看了“两镇一办”新农村建设的现场,刚才还听取了“两镇一办”主要领导的经验介绍,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团周益萍团长作了很好的讲话,我完全赞成,现在我就我区新农村建设前一阶段工作及下一步工作讲几点意见:
去年九月以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为主、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务求实效”的原则,按照“一年打基础,年年有变化,五年大变样”的工作思路,造福于民,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受到农民群众欢迎和称赞。特别是这次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团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参与,我区新农村建设工作再掀高潮,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积极性高涨,大家在实践中认识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应该乘势而上,真抓实干,强攻硬上,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
概括起来,前一阶段我区新农村建设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建立了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机制。各级党政组织高度重视,组织措施有力,坚持了主要领导负总责,落实了具体的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配备了较强的工作队伍,并在政策措施上给予大力支持。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认识不断提高,工作思路进一步明晰,强化了工作措施,制定完善了相关政策,在全区基本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尤其是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团人员的参与和支持,工作氛围更浓,工作力度更大,工作进展加快,工作节奏增强,可以说是天天有变化,效果明显。
二是农民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发挥,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在前一阶段实施“新村镇”和“三清三改”中,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得到群众的拥护,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成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立村镇建设长效管理机制的有效载体,依靠理事会运作成了我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特色。哪里理事会运作好,哪里成效就大。潭东镇东坑村大纳孜组、办事处的杨梅村袁屋组、蟠龙镇河坝村陈屋组等理事会运作好的,作用大,成效也大,不仅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改善了生活环境,也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是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村镇规划建设有序开展,零乱无序的现象基本得到遏制;“三清”工作开展有声有色,“三改”工作稳步推进,完成了几个村庄的改造工作。目前,我区正在大力推进10个区领导的示范点建设,区委集中力量抓好蟠龙镇杨坑河小流域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三清三改”、美化、亮化正开展得轰轰烈烈,可以说是一天一个样。采取政府补助拉动、农民自主申报、动态管理推进的办法,进展基本良好,农村村庄面貌正在发生明显变化。农业产业建设和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加快发展,潭东的养鸭、蟠龙的养猪、潭东的万亩脐橙种植、办事处的蔬菜种植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养鸭协会、生猪协会、蔬菜协会等新的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涌现,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金苹果饲料有限公司、金叶农庄、扬泰牧业等一批龙头企业进一步带动了产业发展,实现了企业联产业、协会联农户、企业促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发展。农民知识化工程实施进展良好,为农业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培养了大批的产业技术能手。广泛开展了农村信用户评选和文化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农民的精神风貌有了新的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以新农村建设为平台,深化“三民”活动,创新活动载体,创新基层组织的设置方式,探索了新阶段、新形势下乡镇干部转变职能和增强公共服务功能的新途径,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得到了锻炼,提高了抓发展的能力和公共服务管理的能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了新的台阶。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得看到,我区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有偏差。有些同志对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认识不足,停留在“要我抓”的层次上,工作上“跟着感觉走,做给领导看”,缺乏“我要抓”的主动精神和紧迫感。部分责任单位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内涵认识不深,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全局意识,认为新农村建设与我无关,是区新村办和乡镇及某些领导的事,表现在具体工作上发展不平衡,有的地方抓工作力度小,工作停留在抓几个点的层面上;有些干部畏难情绪大,工作消极应付,缺乏打开工作局面的能力和魄力。有些地方存在形式主义的倾向,急于求成,工作浮躁。有些人在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上思想认识不到位,不善于做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不相信群众的力量,没有发挥村民理事会应有的作用,陷入了政府包办代替的误区,致使部分群众产生了依赖心理和攀比心理,产生了“等、靠、要”思想,出现了干部群众“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
二是实际工作有误区。现在我们选的示范点多数是条件较好,难度较小,比较容易见效的村组,而原有环境复杂、条件差、真正具有代表性“空心村”却还没有动。存在重点轻面现象,全面启动慢,就连点上的建设,标准也比较低,都还没有形成;“三清”工作还未全面铺开,连省、国道沿线都还存在“脏、乱、差”现象。在实际工作工,部分乡镇干部仍停留在宏观调控上,“心里无数决心大、目标不明表态快”,“走马看花,指手画脚”,没有真正沉下去,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做细致的工作,帮助群众制定细致且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路怎么修,修路的材料怎么进,农民的老厕所怎么拆、新的三格式无害化厕所建在哪里,怎么建,需要那些材料,老猪、牛栏要不要拆,新建的规划在哪里等等,这些都是很细致的问题,我们要帮助理事会制定操作性强的方案,还要有工作的前瞻性。这些事具体而复杂,随着工作越深入,类似这样的问题越会出现。对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有工作的预见性,同时发挥理事会的作用,尊重群众意愿,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以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是在“五新一好”整体推进上,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有的地方对“五新一好”的总体内涵把握不够准确,工作部署上缺乏整体性、系统性、长远性,有的比较注重村镇建设和“三清三改”,忽视了产业发展;有的比较注重硬件建设,忽视了好班子和好风貌建设。
四是工作运行机制不够完善。有的地方没有切实转变工作职能,没有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抓发展、抓公共服务上来;一些地方还没有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工作责任不落实,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努力加以解决。
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区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区委李书记在5月30日全市县(市、区)委书记会议上的发言作了很精辟的论述,就是要强化四项措施,突破三个难点。强化四项措施就是强化宣传造势,强化资源整合,强化典型引路,强化检查督促;突破三个难点是:一要突破村镇规划执行的难点;二要突破农村新产业培植的难点;三要突破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难点。这些说得很到位,入木三分,切中要害,我们要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想结合我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重点讲以下三个问题。
(一)、一定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深刻理解和把握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决策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上来。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作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物的能力。市委、市政府根据我市农村工作实际,整合以往我市农村工作和基层组织建设中成型的做法和经验,作出了以“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的提出,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市第二次党代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实现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要内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平台。它坚持了全面奔小康的理念,涵盖了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党建的内容,是很全面的,是个很好的品牌。全面实施这一战略部署,对于提高执政能力,进一步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解决新形势下的“三农”问题,促进我区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区要在全市率先实现这一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时间较短,基础薄弱,但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努力,特别是自20xx年6月挂牌以后,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xx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4776万元,比上年增长59,实现财政收入6106万元,增长61。农村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但是,在成绩的面前,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与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我们还存在较大差距。下更大的力气解决“三农”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开阔思路,抓住重点,狠攻难点,真抓实干,把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倒一个新的水平。
1、开展新农村建设符合我区农村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的正确方向。当前,我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农村大部分地方面貌依旧,村镇规划建设缺乏有力的指导和管理,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相对缓慢,凸现农村建设的相对落后;二是农业产业发展步伐不快,农民组织化程度不够高,产业致富的带动能力较弱,农民增收较为缓慢,生活质量提高不快;三是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参差不齐,掌握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不够。四是农村封建迷信、陈规陋习还比较严重,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宗族势力抬头,“黄、赌、毒”现象时有发生;五是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厕所陈旧,柴草乱堆,垃圾乱倒,污水横流,人畜混居现象随处可见,这些落后的农村面貌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解决好这些问题,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的紧迫现实需要。同时我们又要看到,随着开发型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园的兴起,随着我区富民产业的成长和进步,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经济社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农民进城打工和外出的人员日益增多,参与农业产业开发建设的日益增多,他们有了一定的打工积累和增收积累,有了求知、求善、求变、求健康的新的需求,在农村推动了新的一轮建房热情;同时,国家也加大了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投入,在交通、教育等领域都对农业倾斜,这些都给新农村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加上农村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如村村都通了水泥公路,如果我们再不重视村镇规划建设,再不重视“三清三改”,再不重视以“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我们将会造成新的历史性遗憾,犯下历史性错误。市委、市政府不失时机地把新农村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是完全符合赣南实际的,符合农民群众愿望要求和长远利益的,也是符合农村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的根本方向的。从现在我区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情况来看,农民群众是非常欢迎的。
2、开展新农村建设是创新农村工作的有益探索和伟大实践。“三农”问题,可以说是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矛盾,又是制约我们进一步加快发展的瓶颈。解决“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一以贯之,持之以恒的战略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观,目的就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任务提出,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求进,从实际出发,更加关注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把“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市委、市政府辨证地认识和把握农村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发展,联系实际,思谋落实科学发展观,思谋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着眼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眼于农村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着眼于农村经济社会、党建工作的整体推进,进一步提升了农村的发展理念和发展层次。首先,注重统筹解决农村发展中的问题,加快发展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出路。导致农村落后的因素是多重复杂的,因此,这种发展也是全面的,既要注重GDP的增长,又要注重社会事业各方面的发展;既要改善生产条件,又要改善生活环境;既要着眼当前,又要注重长远可持续发展。其次,注重非经济因素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反站的影响和作用,要在注重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解决好提高农民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工作千头万绪。如果继续沿用过去传统的单兵突进的方法,就会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导致力量分散,资源浪费。“三农”问题也就难以破解,农村的落后面貌也难以彻底改观。现在,对农村工作中业已成型的工作载体、工作经验、工作要求进一步整合,用新农村这个平台,把“三清三改”、村镇规划建设“文明村镇”创建、农民知识化工程和“三项创建”活动整合成一个系统工程,以扬优成势,形成合力,整合资源,倾斜农村,惠及农民,这既整合农村工作力量,又创新了农村工作机制,是一次富有创新意义的农村建设与发展的积极探索。
3、开展新农村建设,是丰富深化和创新发展“三民”活动的有效载体,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打造各级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平台。开展新农村建设,既是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施展执行政策能力、加快发展能力、依法办事能力、维护稳定能力的重要平台,也是检验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这四种能力的试金石。我们要进一步理解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在我们赣南就是六个字“亲民、为民、富民”,“亲民”落实“亲为民所系”,“为民”落实“权为民所用”,“富民”落实“利为民所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农村费改税的不断深入,农村工作的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催耕催种,催粮催款的工作职能已成为过去,而领导农民致富,发展乡村经济,提供公共管理和服务的任务被摆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搞好新农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解决农民的民生问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干群众之所需,把我们基层的各项工作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党的各项农村政策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各级各部门为“三农”服务的各种资源和力量可以得到全面和有效的整合和实施。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各级党政部门改进工作方式和作风,打造为政能力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提供了有力的工作机制和载体。我们面对的工作任务更加艰巨,工作范围更加广泛,工作要求更加严格,许多是新的课题,当然这也无疑是对干部增强群众观念、提高执政为民本领的极为重要的锻炼和考验,所以说,新农村建设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同时也是提升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为政能力的“德政工程”,还是密切干群干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基层党建的一项基础工程。我们开展“三民”活动以后,乡村干部普遍反映是比较好的,跟群众的关系和感情确实好多了,现在群众看到干部不是躲,不是置之不理,而是迎上前去,甚至拉我们去家里做客,说明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和完善,同时也说明我们的工作思路是对的,是有实效的,代表了农村发展方向,因此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狠下决心,把我区新农村建设工作推向前进。
(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五新一好”。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把握其整体性、多样性、动态性和层次性的特点,在操作过程中既要突出重点,又整体推进。现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有些是客观形成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缘于一些干部对党和政府农村改革发展政策吃不透、研究和领会得不深、或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地理解执行、或实用主义、官僚主义地理解执行,使得一些工作有偏离,有些甚至产生负面影响,这归根到底还是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树立得不牢固。现在有不少同志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搞一搞“三清三改”,甚至认为搞好卫生、修好路就行了,这些都是很片面的。我们要全面理解,正确把握好“五新一好”的科学内涵,要在巩固“三清三改”成果、坚持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注意突出以下三个阶段性工作重点:
1、抓好村镇规划的编制和执行。就我区而言,建设新村镇的任务相当繁重,一些地方乱搭乱建,仍处于无序状况,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不从规划管理这个源头入手,新农村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当务之急,一定要抓紧抓好村镇规划编制工作,要分布实施,分布编制。圩镇规划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村庄规划可以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分布实施。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和农民新村以及历史文化名村和风景名胜区周边村、主要交通干线沿线村,要按较高的标准编制,达到“三图一书”标准,规划要在突出农村特色,根据农村生产、生活、习惯、地形等条件,合理布局,既要方便农民的生产生活,又要做到实用、经济、美观、适度超前,不搞千篇一律的线条规划。规划还要立足群众,尊重群众意见,召开村民大会讨论;立足现实,不要搞大拆大建、劳民伤财的事;立足长远,要有长远打算,严格按规划建房审批。
2、抓好新产业的培植。产业发展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五新一好”得以整体推进的关键与核心。产业的培植和发展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必须从早高度重视。这些开发区有些地方形成了特色产业,如蟠龙的养猪、蘑菇种植、潭东的养鸭、办事处的蔬菜种植等,但这仅是一个基础,没有形成规模。要发挥这些传统优势,将这些产业做大做强,条件是有的,区内有些龙头农业企业的支持,以企业带产业,企业联协会,协会促发展。应该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扩大产业规模,培育优势农产品品牌,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加快新农村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第一要坚持因地制宜,在综合考虑区域优势、市场需求、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科学制订产业发展规划,选准产业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解决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专业化生产,每个村都因村制宜,制订产业发展规划。第二要遵循合作经济的发展规律,把农民组织起来,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也就是协会组织,潭东的养鸭协会、蟠龙的养猪协会,都运作得很好,还要不断发展新的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积极支持,引导扶持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通过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作为,才能有地位。第三要进一步加大农民“知识化工程”的力度,帮助农民更新观念,提高素质,推进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培训要有针对性,重点解决年轻农民无一技之长以及市场意识、商品意识淡薄等问题。第四要加强以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为重点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建道路,修水利等,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3、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我区村级班子存在不少问题,有的缺乏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难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有的村集体经济薄弱,债务沉重;有的村多年不发展党员,缺乏生机和活力,这些问题都要认真加以解决,办事处党委近期对村班子进行了换届选举工作,对村班子有所加强;潭东有三个村实行书记、主任“一肩挑”;蟠龙镇在征地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考验锻炼村级班子,这些都很好,下一步一定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强化村级班子建设。
(三)、创新工作方法,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水平。
新农村建设工作依赖政府包办是不行的,必须调动农民自身的力量,逐步建立起农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机制,才能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当然,这个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但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把握方向,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好做法、好模式,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和长效机制。
要牢固树立以农民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把农民群众的主体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新农村建设才有生机和活力。当前有些地方进展好、效果好;有的地方进展慢、效果差,其实质就是看有没有真正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蟠龙镇杨坑村亮化工程进度快就是好例子,政府以奖代补,每平方米粉刷验收就补2.2元,估计不到总造价的三分之一,但宣传发动好,群众有积极性,进展较快;河坝村陈屋组理事会运作好,农民捐款又捐工,修道路、拆房子等工作都由镇村干部和市工作团的同志出点子,理事会出面,农民动手;办事处新路村的漆树万组,年初就行动,通组道路现在修好了。这些都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调动群众积极性的榜样。然而有个别地方没有运作好,理事会不理事,干部急得团团转;群众等靠要,干部气得苦,做了一些事,群众认为是政府应该做的。这些问题的出现关键还是我们做工作的水平问题,有些干部没有考虑群众的认识水平和接受程度,不愿深入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不好好地帮理事会出点子、拿方案,结果一厢情愿,强行推动,违反了群众自愿的原则,害了急性病,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
我认为尊重和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不仅是新农村建设本身的要求,而且是和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紧密相连的。从深层次来讲,是通过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中逐步建立起适应新时期要求、符合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民主自治的新型农村经济社会的管理发展机制。只有这样,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三农”问题才能逐步得到根本性解决,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才能真正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这里我还要特别讲一下干部的工作方法、工作水平、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正确的思想路线确定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当前尚有不少干部存在作风不深入、工作不仔细、推诿应付的现象,习惯“宏观调控”、高谈阔论,群众对这些是极不欢迎的。在新农村建设中,工作一定要细而再细,作风一定要踏实又踏实,群众的情况、思想动态一定要摸清,帮助好理事会出谋划策,要有工作的预见性,不是叫你去打多少方土,而是出点子、做思想工作,比如道路的走向、涉及多少要拆的房子、拆厕所、猪牛后怎么规划安排等;又比如捐款问题,怎样先易后难、先富后贫,这些问题要仔细又仔细,事事要到点,件件要到位,光靠理事会是不行的,毕竟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有限。所以我特别强调新农村建设工作复杂而艰巨,要求我们的干部做工作要特别仔细,认真深入,一定要通过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工作造就和培养一大批务实型的干部。
关于投入问题,这里我就不展开来说了,一是要调动农民积极性,引导群众自筹资金;二是各镇、办事处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三是区里扶持专项资金也将分期视进度拨付,各部门也要整合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把这些资金用好用活,真正起到拉动作用。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认真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切实解决好工作力度小、工作一般化的问题,充分认识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由抓村镇建设为主转移到整体推进“五新一好”上来,狠抓落实,强攻硬上,加快发展,扎扎实实地整体推进“五新一好”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