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非常及时,十分重要。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主题重大而鲜明,意义重大而深远,举措重大而具体,责任重大而明确。江总书记所作的重要讲话,站在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时代要求和国情特点,科学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深刻阐述了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重大意义,为我们研究解决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总书记的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关注民生、体恤民情,顺乎民意、深得民心。朱钅容基总理的重要讲话和吴邦国副总理的工作报告,对促进再就业和继续加强社会保障工作,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提交会议讨论的政策性文件,覆盖面广,操作性强,含金量高,扶持力度大。中央召开的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既符合全国的实际,也完全切合江苏的实际,对于我们做好新时期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一个有力的推动,对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统一到江总书记和朱总理讲话的精神上来,努力开创江苏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新局面。
就业问题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而再就业问题则是我国现阶段最具紧迫性的课题。与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人口众多、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和体制转轨、结构转型的艰巨任务,决定了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更加复杂,扩大就业的任务更加繁重,解决再就业问题更为迫切。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近年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也都做了大量工作,在实现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同时,保持了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
总的看,我省就业和再就业形势是好的,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和隐忧,焦点集中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上。这已成为带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问题。具体表现为“一大反差”、“三个突出”、“三个碰头”和“四期交汇”。“一大反差”是,在经济保持较高增速的情况下,失业率却呈攀升之势,高增长并未带来高就业,这个现象值得高度注意。“三个突出”:一是总量供求矛盾突出。劳动力明显供过于求,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力数量众多,但由于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不同地区和行业劳动力供求不平衡,加剧了结构性失业的矛盾。三是困难群体再就业矛盾十分突出。一些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技能偏弱的下岗职工,形成了较庞大的再就业困难群体,目前全省约有15万人左右,占下岗失业人员的1/4左右。“三个碰头”是,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民进城打工同时并存的局面将维持较长一个时期。“四期交汇”是,“十五”期间,我省处于新增劳动力的高峰期,改革调整的集中期,加入世贸组织后竞争就业的激荡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向城镇的聚集期。在这种情况下,就业和再就业矛盾空前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增加了工作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形势不容乐观,丝毫大意不得,松懈不得,拖延不得。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事关全局,影响长远,涉及社会的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既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既是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又是重大而现实的紧迫任务。要充分认识到,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是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实现富民强省的根本途径,是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成败的关键因素,是维护稳定的基本前提。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全社会的力量动员起来,努力解决好就业和再就业这个极富挑战性的问题。抓好这件大事,就是富民强省、维护稳定的重大举措,就是功在当代、利及长远的重大政绩,就是支持大局、服务社会的重大贡献。
当前我们面临的就业与再就业形势虽然比较严峻,但这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矛盾,与一些国家由于经济衰退引起的严重失业有着很大的区别。只要我们切实贯彻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依靠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就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基础、有能力解决好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新阶段,江苏这样基础较强、条件较好的省份,理应在就业和再就业方面做得更有成效;苏南地区和大中城市,理应在增加就业方面为全省的大局作更大的贡献。
做好就业工作,必须分清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攻坚。当前,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是党和政府全局工作中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是整个就业工作的重点。全省相当数量的下岗失业人员及其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常常受到子女上学、生病就医等问题的严重困扰,特别是有不少下岗职工和隐性失业人员都集中在严重亏损或濒临破产的企业,单位和个人都无力接续社会保险关系。只有帮助他们重新就业,靠劳动收入的提高才能从根本上解除后顾之忧。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过去为国家和地方建设作出过贡献,现在他们下岗失业,实际上也是以工资收入的减少和生活水平的下降来继续帮助政府、支持改革。为此,我们必须把解决好他们的再就业问题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客观需要,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严峻形势和繁重任务,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根据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树立辩证的发展观和就业观,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走出一条既能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又能充分促进就业的新路子。结合我省的实际,今后工作中必须把握好以下六条:
1、努力追求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良性互动。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当前,面对日益增大的就业尤其是再就业压力,我们要主动调整宏观政策取向,把控制失业率作为发展战略和宏观调控的优先目标。发展是硬道理,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快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劳动岗位和就业空间,是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最根本、最主动、最实际的途径,是富裕人民和安定天下最基本、最积极、最有效的举措。离开了发展,就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一定要坚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不动摇,对于事关全省当前和长远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要加强研究,深化细化各项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同时在抓发展中要注意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努力形成发展与就业互动并进的新格局。
2、实行经济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调整协调推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顺应世界范围内结构调整的大趋势、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必须毫不动摇地作为现阶段经济工作的主线。但推进结构调整,应当高度重视人力资源丰富、生产力水平多层次性与所有制结构多样性并存的国情、省情特点,使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就业结构的优化同步协调地推进,不能只考虑就业矛盾而人为地放慢结构调整步伐,也不能一味强调产业高度化而置就业压力和人力资源优势于不顾。要适应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改善就业结构和就业方式,大力发展教育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着力提高劳动者素质;要注意发展能够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产业和企业。今后我省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是在服务业、中小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因此,我们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既要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又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尤其要重视发展就业弹性大的服务业,重点是就业容量大、门槛低的旅游业、社区服务业、商贸餐饮业等;既要积极发展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又要扶持发展中小企业;既要加强国有企业的改制改组改造,又要加快发展外资企业、个体私营企业;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积极开拓国际劳务市场。
3、搞好企业制度创新与劳动就业机制创新衔接配套。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体制与机制,是企业改革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要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步伐,企业实行兼并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必须与实施再就业工程结合起来,充分考虑财政、企业、职工和社会保障的承受能力。凡有条件的企业都应通过主辅分离等方法尽可能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绝不能简单地向社会一推了之。要把培育劳动力市场摆上重要位置,着力建设面向社会、设施一流的劳动服务场所和覆盖全省、资源共享的市场供求信息网络,健全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并完善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新机制。
4、促进城乡与地区之间劳动力统筹就业和有序流动。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引导、促进劳动力主要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在更大范围内有序流动和就业。要在重点做好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同时,统筹兼顾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大力实施城市化战略,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不仅是解决城镇就业的迫切需要,而且对于减少农民、富裕农民效果十分显著。这一点已被我省近年来的实践所证明。要巩固和扩大行政区划调整的成果,深化户籍、土地制度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做强做大做优做美中心城市,加强县城和重点中心镇建设,提高城镇对劳动力等各类生产要素的吸纳力、承载力。要继续把劳务输出作为南北挂钩协作的重要内容,促进区域共同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积极引导城市连锁企业向农村延伸、加工企业向乡镇工业小区集聚,拓展新的发展和就业空间。
5、坚持完善基本生活保障与加强就业保障同时并举。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深化改革、扩大就业、维护稳定的重要举措,必须抓紧推进和完善。但“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毕竟是“兜底”的防线,只能保基本生活。而增加就业和实现再就业则是富民的治本之策,是形成社会保障资金良性循环机制、扭转“食之者众、生之者寡”状况的根本途径。当前,要在继续搞好“三条保障线”衔接、落实好“四保”措施的前提下,实行“两移并重”:一是关口前移,就是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把社会保障的关口由保障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前移到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上来;二是重心下移,就是顺应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并轨、下岗职工由“单位人”转向“社会人”的趋势,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在就业和保障服务方面的作用。
6、推动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有机结合。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主要还是要靠市场调节,必须始终发挥好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政府不能包揽就业,事实上也包不了。但市场机制有其自身的缺陷和不足,需要政府调控加以弥补。各级政府要科学制定就业规划,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依法维护劳动力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在企业用工和农民进城打工或创业问题上消除年龄、性别、身份的歧视,对特殊困难对象积极实施就业援助,完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为办好就业这件大事,政府该花的钱一定要花。财政再困难,也要挤出钱来支持就业。要在抓好增收的同时,节省一切可以节省的开支,首先保证多用一些在再就业和社会保障上。
江总书记一再强调,党政领导干部要讲政治、抓大事,善于从全局高度思考和处理问题。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当前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大事、要事和难事,必须摆在党委、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务必抓紧抓细抓实抓好。现在,中央的大政方针已定,省里的要求和措施已经明确,关键是要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务必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资金到位、措施到位。
1、健全领导责任体系,实行严格的目标考核。各级党委、政府要对本地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负总责,建立党政一把手负责制。要量化、分解目标任务,签定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增加就业岗位和控制失业率,列为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充实加强基层一线的领导和服务力量,在街道社区和任务较重的乡镇健全机构,落实经费,完善就业和再就业服务网络。新时期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一个新的课题。领导干部要改进作风,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及时分析新情况,研究新对策,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勇于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上寻求突破。
2、加强统筹协调和政策落实力度,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要根据中央《通知》要求,抓紧深化、细化、实化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各部门执行政策、制订细则,思想要解放,态度要积极,政策要配套,力度要更大,凡中央和省已明确了的优惠政策,不能后退,不能模糊,不能扯皮,要加大政策的含金量,增强措施的可操作性。政策取向上,尤其要充分体现鼓励和扶持自主创业。狠抓落实,关键在于抓好政策和资金双到位,确保现有扶持优惠政策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执行,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每一个下岗失业人员的心坎上。要加强督促检查,重点督查税费减免政策的到位情况和下岗失业人员对有关职能部门再就业服务的满意程度。各部门、各有关方面都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恪守为民的职责,带着深厚的感情,发扬务实的作风,真心实意地关心和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最大限度地为党和政府分忧,为下岗失业人员解难,为大局稳定尽职尽力。
3、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基层和企业党组织应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运用再就业典型,引导下岗失业人员正确理解、支持和拥护改革,转变择业观念,激发自主就业、自主创业的热情,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各级领导干部,要与下岗失业人员保持密切联系,想其所思,帮其所需,救其所急。每个党员都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团结和带领下岗失业人员,在国家政策扶持和社会帮助下,依靠自身努力实现再就业。
党的十六大即将隆重举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富民强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作风,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以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就业再就业工作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