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文档网报告范文开题报告内容页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论文开题报告

2016-02-26开题报告下载文档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以下是一篇关于 互联网金融的论文开题报告,仅供参考!

论文题目:互联网金融的运作模式与发展策略研究

一、选题背景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自产生以来,金融就承载着大量信息和资金,其对信息处理的功能越强大,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功能就能越好地发挥。受外部环境影响,金融的组织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中技术进步无疑是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越发密切。借助于互联网的思维方法和计算技术,金融大大提升了自身的功能和效率。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搜索引擎和移动支付等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企业与金融行业相结合打开了通道。一方面,互联网企业通过这些技术创新得到了海量信息的支持;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借助网络技术在信息、数据处理方面的优势逐渐涉足金融业务领域。与此同时,现实中广大中小企业、小微企业长期以来融资难、融资贵的现状又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了成长土壤,巨大的需求与技术上的突破为互联网金融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正是基于各种条件的变化,2013 年以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P2P、众筹等业务模式迅猛发展,给传统金融业带来了一股强大的冲击,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方式的涌现更是使得全民投资盛况空前,互联网金融成为了全民关注的焦点。虽然发展时间还比较短,但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新问题已经开始出现,与之相关的风险也开始暴露和集聚,从而给监管部门带了很大的挑战。在缺乏有效监管与行业自律的发展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与传统的民间借贷、小贷公司、非法集资等行为也没有清晰的界定,稍不留意就落入到非法集资的陷阱,广大投资者的权益更是无法得到充分保障,屡见不鲜的跑路、群体维权似乎又给互联网金融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策略面临着严峻考验。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本文希望通过明确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和理论基础,系统考察互联网金融到目前所表现出来的运作模式,综合分析其经济效应、风险和未来趋势,进而结合我国金融发展的现实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对策。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 理论意义

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具有创新性的金融实现形式,已经体现出诸多正面效应,比如扩大了金融的包容度,改变了人们对传统金融的认识,降低了金融活动的参与门槛,加快了全社会金融改革创新的进程,对传统金融的运行模式提出了挑战,并由此成为当前金融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一种金融实现形式。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关系引发了当前学术界的热议,成为各种交流讨论的焦点。当前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论断大致可以分为颠覆论、中立论和工具论三种观点。颠覆论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兴的融资模式,与以银行为代表的间接融资模式和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直接融资模式均不同,认为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将颠覆传统金融业并完全替代银行和资本市场,互联网的发展程度直接决定金融的发展程度,未来的金融很可能成为互联网的一种工具。中立论认为,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将在竞争中共存、在共存中竞争,认为互联网金融只是金融销售渠道和金融获取方式上的创新。工具论认为,虽然互联网金融运作方式在一定时期内呈现高幅度增长的趋势,但在庞大的金融体系中,它所运作的金融资产规模较小,因此不可能成为金融运作的主流方式,互联网只是金融运行的工具和手段之一。本文关注和研究互联网金融,通过详细阐述网络经济理论、金融中介理论、金融发展理论以及金融功能观理论,为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研究从理论上提供依据;通过深入考察传统金融对互联网手段的运用、第三方支付以及新兴的互联网金融运行模式,基于案例分析等手段,从理论上揭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关系;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的价值和风险,从理论上探讨并揭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些是本文研究的理论价值所在。

2 现实意义

事实上,传统金融走网络化发展道路的苗头早就存在,主要表现为传统金融业务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各家银行都设立了电子银行部,自助银行、ATM、POS 机具的广泛应用都在不断推动传统银行向网络银行的过渡。基于互联网发展而来的互联网金融目前正在不断地进入传统金融的业务领域,并且凭借其支付方式高效便捷,收益高而且稳定的独特优势,在传统金融市场上横冲直撞,搅动金融业的传统格局,推动了金融改革的加速。因此,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前景,对于推动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与改革就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2014 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公司如同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但是倒闭、卷款跑路也不绝于耳。作为新兴事物,政策层面给予了极大支持,监管层面对互联网金融也给予了相当程度的容忍,给了其充分的发展空间。当前,互联网金融市场一片混战,建立---倒闭---再建立---再倒闭的循环正在上演,你方唱罢我登场,能够从始至终还在坚持的互联网公司寥寥可数;真正实现盈利的更是凤毛麟角,经过这一轮的混战生存下来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开始逐渐理性地看待这种新的事物。行业发展也需要逐渐回归理性思考,互联网金融是什么,要怎样发展、行业规则如何制定等等,是互联网金融公司现在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政策和监管层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在酝酿之中,在这种环境下研究互联网金融,对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靳景玉、唐平(2008)认为网络金融是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金融业高度融合的一种新型金融,其产生适应了信息技术时代下金融业发展的要求,指明了未来金融业的发展方向。而卓武扬(2012)认为,对网络金融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讲,网络金融是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在互联网上开展各项金融业务,例如电子货币、网上银行和电子账务支付与清算等服务以及相关内容;从广义上讲,网络金融就是能够在国际范围内,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和手段所展开的全部金融服务的总称。网络金融不仅仅包括狭义方面的内容,还包括网络金融的监管与安全等方面。他认为,网络金融与传统金融有着本质的区别,具有传统金融所不具备的运作网络化、形态虚拟化等突出特征。候婷艳(2013)认为,网络金融是能够使客户在任意地点、任何时间都能享受到个性化、综合化、便捷化的金融服务,主要包括网络银行、网上保险、网上证券以及网络支付等金融活动。她强调了网络金融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特征,其兴起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加速了金融运作模式创新的速度。此外,网络金融也促使以电商企业为代表的非金融机构涉足金融服务行业,对金融业的传统运作模式造成了极大冲击。

霍学文(2013)认为,高端形态的云金融将改变中国金融市场的体系、格局和发展方向,在未来可能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讲,云金融是利用云计算技术将相关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的数据相互贯通,进而构建一个云网络,将金融产品、数据、信息和服务等集中于云网络,运用相关专业技术进行整合,使之变成有价值的数据,从而提高金融业和金融机构防范风险水平、提高整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等。金中夏、黎江(2012)认为,目前云计算对金融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竞争、客户与监管三个方面。从客户角度来说,越来越多的客户在信息服务的形式与内容上提出新的体验要求;从竞争角度来看,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和通信运营商向云计算方向转型;从监管角度来讲,云计算能够帮助金融机构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还有一些观点认为,国家应当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云金融产业链,进一步开放网络公共数据,并且政府应加大对云计算产业的政策支持;当然,金融机构则应该分层次、有步骤的发展云计算。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论文共分八章,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及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介绍了全文的内容结构、研究方法及创新和不足。论文第二章是文献综述,第三、四、五章主要围绕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演变、创新模式及新业态进行详细研究和阐述,重点是分析当前互联网金融的模式的特点和现状。第六章主要介绍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着重从互联网金融产生的社会价值、风险特征及决定因素等方面入手展开讨论。第七章主要从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困难及下一步发展的策略角度出发,针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第八章是全文的简要研究结论及对下一步研究的展望。

具体来看,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如下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和理论描述。主要对国内外关于互联网金融各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以便在目前的研究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更深入探讨;同时,通过介绍互联网经济理论、金融中介理论、金融发展理论和金融功能观等理论,并构建一个简单的数理模型对互联网金融给出理论解释。

第三章重点关注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包括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三个最主要的金融行业;通过分析传统金融互联网化的进程和趋势结合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冲击和影响,深入比较分析互联网金融相对于传统金融领域的优势。事实上,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本身也是互联网金融的实现方式之一。

第四章主要针对互联网金融中最具代表性的业务第三方支付进行研究,通过考察传统支付模式与第三方支付模式在运作模式及流程特点等方面的差异,结合第三方支付的运行及监管体系,探讨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这一最具代表性的互联网金融运行模式提供全面分析。

第五章的重点是研究和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出现的若干新业态,包括 P2P模式、众筹模式、互联网理财等,按照主要概念、发展现状、运行模式及趋势分析这样的逻辑思路,该章对这几种有代表性的模式进行全方位探讨,以期能揭示其发展的初步规律。

第六章关注互联网金融的现实价值、风险特征和发展趋势。对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的分析首先从价值判断入手,通过考察互联网金融已经表现出来的应用价值,分析其在战略层面的意义,进而考察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关于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特征,则从风险来源入手,重点是信息来源、支撑技术和运作平台等方面。

第七章是针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困惑和思路的分析,主要从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困难及下一步发展的策略角度,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如何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供参考的建议,比如实现向移动互联网金融的转变,打造良好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加强行业有效监管等,实现商业模式的差异化创新等。

第八章是全文简要的研究结论及对互联网金融下一步研究的展望。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

五、写作提纲

摘要 6-8

Abstract 8-10

第1章 引言 16-26

1.1 研究背景与对象 16-20

1.1.1 研究背景 16-17

1.1.2 概念界定 17-20

1.2 理论与现实意义 20-22

1.2.1 理论意义 20-21

1.2.2 现实意义 21-22

1.3 内容结构与研究方法 22-24

1.3.1 内容结构 22-23

1.3.2 研究方法 23-24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24-26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阐述 26-43

2.1 互联网金融相关文献综述 26-32

2.1.1 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定位 26-28

2.1.2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28-30

2.1.3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风险与监管 30-31

2.1.4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现实与未来 31-32

2.2 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理论基础 32-38

2.2.1 金融视角的理论基础 33-36

2.2.2 互联网视角的理论基础 36-38

2.3 互联网金融的理论模型描述 38-42

2.3.1 模型基本假定 39-40

2.3.2 不存在互联网金融的银行运营模式 40-41

2.3.3 引入互联网信息处理的金融发展模型 41-42

2.4 小结 42-43

第3章 互联网金融模式(1):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 43-66

3.1 互联网金融的比较优势 43-45

3.1.1 互联网金融的支付优势 43-44

3.1.2 互联网金融的流程优势 44

3.1.3 互联网金融的普惠优势 44-45

3.1.4 互联网金融的整合优势 45

3.2 银行业的电子化与互联网化 45-52

3.2.1 商业银行电子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历程 46

3.2.2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 46-47

3.2.3 传统商业银行业关于互联网的应用 47-50

3.2.4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50-52

3.3 互联网保险业的产生与发展 52-59

3.3.1 互联网保险发展的必然性 52-54

3.3.2 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历程考察 54-55

3.3.3 互联网保险的发展现状分析 55-58

3.3.4 互联网保险的未来发展趋势 58-59

3.4 互联网金融与证券业的发展变化 59-65

3.4.1 互联网金融模式对证券业的影响 60-62

3.4.2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证券业的发展趋势 62-65

3.5 小结 65-66

第4章 互联网金融模式(2):支付体系创新 66-90

4.1 传统支付的运作模式 66-74

4.1.1 现金支付方式 67-68

4.1.2 票据支付方式 68-71

4.1.3 银行卡支付方式 71-74

4.2 第三方支付的内涵与运作流程 74-80

4.2.1 第三方支付的内涵 74-76

4.2.2 第三方支付的一般流程 76-77

4.2.3 第三方支付模式的具体解析 77-80

4.3 第三方支付体系的运行与监管体系 80-88

4.3.1 第三方支付相关政策出台情况 81-82

4.3.2 第三方支付机构牌照获取情况 82-83

4.3.3 我国第三方支付体系的监管框架 83-86

4.3.4 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86-88

4.4 小结 88-90

第5章 互联网金融模式(3):若干新生业态 90-121

5.1 电商金融的运作模式分析 90-95

5.1.1 电商金融服务模式发展背景 90-91

5.1.2 电商金融服务平台模式概况 91-92

5.1.3 电商金融的模式与经济分析 92-95

5.2 P2P 的运作模式分析 95-104

5.2.1 P2P 借贷的基本概念 95-97

5.2.2 P2P 借贷的主要特点 97-98

5.2.3 P2P 借贷平台的问题 98-99

5.2.4 P2P 借贷的发展模式解析 99-102

5.2.5 P2P 借贷的未来趋势分析 102-104

5.3 众筹金融的运营模式分析 104-113

5.3.1 众筹的基本概念 104-106

5.3.2 众筹模式的特点和风险 106-109

5.3.3 众筹模式在中国的发展和突破 109-111

5.3.4 众筹模式的参与主体与经济分析 111-113

5.4 互联网理财的运营模式分析 113-120

5.4.1 互联网金融销售平台的概念 113-115

5.4.2 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现实应用 115-117

5.4.3 互联网理财模式的比较分析 117-120

5.5 小结 120-121

第6章 互联网金融的经济效应与风险分析 121-156

6.1 互联网金融的总体考察 121-127

6.1.1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历史机遇 121-123

6.1.2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产业的结合 123-124

6.1.3 互联网金融的形态和发展现状 124-125

6.1.4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若干新特点 125-127

6.2 互联网金融的经济效应分析 127-135

6.2.1 互联网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效应 128-133

6.2.2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发展战略的关系 133-135

6.3 互联网金融与网络基础设施:实证分析 135-140

6.3.1 实证设定与数据说明 135-137

6.3.2 实证结果的描述与分析 137-138

6.3.3 网络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38-140

6.4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来源与风险特征 140-150

6.4.1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来源 141-143

6.4.2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特征 143-150

6.5 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 150-154

6.5.1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 150-153

6.5.2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未来趋势 153-154

6.6 小结 154-156

第7章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策略分析 156-169

7.1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优势 156-157

7.2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阻碍 157-160

7.2.1 对互联网金融的争议 157-158

7.2.2 互联网金融的问题和风险 158-159

7.2.3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挑战 159-160

7.3 推动中国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建议 160-168

7.3.1 推动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 161-162

7.3.2 以差异化的商业模式促进市场繁荣 162-163

7.3.3 实现向移动互联网金融的转变升级 163-164

7.3.4 打造良好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 164-165

7.3.5 不断优化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 165-168

7.4 小结 168-169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169-171

8.1 主要研究结论 169-170

8.2 下一步研究的展望 170-171

参考文献 171-179

致谢 179-180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七、参考文献

[1] A. Montolio And F. Trillas, Regulatory federalism and industrial policy inbroadband telecommunications[J], 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Policy, 2013, 25(1):19-31.

[2] A.V. Thakor,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financial services Consolidation[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99, 23(2-4): 697-700.

[3] Alistair Milne, The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of post-trade clearing and settlement[J],Journal of Bank Finance, 2007(10): 2945-2961

[4] Allen,F., McAndrews, J. Strahan, P, E-finance: An Introduction[J], Journal of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 2002, 22(1-2), 5-27.

[5] B.S. Bernanke, M. Gertler S. Gilchrist, The Financial Accelerator in aQuantitative Business Cycle Framework, 1999, 1, 1341-1393.

[6] C. Anderson, The Long Tail: Why The Future Of Business Is Selling Less OfMore[M], New York:Hyperion,2006.

[7] C. Anderson, The Longer Long Tail: How Endless Choice Is Creating UnlimitedDemand[M], London: Random House Business Books, 2009.

[8] Charles M. Kahn, William Roberts, Why pay? An introduction to paymentseconomics[J], 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2009(1):1-23

[9] D. Diamond, and P. Dybvig, Bank Runs, Deposit Insurance, and Liquidity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3, 401-419.

[10] E. Mollick, The Dynamics of Crowdfunding: An Exploratory Study [J], Journal ofBusiness Venturing, 2014, 29(1), 1-16.

标签:关于互联网金融的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猜你喜欢